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宗

潘國宗是一名醫生,畢業院校是北京協和醫學院,代表作品《現代胃腸病學》、《胃腸激素及其受體研究的臨床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上世紀60年代成為著名內科學專家、醫學教育家張孝騫教授的研究生,此期間,還在我國著名生理學家王志均教授指導下學習消化生理。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第一批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消化病研究所進修。

回國後歷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副教授、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內科消化專業組組長、消化內科臨床消化病研究室負責人、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世界胃腸病學組織理事,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北京醫學會理事、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會主委、名譽主委等。現為美國胃腸病學會榮譽國際會員。擔任過《臨床消化病雜誌》主編、《中華消化雜誌》副主編和顧問,《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胃腸病學》等雜誌的編委。

成就

對消化疾病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尤其對炎症性腸(IBD)病、腸易激綜合徵(IBS)、消化性潰瘍等胃腸道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20世紀80年代前IBD在全國還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臨床上常被誤診為腸結核,通過潛心研究,與著名病理學專家劉彤華院士共同提出診斷標準,其中克羅恩病(CD)的鑑別診斷文章,一直作為經典文章沿用至今。近十餘年來對臨床最常見、較難治的“腸易激綜合徵”進行較系統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痢疾感染在IBS發病中的作用及其發病機制;以通訊作者在英國Gut雜誌(2004)發表了署名論文,該雜誌同期刊登了“East meets West(東西方的交點)”的專家評論文章,認為該研究把腸道感染在IBS發病機制中的重要性,提高到全球的視點。

迄今發表論著200餘篇。他主編的《現代胃腸病學》大型專著(1994)獲1995年第7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及1996年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主譯的《胃腸急症學》(美國版,2000年)獲得2001年新聞總署的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其科研成果《胃腸激素及其受體研究的臨床意義》獲1991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胃腸激素及其受體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腸易激綜合症的研究》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05)及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6)。他被評為2009年度協和傑出貢獻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