簡介
現實中,潘琦是個不折不扣的80後姑娘,在青島一家報社當娛樂記者,有時候一周參加8場電影首映式。
發聲
2012年4月,針對青島市政府40億元財政打造“森林城市”突擊種樹,網民“潘uu”向市長熱線、市建委、市園林局撥打電話表達意見、質疑“毀坪種樹”,但並沒得到實質性回復。4月4日,“潘uu”發布長微博將經歷寫成文字發在網上,記錄她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向政府表達意見的過程。
最初,擊中潘琦敏感神經的只是一張網路圖片。圖中,青島匯泉廣場的大草坪被鏟掉了,成了“光溜溜的土地”。有人傳言政府打算“退坪種樹”,很多人表示不滿。頭一回,潘琦感到一種“疼到心裡”的憤怒,忍不住罵起了髒話。這個土生土長的青島姑娘忍受不了草坪“說掀就掀”。打潘琦記事起,大草坪就“一直在那裡”。小時候她跟著姥爺去那兒放風箏,長大了陪著哥哥嫂子去拍婚紗照。上下班經過那一片青綠時,這個“文藝范兒”的姑娘時常自我陶醉:“啊,活在青島真好!”
那天,潘琦刷微博刷到了凌晨兩點。她跟著大夥一起罵政府,看到有人比自己罵得還狠,她心裡才痛快舒服。第二天一大早,她氣得怎么也坐不住,打開電腦整理憤怒的心情,最後毅然決定“收聲做事”。只感覺“家裡東西被毀了,一定得出去看看”“萬一網上的圖片是PS的,那我不是瞎憤怒瞎維權?網上說那40億都用到黑影里了,是不是真的呢?”
要表達意見,潘琦認為“先得整明白我們有沒有權利去管種樹這事”。她上網仔細閱讀了《憲法》和《山東省行政決策程式》等檔案,發現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她集思廣益,從身邊朋友、親戚那兒蒐集大家對種樹問題的各種疑惑,然後在家裡撥通了市長熱線“12345”——這是她唯一想到的表達意見的方法。
每回對方問她“你是哪裡的”,她就語氣平和地介紹“我是一個普通市民”。可電話另一頭並沒有準備好分享答案。“你要乾什麼?”“你問這些乾什麼?”潘琦留意到,工作人員的語氣中常常帶著警惕。“我想知道你們是什麼時候決定種樹的,種樹方案是怎么制定的。市民想了解情況,在哪裡能查?”潘琦一遍遍解釋自己的意圖。無論潘琦如何變著法子提問,對方始終沒有提供任何答案。“我不能和你說,這些事情俺不知道,不能亂說”“對市民我們不好說,有些問題現在不方便回答”。
她將這第一次的經歷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發表在網路上,“這是我第一次正兒八經當公民,第一次明確自己的權利,也真的去行使權利”。一時好評如潮。網友們幾乎一致讚許潘琦腳踏實地的公民精神,呼喚“中國出現更多這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