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歷史
抗戰時期,橋江機場曾兩次施工。第一次是在1939年。那時,南京、武漢相繼失陷,國民黨政府為了加強空軍建設,確定在橋江附近修建一飛機場。工作尚未全面鋪開,而所有的技術人員被調去修築湘桂鐵路。在當時的形勢下,湘桂線較橋江機場更為重要。因此,剛一開始,就被停工了。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蘇、美、英同盟陣線已經確立,為了加強盟軍的空軍力量,乃重建橋江機場。
這次重建機場,是在美國直接援助下動工的。工程規模較前有所擴大,主跑道全部用鵝卵石填上,深2米有餘,因此卵石的用量非常大。這項工程國民黨政府責令湖南第九行政專員公署負責監督、指揮。工程一動工,第九行署專員,親自進駐橋江。不久,美國派一高級官員和技術人員來到橋江。行署在所屬各縣,徵集民工達10餘萬人,陸續來到橋江,駐在機場周圍5華里的地方,使這個古老的小集鎮空前地熱鬧起來了。於是酒館林立,賭窩暗布,零食攤販,塞滿空坪隙地,而行令猜拳、呼么喝六、通宵達旦。每天晚飯後,行人多如螻蟻,一個緊接一個,絡繹不絕。在十字街口,直向行走時,橫向者只能站著觀看,很難通過。或偶遇機會,橫向得以走動時,則直向者,也要作壁上觀。橋江可謂熱鬧極矣!然而人數過多,也帶來了無比的災難。南通鄉原來僅2萬左右人口,而一下子在橋江約5華里半徑的圈子內,住上10萬多民工,住房無法容納,有些民工,只好住在庭院裡、房檐下,有些露宿街頭巷尾。加上未建公共廁所,到處拉屎撒尿,臭味難聞。一進人炎夏,屋內氣溫不易散發,大多數民工只好睡於露天之下,倘陣雨降臨,民工們只有長夜嘆息。而國民黨政府只關心工程進度,忽視民工疾苦。因疫疾流行,染病者十有五、六,由於少醫缺藥,得不到及時醫治,死亡的亦甚多,真是慘不忍睹。
民工是按縣、鄉編隊,每鄉編成一個中隊。民工們都積極投入,河裡的石頭,被撿掘一空,埋在地里丈把深的石頭,也被翻挖出來,到處都堆滿了卵石方堆。民工們就在這艱苦的條件下日夜不停地勞作。
大約是1945年5月的一個深夜,突然一聲巨響,西邊的天空紅了半邊天,大家惶恐萬狀,莫知所措。直到天亮後,人們相互轉告,是機場失火,人心略為安定。後來聽人說日本人離縣城僅10華里。縣長聽後,深夜逃之夭夭,並將這個訊息轉告機場工程處,他們經研究後,將所有器材,噴上汽油,付之一炬,以實現焦土抗戰的目的。實際上,電話告知的是日本人離縣境十里,而縣長誤聽為“離縣城十里”,一字之差,使多少人舉止失措,誠可嘆耶!
修建橋江機場動員了10萬多人力,耗費無數錢財,歷時一年,修成了一條主跑道,這樣,懷化在抗戰時期又增加了一所軍用機場。
1949年10月23日,任之率南下工作團38人來漵浦工作。27日,成立漵浦縣人民政府,接管舊政權和漵浦橋江機場。
1965年10月,全縣組織2600名民工,參加修復橋江飛機場。
2012年,隨著高速、高鐵項目的啟動實施,漵浦縣即將迎來“兩高”時代,縣域交通狀況將實現根本性好轉,為進一步凸顯交通優勢,輻射周邊地區 ,漵浦縣擬將橋江機場改建為軍民兩用機場,為爭取項目早日落地,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2013年12月,通過懷化市氣象局的努力協調,湖南省氣象局和懷化市人民政府達成協定支持飛機人工增雨懷化基地建設。漵浦橋江機場作為兩個基地之一,為推進飛機人工增雨懷化基地建設,逐步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從過去以為農業生產應急型增雨抗旱為主向防災減災、空中雲水資源開發、資源性蓄水、防雹、森林防火滅火和應對突發環境污染等方面轉變做出貢獻,為懷化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