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縣觀音閣鎮

觀音閣其前身是“文昌閣”,原坐落在三都河中游,由原住在此地的姚、蘇兩戶共同出資興建,象徵兩戶人家永久文明昌盛,和睦相處。 鄧少谷把“文昌閣”改名為“觀音閣”,轉變了姚、蘇兩戶的狹隘觀念,召喚著三都河當時千萬民眾團結一致、艱苦創業,充滿著對美好前景的嚮往。 從1998年開始,經過人們的努力,在福壽山重建了“觀音閣”,並取名為“警予、仲華觀音閣”,既是對歷史的傳承,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鄉鎮概況

漵浦縣觀音閣鎮位於縣城東北,東毗雙井鎮,南界橋江鎮,西連盧峰鎮均坪鎮,北接木溪鄉。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33592人,區域面積98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觀音閣其前身是“文昌閣”,原坐落在三都河中游,由原住在此地的姚、蘇兩戶共同出資興建,象徵兩戶人家永久文明昌盛,和睦相處。明朝中期潭頭坡鄧少谷(1580年中進士),與1572年(時任南陽知府)乘知縣王京倡修建漵浦城垣之際回到家鄉,動用自己的家產和經過多方籌資,在整個三都河區域內修建了四十八庵,並把“文昌閣”改建為“觀音閣”。“觀音閣”占地面積200平方米,高28米,大門口建有照面牆,牆前立有三塊高達2米的青石碑,刻著“捐款者定昌,貪款者必殃,正義如大道,仁義值千金,烈火見真金,萬馬皆奔騰”的碑文。“閣”內各類雕刻氣勢雄偉,栩栩如生,正面立有一座高達3米的“清官”,其左是“文武二將”,其右是一對“監察官”。鄧少谷把“文昌閣”改名為“觀音閣”的內在含義是:“觀者看”、“音者信”、“閣者守”,代表著三都河畔的父老鄉親保家衛國、團結興旺之意。鄧少谷把“文昌閣”改名為“觀音閣”,轉變了姚、蘇兩戶的狹隘觀念,召喚著三都河當時千萬民眾團結一致、艱苦創業,充滿著對美好前景的嚮往。從此之後,“觀音閣”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中心,民眾經常在此唱花鼓戲、唱福歌,舞女兒燈、船燈、獅子燈、蚌殼燈。在經歷明朝、清朝、民國之後,各地來“觀音閣”的遊人也越來越多,許多民眾在此修建了住房、開建了市場,人們就把三都河中游這塊地盤統稱為觀音閣,觀音閣由此而得名。但遺憾的是,1930年一場罕見的歷史性大洪災把“閣”沖毀了,絢麗的文化精粹蕩然無存。從1998年開始,經過人們的努力,在福壽山重建了“觀音閣”,並取名為“警予、仲華觀音閣”,既是對歷史的傳承,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地理位置

觀音閣鎮離縣城10公里,湘黔鐵路和S308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漵浦西北商貿發達的中心集散鎮;盛產桃、李、橘、棗等,是傳統的水果之鄉;水利事業發達,糧、油、棉等物產豐富,是商品糧生產基地。

文化歷史

觀音閣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特別是當中國進入近現代以來,祖國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觀音閣的優秀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祖籍溫湖村的婦女先驅向警予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抗日戰爭中有王桂清等11人為國捐軀,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劉克球等22人英勇獻生,在剿匪戰鬥中有瞿開連等3人壯烈犧牲。向仲華16歲參加革命,經歷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歷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一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行政區域

觀音閣鎮下轄村:
漿池灣村 葛家沖村 雙江口村 丁家沖村 灣橋村 赤壁壠 路灣村 白竹溪村 顏家壠村 侖斗坪村 山腳下村 覃村村 建設村 川水村 青龍村 高地村 櫟林村 坪里村 鐵溪村 水田村 湖清村 溫湖村

自然資源

觀音閣盛產的柑桔、西瓜、雞蛋棗等農產品享譽全省,久負盛名、油桃、聖女果、花卉苗圃等特色農業初具規模、效益顯著;漵浦鵝、三元雜交豬、蜂蜜等養殖業蓬勃發展,不斷壯大。尤其是大棚草莓,種植經驗豐富,畝產收入8000-10000元,高產高收,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觀音閣鎮礦藏儲量豐富,主要有煤、硫、磷、石灰石等,其中煤礦的儲量800萬噸;顏家壠村的硫鐵礦,埋藏淺、含量高,潛在價值上億元。全鎮工業以糧經、食品加工業為主,金裕米業、糖廠、罐頭廠等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年創利潤百餘萬元。

交通運輸

觀音閣鎮交通便利,湘黔鐵路、省道S308線橫跨全鏡,離漵浦火車站僅10公里,境內設有川水火車站。農田水利發達,漵水三都河穿流全境,是金家洞水庫的主要灌區;通信網路健全,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寬頻網路黑覆蓋全鎮;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已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農業綜合開發,修建高標準渠道76公里,機耕道17.6公里,農業生產初步實行機耕機收,初顯現代農業氣象。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1615
16292
15323
家庭戶戶數 8366
家庭戶總人口(總) 31311
家庭戶男 16061
家庭戶女 15250
0-14歲(總) 7418
0-14歲男 3923
0-14歲女 3495
15-64歲(總) 21768
15-64歲男 11200
15-64歲女 10568
65歲及以上(總) 2429
65歲及以上男 1169
65歲及以上女 126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8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