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豪

潘世豪

潘世豪,河南省禹州市人。現為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所長,中國陶瓷工藝大師,中國高級技能茶藝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師,許昌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九三學社社員,華豫鈞瓷公司董事長。

簡介

潘世豪,一九七二年生,河南省禹州市人。現為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所長,中國陶瓷工藝大師,中國高級技能茶藝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師,許昌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九三學社社員,華豫鈞瓷公司董事長。他的鈞瓷作品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被國內外政、商、文、藝等大家追捧和收藏。華豫鈞瓷將自然萬象與天地人倫融入其中,同時堅持研究和開發宋代鈞瓷的風韻,使其富有宋鈞宋韻,純靜高古,精緻奇絕,內涵豐富,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潘世豪潘世豪

獲獎作品

鈞瓷作品《掛盤》,在2014年1月11日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上榮獲金獎。

府上有龍府上有龍

鈞瓷作品《佛手》,在2014年1月11日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上榮獲銀獎。
鈞瓷作品《府上有龍》,在2014年1月11日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上榮獲銅獎。
鈞瓷作品《化佛手》,在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中被評為銀獎。
鈞瓷作品《佛龕》,在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中被評為金獎。
鈞瓷作品《關公》,在在第二屆河南省鈞瓷窯變藝術創新大賽中被評為最佳創意獎。
馬年賀歲作品“龍馬精神”,在2014禹州”萬馬奔騰“鈞瓷主題作品展活動中被評為銀獎。

榮譽稱號

2011年5月成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2011年12月榮獲“河南省工藝美術師”稱號。

2012年10月榮獲“國家高級技能茶藝師”稱號。

2015年1月榮獲“中國陶瓷工藝大師”榮譽稱號。

回歸本源

經風雨平心境

潘世豪,張得鄉人。80年代初,父母經營小生意,家境不錯,用他的話說,“我國小三年就有皮衣穿,放那會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後來家道中落,潘世豪的母親為了扭轉家中局面,便在當地開了唯一一家彩瓷廠。家中變故小世豪深有體會,所以一有空閒,他就幫家裡進貨,這也是他最早接觸瓷器的開始。“當時借用隔壁大叔的四輪拖拉機進釉料,夏天太陽毒,坐上車肉被烤的生疼,冬天拉貨回家困得能從車上掉下來。”說起過去,潘世豪歷歷在目,語氣聽起來輕鬆,可那會兒家中環境的變化讓幼小的世豪有了不一樣的心境。
1990年,潘世豪高中一畢業就去參了軍,當時身邊的人喜歡喝茶,耳濡目染,他也慢慢養成喝茶的習慣,翻看他的名片背面頭一個稱謂便是“中國高級技能茶藝師”。
“喝茶不止在喝,關鍵在養身體、調心境。”又一股細流順著圓潤的壺嘴而下,潘世豪品了一口說道。“水是茶之母,壺是茶之父。”慢慢的,喜歡喝茶的他開始喜歡上泡茶的紫砂壺。
“當時喜歡紫砂壺,一年要去宜興好幾次。”潘世豪說,“就是自己喜歡,只為看壺,不圖賺錢。”現在光紫砂壺就收藏了好幾百個,去的次數多了,潘世豪就萌生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在2008年成為了現實。

做自己淡名譽

“其實神垕鎮燒制鈞瓷壺的歷史不能算短,可是一直做得太粗、太笨,不是溫度高一注水就炸開,就是壺蓋與壺身結合不嚴密。要是把紫砂壺的精髓和鈞瓷的窯變結合起來就好了。”帶著這樣的想法,潘世豪在08年開起自己的鈞窯——華豫鈞窯。
萬事開頭難。潘世豪那會兒家裡仍舊不寬裕,“當年結婚,我只問家裡要了一對鈞瓷雞血紅的雙龍活環瓶,一是從小接觸瓷器,確實也喜歡這老物件,再者家中也真是拿不出其他的。”當年,潘世豪建鈞窯的錢都是東拼西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頂著各種質疑和壓力,開始作自己的鈞瓷。
然而,他的鈞瓷創作之路並不順暢,第一窯乃至接連著十幾窯什麼都沒出,一次次開窯,砸的手疼、心疼。當時這一窯窯燒的毫無起色,雖然不斷改變配料和燒制的方式,但是結果一直不盡如人意,讓潘世豪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十窯九不成”。這時,當時他母親的一句話,讓事情有了轉機。“鈞瓷不往崩里燒,就出不來好東西。”物極必反,留下的才是精品。就是這句話讓潘世豪放開了膽子,就這樣一窯又一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無數次失敗後,第一件鈞瓷燒成了,接著有了第二件、第三件······
這些年,潘世豪一直埋首做鈞瓷,小院的大門連個招牌都沒有,平時更是很少開門。但他的作品卻經過口口相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08年,潘世豪在北京巧遇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先生,當時耿老先生對他帶去的仿宋六棱瓶給予了高度評價。

品鈞瓷悟人生

潘世豪說:“我覺得茶的最高追求在於調,人生的最高追求是責任,藝術的最高追求是回歸本源。把釉的窯變變化到極致,再把型的工藝規整至完美,取道自然,回歸本源,豈不美哉!”

此生唯願玉壺春

潘世豪鈞壺的問世,給鈞瓷界帶來了一個美好的春天,世豪壺的“神”,在於它的神工、它的神韻、它的神采,在於文化之積澱、歷史之厚重,在於意志和自信,在於傳承和創新 ……

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

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是“河南省十佳民營文化企業”,當代鈞瓷的引領者。

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官方微信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官方微信

九曲黃河,入豫州而為廣川。千年瓷藝,由鈞窯而臻極致。
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承襲唐宋鈞瓷燒造技藝的悠久歷史,匯集世傳制瓷密技,壁合諸家工藝美術,專業技術名匠之精華,以“傳承文化,締造經典”為宗旨,不懈追求。
宋代官窯鈞瓷研究所所專注研製宋代鈞瓷的手法、自然窯變效果,嚴格的品質意識而著稱,主要研究宋代鈞釉的研究與開發,天然原料生產日用鈞瓷方法的研究與運用:技術諮詢與服務,技術培訓與推廣。華豫鈞瓷的鈞瓷,因其品位高雅,完美地體現傳統鈞瓷文化藝術的精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在鈞瓷界和社會有較大的影響力!

一壺一乾坤

金木水火土,壺是五行皆備。瓷土中含有豐富的鐵質,是為金;砂土捏成;窯火燒制;茶葉為木;泡茶用水。所以,壺是集天地之神,匯水土之氣。

綠茶鈞壺綠茶鈞壺

天工開物、稀缺唯一:一把精美的鈞瓷壺的誕生,從礦石的選擇,泥巴的成型,兩次火中的淬鍊無不體現著他高貴的身份,典雅的姿態。鈞瓷素有“十窯九不成之說”,而能燒制出一把窯變豐富,富含韻味的鈞瓷壺更是天工造化,可遇不可求……
做壺之道在於精、雅、韻。精於選料。壺乃養生用具,切不可摻雜化學物質或有毒害物質,要精挑細選,反覆加工。做工要精細,壺乃精巧之物,觀察一把壺的工藝就能看出製做者的為人,做事。雅,造型端莊典雅。壺身各個部位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如一位謙謙君子,溫文爾雅,彬彬有禮,舉手投足都流露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雅氣質。韻,有內在的韻味。有內涵,不張揚、不粉飾、不求奇怪,穩穩噹噹,大大方方,把端莊厚重,淳樸自然融進一壺之中方為韻味。
如果說一個人自身是一個世界,那么一把壺則是另一個奇妙的世界。壺身是圓形,壺蓋是圓形,壺把是圓形,壺嘴是圓形。圓,不僅給人以舒服的觀感、手感,它更是圓融,圓滿,圓潤,圓通。圓形之中喻涵著儒之理性、道之質樸、釋之恢弘,三者相輔相成,把中國的傳統美學兼容並包,容之一器。達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壺好不好茶知道,茶好不好茶人知道。要想融匯茶壺之間的內含就需人壺合一,壺人相親。一把好壺要天天用,才能洇潤華滋、包漿溫瑩。
把玩一把鈞瓷壺,仿若手托一輪明月,那明月散發著晶瑩清澈的靈光,那靈光飄飛在高高的雲端,朗照著迷醉和喜悅,把美妙和動人譜成柔情似水的歡歌。鈞瓷溫潤如玉的質地會使你感覺到撫摸的不是造型、色彩,而是美人的肌膚,或是貴妃的玉臂,或是舞女的輕紗……那種嬌美和尊貴令你讚嘆,令你心跳,令你憶起諸多美好和幽思……
鈞瓷以自然樸實為基礎,摒棄繁雜的設計,追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藝術效果。細品這把小小的瓷壺,猶如一位知己,把你帶入幽靜的山谷,讓人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釉色的神奇附和著香茗的韻散,把你的浮躁、淺薄和塵俗悄然拂去,心中只剩下清新自然,閒適安逸。
一把壺不僅容的是茶水,更是思想,是文化。中國歷來講究中庸,和諧,以和為貴。千年來的中華民族走到今天有五十六個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風俗、文字語言。這些歸納起來都是“容”的智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若能容天下之事便達到了“容”的最高境界——佛道之境。
壺小天地大,壺中日月長。一把鈞瓷壺有說不盡的美妙,說不完情愫。讓我們靜下心來,安靜的品一品茶,品一品壺……
2013年11月拍攝完成的電視散文紀錄片【世豪壺】,體現出潘世豪對壺的詮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