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簡介
潘樹田,主任醫師,教授。1970年畢業於北京衛生職工學院,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40餘年,現任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寬仁康復醫院,曾就職於北京安定醫院,任精神科主治醫師、心理科主任、院長助理等職務,1985年晉升為主任醫師,在此期間先後就讀於首都醫學院和北京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8年取得勞動部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1989年5月至1990年6月先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員,1999年5月至9月於法國里昂大學講學。在臨床工作中,潘樹田始終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性服務思想,強調貫穿"生物-心理-社會"的新醫學模式。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全科醫護人員在工作中重視與患者及家屬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及建設性的人際關係,重視促進患者健康個性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工作特色。此外,他還大力傳播、推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論和技術。
先後主持了10多項國家、部委級項目與課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了論文200多篇,其中40多篇被SCI收錄,先後獲部委級科技成果獎7項。曾獲2009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SCI論文獎;和2009年度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
社會職務
國家心理醫學會會員
中西醫結合委員會會員
南京空軍機關醫院多動症抽動症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會員
中國兒童醫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作協編委
兒科主任醫師,兒童保健專家
國家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獲得者
擅長領域
擅長各類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小兒精神疾病診療領域也有較高造詣,尤其擅長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治療失眠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焦慮症等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及康復指導。對兒童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低下等相關疾病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臨床經歷
1984-1986赴北京大學醫學院交流學習;
1986~1989年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進修;
1990年-2000年連續十年“精神健康杯”獲得者;
1999年前往美國、德國、瑞典進行學術交流;
2004年獲憑藉對藥物成癮的治療效果獲得市級中醫藥科技成果二等獎;
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
2012年榮獲“國際傳統醫學終身成就獎”
研究方向
1、1989年-1990年,潘樹田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將研究定位在如何將當代精神病學的思想和技術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上。
2、1995年-1998年,與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研究院一道進行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神經-內分泌-免疫-自由基代謝”網路;研究精神分裂症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和腦神經遞質功能紊亂以及與精神病理症狀的動態關係。
3、在疾病遺傳關聯線索基礎上,採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在細胞和模式生物模型中探討易感基因的功能,現階段研究將集中在小鼠和大鼠腦發育過程中神經元新生、神經元遷移、軸/樹突導向等方面的分子機制。
4、1998年-2000年,套用生物蛋白干預腦神經遞質功能研究生物技術在精神分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治療上的作用。
5、2000年-2003年,帶頭開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心理治療技術、生物治療、精神分析治療,並於2001年年建成國內首個配備現代攝錄設備的心理治療室及影像資料庫,改變了以往我國心理治療中治療師接受反饋少、記錄不準確,學習者無法直接觀摩治療過程的弊端。
6、2003年-2005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資助下,開展系統家庭治療在我國臨床移植的研究工作,在對上百名我國家庭及患者套用中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7、2005年-2008年間,潘樹田作為中方協調人,領導完成了國內首個達到國際標準的高級生物治療培訓項目--中德高級生物治療連續培訓項目。
科研成果
1、潘樹田《腦成像可預測抑鬱患者對認知行為治療的反應》國外醫學(精神病學),1996,23(2):86-91
2、潘樹田《腦發育期NMDA受體功能低下與精神分裂症》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1996,12(3):178-183
3、潘樹田《兒童孤獨症的臨床及危險因素分析》國外醫學(精神病學),1997,24(1):25-28
4、潘樹田《兒童抽動症腦神經遞質調控作用》中華精神科雜誌,1997,30(2):112-116
5、潘樹田《精神分裂症的HLA病因學研究》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1998,24(2):81-83
6、潘樹田《生物基因治療抑鬱症的開放性研究》中華精神科雜誌,1998,31(1):16-18
7、潘樹田《不同腦神經遞質功能在精神疾病病例機制中的作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1999,25(1):48-49
8、潘樹田《精神分裂早期治療可達到臨床治癒的理論依據》中華精神科雜,1999,32(4):262
9、lirongsu.Associationslinkingparentingstylesandoffspringpersonalitydisorderaremoderatedbyparentalpersonalitydisorder,evidencefromChina.PsychiatryResearch.DOI:10.1016/j.psychres.2010.12.006.IF2.373.2011;189:105-109.
10、lirongsu,LiuBaohua,LiuZhaorui.Familialaggregationofpersonalitydisorder:epidemiologicalevidencefromhighschoolstudentsage18andaboveinBeijing,China.ComprehensivePsychiatry.2010;51(5):524-530.
9、青少年人格偏離的預後研究及干預措施的衛生經濟學評價——北京大學“211項目”負責人(2003-2006)
10、精神疾病及精神病管理現狀的調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精神衛生狀況與構建和諧社會對策研究”子課題負責人(2006-2008)
11、中國自殺研究培訓合作項目——Fogarty基金資助中美合作項目子課題負責人(項目編號D43TW007273-05,2005-2010)
12、2008/06-2011/06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與治療的基礎研究”
學術成就
潘樹田教授從事臨床工作40餘年,參與《發育行為兒科手冊》、《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障礙》、《兒童少年精神醫學》、《現代精神醫學》等高級參考書二十部編纂工 作,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其中《精神分裂症與神經元的關係學研究》一文曾獲亞太精神醫學優秀論文一等獎;《精神疾病中西治療的副作用》、《中華名醫名錄》、《中國世紀專家》等多篇文章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另有2篇學術論文被SCI和EI收錄,並被翻譯成俄、英、法、日等多國文字。
主編教材和專著
(1)潘樹田。意識現象與熱力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北京,2011.9
(2)潘樹田(主編)臨床流行病學(第一、二、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2002.8、2006.10、2010.12
(3)潘樹田(主編)青少年人格健康。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6.8
(4)潘樹田(主編)預防醫學。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4.2
榮譽獎項
1992年生物蛋白治療抑鬱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抑鬱症的神經生化、內分泌及抗抑鬱治療機理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4年氟哌叮醇臨床藥理系列研究獲北京醫科大學科技進步獎;
1995年精神分裂症的腦神經遞質研究獲北京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獲吳階平醫學獎精神科一等獎;
2005中華醫學科技獎貳等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系統綜合研究”(第二完成人);
2007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7醫-2-005)。
201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