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發展
一、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改制之初,學校已難以適應辦學規模即將擴大和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需要。近年來,學校積極向上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用於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向教育裝備現代化推進,為師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1、科學規劃校園用地。我們積極在“小”校園裡做“大”文章,多次聘請設計院對校園進行科學規劃,著力建設綠化、淨化、美化、香化、文化的校園環境,精心布局了圍牆、校門、升旗台、宣傳欄、特色化教室、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溫馨提示語、綠地、體育活動區等,這些教育資源規劃布局合理,又相互映襯,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了師生情操,歷練了師生心身,促進了師生髮展。
2、校舍面積不斷擴大。07年以來,學校嚴格按照校園建設有關規定設計施工,興建了一幢1300 m的綜合樓和一幢1600 m的教學樓,除了內操場上的幾棵比鐵小更年長的老樹,一切都是全新的。目前,學校有專用教室6間,使用面積為487 m;公共教學用房4間,使用面積為390 m;辦公用房11間,使用面積為276 m;生活服務用房5間,使用面積為170 m。學校在舊樓改造過程中,在各層樓均設男女廁所各一間,廁所建設符合要求,採用自動和手控沖水設備,使用方便。
3、信息技術環境優良。根據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教師相對年輕的特點,積極建設網路化的校園,探索網路化的管理,為教師專業化成長開闢新路,2004年9月,組建教師辦公網路系統,實現辦公無紙化。2005年10月,組建班級教學網路系統,每個教學班都配備了簡易多媒體。2006年9月,建設有線電視和校園廣播系統,並把教師辦公、班級教學、有線電視、校園廣播等整合成校園區域網路。2007年以來,以“雙高普九”為契機,建成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會議室、校訊通網路平台、圖書室管理系統,添置了二台大型伺服器,更新了全部教室的多媒體、學生網路教室、部分教師辦公電腦,網際網路改用光纖接入。現在,我校已實現“室室通”、“班班通”,學校的任何一台微機都可以共享網路,實現了管理、辦公、教學的網路化,真正成了“網路化校園”。
4、活動場地寬敞明亮。學校體育活動用地為7322 m2,生均15.1 m2;運動場設有一個400米環形跑道,附設一組6條跑道的100米直跑道,並設有1個籃球場和1個排球場。
5、實驗設施配套齊全。按照省頒課程標準,學校開足開齊課程,並配備相應學科實驗設施設備。學校現有實驗室1間,面積84平方米,配有14套實驗課桌椅,可供各班級4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有實驗儀器室1間,配有燒杯、試管、酒精燈、顯微鏡、動物標本等實驗教學儀器。實驗室、儀器室專人負責,管理規範,各類器材分類造冊,擺放整齊,使用記載完整。達到《福建省完全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I(試行)》要求。
6、圖書館室示範達標。我校圖書館於2009年6月通過省示範達標圖書館驗收,設有藏書室、借書處、辦公室、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藏書室面積63 m2,藏書15664冊,生均藏書為32冊以上,報刊68種。學生閱覽室面積56 m2,設有學生座位36個,每座面積1.5 m2,電子閱覽室面積56m2,座位面積近5.9m2/座。圖書館現配備有專職管理員1名,兼職1名。
7、學科教室基本配齊。根據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學校相應建立了學科教室。目前有心理健康教育室、綜合實踐活動室(勞技實踐室)、美術室、音樂(器材)室、體育器材室等,各學科教室使用面積基本達標,設施設備均按照《福建省完全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II(試行)》、《國小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目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美術教學器材配備目錄》II類要求基本配齊,且各學科教室制度完善,使用管理規範,使用率高,完好率良好,能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
8、衛生室專人專責。學校有專用衛生室1間,有固定的衛生宣傳欄,並配備常用基本醫療器械。衛生室由副校長具體分管,成員由兼職校醫1名和各班級衛生委員組成。衛生室具體負責校園衛生督促檢查、學生健康教育、日常突發病情處理等事務。
二、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1.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學校行政分工明確,團結協作。校長全面負責學校行政工作。除四位校級領導外,學校下設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少先隊等四個職能部門。目前,學校中層以上班子年齡結構合理,平均年齡40歲,中級以上職稱占100%。長期以來,班子成員能注重自身素質提高,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且處處身體力行,事事為全體教師做表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教師團隊素質精良。目前,學校有一半的老師獲本科學歷,大專學歷及以上達100%。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學校積極創建網路化的工作模式,建立制度,提供動力,通過建設師魂工程、思想工程、校本培訓工程、繼續教育工程、人文關懷工程等,有針對性地培養輔導教師,促使教師藉助網路平台向專業化發展。
①、藉助網路實施校本管理。學校常規管理工作主要藉助無紙化“辦公OA系統”進行。各處室通過網路把計畫、方案、通知等傳送到教師中,再隨時通過網路查看教師各項工作的記錄和資料等,進行檢查督促。學校、教師通過“校訊通”向家長群發簡訊,家長也常常利用這個平台與教師和學校溝通互動。校務公開、信息通報等全部藉助“校園網站”進行。學校工作開展情況,全部採用圖文形式在網站上發布,社會各界也常利用網站向學校提供建議。
②、藉助網路組織校本培訓。
我們在“校園論壇”上開闢“校本培訓”專欄。每學期初,教務處把教師培訓計畫發布在專欄上,然後根據計畫把每個培訓主題分設成多個子課題,製作成網頁發布在論壇上,讓教師自主安排時間學習。配合培訓內容,每月還在“專家講座”欄目,發布專家講座視頻或講座PPT稿件,並附上專家的部落格網址或信箱等,讓廣大教師自主與專家互動。每次專項培訓,我們都利用“作業展評”欄目,讓教師展示和交流培訓的結果。
我們把教師業務學習要求,轉化為“每周一貼”、“每月一博”、“每期一文”,用網路方式來展現教師的學習結果。 “每周一貼”就是每周一,由主持人根據主題在論壇上發布學習書目或篇目,全體教師自主安排時間學習,至少用一則“回貼”交流學習心得,周末由主持人對本周的學習活動進行小結,發布在論壇上。 “每月一博”就是要求每位教師每個月把平時自學教育專著和教育雜誌等的“心得體會”、“讀書筆記”、“名段摘抄”等,進行分類和整理,上傳至個人部落格並發布在論壇上,由教務處負責檢查落實。 “每期一文”就是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完整的教育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以“博文”的形式在校園論壇上發表,由學校組織評選,編成《優秀博文》。這種“重在結果”的培訓組織方式與學習管理方式,讓教師能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更真實地反映學習效果。特別是“論壇”與“部落格”的建立,促使教師把點滴感悟與思考都見諸文字,讓朦朧的想法清晰起來,讓零散的火花聚集一起,使自己真實的心聲,記錄在網路平台上,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無窮動力。
③藉助網路開展校本教研
組織集體備課。我們把集體備課的主體由備課組擴展到教研組,由集中備課改為網上備課。先主備課人上傳個人備課案例,再由組內教師評議切磋,達成“目標”、“重難點”、“作業設計”三統一後,再由每個教師形成各自的電子教案,在網內共享。集體備課的改革,不僅促進了教師個體教學能力的提高,也促進了教研組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組織線上研討。我們把每周的集中學習改為通過網路“每周一貼”來實現以後,把原來語文、數學、綜合三個教研組的集中學習時間,分別作為該教研組的線上研討時間。在這個時間裡,相應教研組的老師們必須打開“即時教研”欄目。各教研組每周由主持人根據實驗課題或熱門話題確定一個議題,在“即時教研”欄目中首先發布,然後全組老師用跟帖、回帖等方式參與討論,對某一問題進行集中而深入的探討。討論結束後,主持老師對本次討論進行總結,整理成文,發表在論壇及個人部落格上。這種多向互動的交流方式,不論是主持人還是其他參與人,不但對討論的議題有了深入而全面的認識,而且學會了匯集眾人智慧的方法,對其專業成長無疑是極大地促進,得到教師的熱衷追捧。目前,“即時教研”已是我校論壇人氣最旺的專欄,教師們常常在工作之餘也自發地組織“即時教研”。
組織課例評議。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從校園網VOB點播系統、優秀課堂教學實錄光碟、校內教學錄像等資源上,精選一節課堂實錄視頻,發布在論壇上。教師先自選時間分散觀摩,把評課記錄發布在論壇上交流,然後通過閱讀他人意見,與他人互動互評,達成某些共識。教研組再根據教師的評課質量,評出每周的聽課明星。
此外,我們在論壇上開闢“課題研究”、“有問有答”等專欄,讓老師們把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疑難雜症,課題研究的所遇所得等不定時發布到專欄上,讓全體註冊的會員教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一問一答中,分析問題、研究對策、交流思想、達成共識,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截止今年3月10日,我校網路培訓25次,線上研討109次;教師在網路上發帖、跟帖、回帖已達7556條,發布博文1806篇,上傳檔案資料5.3萬份。一批年輕教師在網路環境中迅速成長,教師代表我市參加高一級教學評優,獲得全國二等獎1人次,省級二等獎2人次,龍巖市級一等獎3人次;教師論文在各級CN刊物發表12篇,在省級交流15篇,在龍巖市交流86篇。
三、學校管理規範有序
1、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一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學校先後制定了《教學常規檢查暫行條例》《教師工作考核辦法(細則)》《校園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約人,以制度管人的局面。同時通過教代會議事制度,把學校的重大決策、教師聘任、財務收支、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教職工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和置於廣大教職工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之下,讓大家共同參與學校管理。二是嚴格落實校務公開。學校規範了校務公開的內容、程式、辦法。三是規範教育收費行為。嚴格執行省、市關於教育收費和治理教育亂收費的有關規定,執行教育收費扎口管理制度,實施陽光收費工程,將收費的項目、依據、標準以及舉報電話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四是規範招生工作。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將招生對象、招生名額、報名時間、招生方法、招生結果通過校園網、學校公示欄等形式向社會予以公示。由於學校推進民主管理,工作透明公開,多年來,社會口碑良好,無不良反映。
2、德育教育紮實有效。一是開展 “十個好習慣”教育。成立督查小組,負責督促學生的儀容儀表,從生活中的細節開始,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與學校日常工作、學科教學、生活實踐、主題班隊會、評優評先結合起來,促使師生由外在表現到內在精神氣質的變化。二是開展自信教育。學校加強“我能行、我會做、我發現”自信教育,各班級認真加於引導、實施,使大部分同學能夠克服自卑等不良心理,養成了陽光、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三是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我們以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為核心,深入開展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如開展“英雄鼓舞我前進”演講比賽;組織少先隊員聽英雄故事、看革命傳統教育影片等。四是開展誠信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聽報告、出黑板報、出專題隊報、主題中隊活動、教唱公民道德歌等,使師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增強誠信意識,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觀念,形成了“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五是開展規範教育。在低年級開展“說學做”養成教育活動;在中年級開展“做一個遵守公德好少年”公德教育活動;在高年級中開展“雛鷹爭章”活動。開展“養成教育每周一個重點”、“五星班級”、“雛鷹標兵”等評比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分清是非,辨別善惡,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六是開展“五小”教育。即:在家裡要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要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要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要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要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七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設了心理輔導室,經常性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講座和培訓,並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輔導一名特殊生,要對他們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文化知識、身心健康、個性發展予以無微不至地關懷,做到定人、定時間、定目標、定內容、定措施。
3、校園安全抓實抓細。一是強化責任意識。學校以創建平安校園為目標,實行安全責任包保,堅持與各科任教師、班主任、責任科室、學生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崗、到位、到人。多年來,學校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全校師生都能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無犯罪等不良記錄,被評為市學校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先進單位、街道平安建設先進單位。二是規範過程管理。充分發揮廣播站、宣傳欄、晨會、班隊會等教育平台的作用,常態化開展法律法規學習,並著力加強安全檢查、督促、評比。進一步協調學校與公安、交警部門、家長們的關係,形成“立體式”安全教育網路。嚴格落實了帶班領導、值日教師到崗履責制度,堅決杜絕脫崗、責任不到位的現象。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完善、修改、制定了《地震應急預案》《防汛工作預案》《安全教育“日講評、周小結、月檢查”制度》《教師值日制度》《放學清校制度》等,建構了完善縱深的安全防禦體系。在校園內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學校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四是深化教育活動。組織收看安全專題教育片,開展防震緊急疏散演練和突發事件應急逃生演練,開展法制宣傳日“五個一”活動、“用電安全進校園”“防控甲流”等主題專題教育活動。常態化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知識入耳、入腦、入心,不僅提高了全體師生安全防範意識,也提高了安全防範技能。五是配齊安保人員及設施。學校設有二位專職保全,並配置了警棍、辣椒水、繩索、手電等設備;還投資安裝了探頭、攝像頭、紅外線報警系統等。
4、校產管理規範到位。一是健全校產管理制度。學校先後制定了《學校財產管理制度》《學校財產損壞賠償制度》等,從制度的層面規範校產管理。二是明確校產管理職責。學校採取校產分層管理的辦法,由學校總務處負總責,再層層落實到個人。如班級財產,學校要求班主任負責,並要求各班級設立一名財產管理員,具體負責班級財產的保管。三是做好校產核查登記。學校期初都安排總務處到各班級、辦公室、各功能室清點核查校產,並做好登記工作,建立《固定資產備品一覽表》。期末,則根據登記情況,清點驗收。如若發現損壞或其它安全因素,及時處理。
5、普及程度顯著提高。學校高度重視保護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做到沒有因各種原因而失學和輟學的學生。認真調查落實本片區6周歲適齡兒童的入國小、11周歲的升中學情況和取證工作。6~11周歲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做到國小“四率”(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保持100%。堅決杜絕適齡兒童的失學、輟學等情況的發生。
近年來,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全體教職工銳意進取,團結協作,埋頭苦幹,各項工作齊頭並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較好地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但我們知道成就代表過去,希望在於未來。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落實人本理念,把學校建成擁有高品位校園文化、高素質教師隊伍、高水平教學研究、高品質校園生活、高效率教育管理的精品學校,成為輻射、帶動區域內學校發展的示範性學校。
學校簡史
1958年鷹廈鐵路全面通車。為解決鷹廈鐵路建設期間,在漳平段聚集的數萬鐵道兵和鐵路建設工人的子女教育問題,鐵路部門在鷹廈鐵路沿線開設了眾多文化補習班。1964年,鐵路部門與漳平地方政府聯合,在漳平中心總站創辦漳平鐵路國小。1966年漳平鐵路國小由鐵路部門自行管理,1974年,漳平鐵路國小增設附屬中學(漳平鐵小附中),1980年,漳平鐵路國小變更為漳平鐵路中學附屬國小。1991年,漳平鐵路中學附屬國小經費獨立核算,直接隸屬福州鐵路分局。2004年,漳平鐵路國小劃歸地方管理,更名為漳平市鐵路國小。2008年,漳平市鐵路國小與中國移動福建公司龍巖分公司共建,又名中國移動漳平鐵路希望國小。歷經近五十年的風風雨雨,漳平市鐵路國小見證了鷹廈鐵路的發展,更與中國鐵路同成長。辦學情況
時間 | 地點 | 學校名稱(隸屬) | 校長 |
1964-1966 | 現鐵路社區後面平房 | 漳平鐵路國小 (與地方聯辦) | 李中深 |
1966-1974 | 現鐵路國小、三中 教師宿舍 | 漳平鐵路國小 (由鐵路部門管理) | 黃福同 |
1974-1980 | 漳平鐵路國小 (增設附屬中學) | 馬廣太 | |
1980-1982 | 漳平鐵中附小 (隸屬鐵中) | ||
1982-1986 | 車淑慎 | ||
1986-1991 | (現址) 搬遷至鐵路中學原址 | 李吉樹 | |
1991-1999 | 漳平鐵路國小 (與鐵中同隸屬福州鐵路分局) | 陸榮章 | |
1999-2004 | 陳娟 | ||
2004-2008 | 在現址上新建綜合樓 | 漳平市鐵路國小 (由鐵路劃歸地方管理並升格為市直國小) | |
2008-2010 | 在現址上改建教學樓 | 漳平市鐵路國小 (又名中國移動漳平鐵路希望國小) | |
2010- | 現址 | 王義東 |
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教育”的重要思想為指針,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政策及方針,深化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樹特色、創品牌為核心,堅持“搶抓發展機遇,努力提高質量,打造學校品牌”的辦學目標,按照“高起點規劃、規範化建設、標準化配備,跨越式發展”的辦學思路,積極致力於生活花園、情感樂園、求知學園、數字校園建設,著力提高學校整體辦學實力和水平,促進了各項工作全面和諧發展。
二、總體目標
科學與人文相融,過程與效率兼顧,務實與創新並重,把學校建成擁有高品位校園文化、高素質教師隊伍、高水平教學研究、高品質校園生活、高效率教育管理的精品學校;成為科學素養不斷提升,求真文化不斷發展的特色學校;成為師生和諧發展、身心歸屬的幸福家園。成為輻射、帶動區域內學校發展的示範性學校。
三、具體目標
1.生活花園。綠化、美化校園,綠草茵茵、花木扶蘇,處處著春意;規劃、潔淨校園,合理設計、文化滲透,環境育心靈。熱愛校園,打扮花園,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
2.情感樂園。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教師和睦融洽,師生情濃意切。熱愛祖國,孝親敬長,友愛同學,關愛弱小,親善互助,成為學生的自發行為。
3.求知學園。實行校本管理,教師追求新知,科學與藝術在課堂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學生“要學、會學、善學”,基礎紮實,特長突出,敢於創新,學習成為師生的第一要務。
4.數字校園。優先發展信息化教育,著力打造現代教育技術平台,營造書香的、數位化的學習環境,信息素養與科學、人文精神成為學生素質核心。
四、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2010~2011):
(1)實現增加設施、設備,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塑造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
(2)加強教育教學與網路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構建資源共享平台,實現優質資源最大化共享。
(3)申報科研課題,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深入課題和課改相結合的實踐研究,促進課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轉化。
2、第二階段(2012~2014):
(1)著重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個性鮮明、學有所長的學生。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教、研、培等形式,培養一支德藝雙馨的師資隊伍。
(3)加大課題研究力度,積極推廣科研成果。完善學校特色建設,豐富學校發展內涵,形成特色。
3、第三階段(2015):
(1)實現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
(2)學科建設取得成效,形成有效教學模式,教師、學生得到共同提高。
(3)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的發展方向。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