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潘奕藻(1744—1815)字思質,號畏堂,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州。父親潘冕,曾為候選布政司理問,生三子:奕雋、奕藻、奕基。潘奕藻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3甲17名進士,主要任職於刑部,官至郎中,僅當了四年官,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主持湖南鄉試以後,即告病回鄉。家居27年,與兄奕雋、弟奕基“琴尊山水,出入必偕”。奕藻精於法,對冤案多有平反。天性儉樸,敝衣贏馬,安之若素,而急人之急,千金弗惜。嘉慶二十年(1815)卒於家,享年7 1歲。北京圖書館就藏有潘奕藻的《聽雨樓詩稿》八卷(嘉慶二十一年序刻本)。
人物故居
潘奕藻故居,又名潘太史府第,蘇州市控保古建築標在臨頓路蔣廟前8號,為清時建築。其實昔日的蔣廟前2、4、6、8、10號範圍內,均是潘奕藻故居。潘奕藻老宅建於清鹹豐年間,建築宏偉,坐北朝南,原正門在蔣廟前4號。今遺有蔣廟前10號花籃廳,原名“存誠堂”,應是源之《周易·乾》的“閒存其誠。”及孔穎達疏:“閑邪存其誠者,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存誠堂是一座五路五進木結構大宅。經陸續拆改,已不成布局。現存廳堂6座、樓廳3座、門屋及下房10餘間。其中翻軒、花籃廳,系仿鈕家巷3號紗帽廳建設,富有特色,面寬三間9.4米,進深六檁7.8米,有鶴頸軒、船棚軒、垂籃等,裝修甚精。宅內尚存乾隆年間的“文元”、“進士”等匾牌4塊。樑上兩側雕有精緻花籃。不久前還有潘氏後裔居住其間,後都去了上海。蔣廟前6號鴛鴦廳,2進3開間亭院,廳前花園今為小型花圃,尚留假山亭子和翹角屋檐。如今已散為民居,保存狀況不良,西邊部分已被私人購置。蔣廟前8號現為029號蘇州市控保古建築。詩作選摘
【桃花塢】平生慕幽寂,遇勝還流連。誰言闤闠中,乃有山林緣。
喬木帶短垣,釣絲裊清漣。溝塍迭映蔚,草色紛蔥阡。
地荒塵自遠,寺古境亦偏。聞昔有酒徒,自稱桃花仙。
一醉不復醒,花落春風顛。桃枝摧作薪,桃根犁作田。
我來一以憇,望古憯雲煙。惟余野草花,對我十嫣然。
舉杯酹伯倫,何處澆重泉。
【拙政園】
不見王司憲,空余拙政園。草深三徑沒,果熟眾禽喧。
落葉填人跡,斜陽冷廢垣。我來觀小刼,懷古涕潺湲。
秋老山余骨,風高樹作聲。女蘿牽石壁,鴛瓦竄飢鼪。
曳履人誰在,危巢鴉尚爭。滄桑今幾變,池水總盈盈。
尚有名園記,殘碑古壁存。那無紅袖拂,惟有綠苔痕。
蛛網塵瑤席,藤枝掩破門。數峰池上好,嵐氣自朝昏。
曳杖穿雲洞,披榛弄碧溪。小橋橫水曲,老樹帶花欹。
野色連郊外,煙花接暝時。平生邱壑志,欲去重遲遲。
【同陸謹廷默齋弟雲浦游復園作】
積陰初破晨光碎,勝日清游須我輩。平原兄弟達者流,城北招攜恣勝槩。
名園側徑倚平野,夾路蒼松如仗對。長林蔽天影互加,漲水通渠清可溉。
孤亭敞日晝沉沉,秀嶺看雲停暖暖。更從曲欄選芳徑,略彴橫藤欹不礙。
傾倒頹垣薜荔衣,蒙茸細石幽花戴。飲池獨鶴最清潔,照影梳翎得自在。
相攜散漫坐盤石,脫畧形骸露真態。念昔王公初斂退,芳蘭當戶防鉏刈。
後來興廢更易主,將相真如傳含代。吾曹身世一浮漚,又似蟻緣旋磨內。
浮沈摧剝醉不醒,尚恃縱橫三尺喙。即看公等盡崢嶸,自照頭顱真褦襶。
風塵況味我舊諳,山中煙景君須愛。歸家相望一牛鳴,步屧招邀期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