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身未動,心已遠
全彩印刷,精美圖片,優雅文字
最詳細的大巴黎地區人文旅遊攻略
感受歐洲文化中心的每一個細節
資深旅法學者的十年體驗
為人熟知的和不熟知的美麗風光、古老城堡、皇家別院
巴黎市內郊外那些名人趣事、浪漫情懷、歷史遺蹟
作者簡介
張漢鈞:
男,1945年出生於上海浦東。旅法文化人。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畢業,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經濟人類學碩士。曾擔任巴黎-索爾旁大學“信息學與溝通交流學高等研究院”(CELSA)客座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中法文化的雙向推介,在法國、中國、非洲等地作過許多講座。長期供職于海外華文媒體,現任歐洲時報文化中心副主任。出版有散文集《法歐熱旅》等書籍。
鍾敏:
女,1967年出生於重慶。旅法作家、詩人。歐洲龍吟詩社副社長、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煙雨任平生》、《巴黎咖啡館》、《法國老建築改造經典案例》等書籍。
圖書目錄
一、前言
二、探尋篇
1、都市塵囂身後去,邁入天然大氧吧
2、浪漫聖地布洛涅樹林
3、凡爾賽宮後花園與運河森林
4、尋訪巴黎環島與拉雪茲神父公墓
5、從莫雷古城到楓丹白露城堡
6、曼特儂城堡與高架渡渠
7、塞納河套之畔的貢弗朗內河港
8、巴黎新年燈火夜景行
9、高架綠色道與聖馬丁運河
10、狼谷作家故居與林木園
11、探尋小仲馬從馬爾利到蒙馬特
12、登上巴黎最高峰瓦萊里安山
13、巴黎肺葉萬塞樹林
14、默東森林與名人故居
15、歷史遺蹟銜接綠色小道及索公園
16、巴黎塞納河畔地上地下行
17、大仲馬的基督山堡和伊夫堡
18、尚蒂伊城堡及森林之路
19、馬爾邁松城堡中的約瑟芬與拿破崙
20、從岩石城堡至麥村追尋雨果與朱麗葉之愛
21、行去農莊覓新鮮
三、軼聞篇
1、刺蝟
2、野豬
3、狩獵與偷獵
4、總統獵場
5、人妖秘域
6、兩種野兔
7、人有三急,解決一急
8、丟了兩名女同胞
四、感悟篇
1、風雨無阻
2、多接地氣
3、少做多活是多做
4、森林、鳥兒、田野、人
5、誰讓誰的路
6、邂逅
五、健康徒步小常識
六、結束語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1、都市塵囂身後去,邁入天然大氧吧
A、線路信息
a徒步路線:假憩森林(ForêtFaussesReposes)——老塘和新塘(VieilEtang,,EtangNeuf)——達弗萊市(Villed’Avray)——遊覽法國十九世紀著名風景畫家科羅(Corot)的故居街道——科羅故居(MaisondeCorot)——掛放有科羅畫作的小教堂。
b集合地點:巴黎聖—拉扎爾火車站(SNCFGareSaint-Lazare)。
c結束地點:為同一條鐵路線上的火車站GaredeSèvres-Villed’Avray。
d徒步距離:8公里。
e就餐情況:自備午餐。
B、一路風情
我們計畫寫作《行走大巴黎》這本書的時候,先要把行走過的線路梳理比較,選出相對而言更有代表性的一批線路,作為本書的一個重要部分介紹給讀者。梳理之中,巴黎華人有組織的第一次徒步活動很自然地入選。七年來,我們已走過了法蘭西島內的許多森林原野,每次十幾公里的徒步行,隨著參加次數不同,累計距離也因人而異,有的幾百公里,有的上千公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第一次的徒步,因而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
時光倒流回2005年11月。
以“森林徒步健身,增加林木知識,學習識別方位標,愉快融入大自然”為主題的“巴黎郊外森林徒步游”在愛好郊遊的華人們的期盼中順利展開,又在參與者們的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11月19日下午當隊伍最後走出森林回到出發的火車站時,許多人竟帶著幾分驚異地表示:“怎么,就結束啦?”言語間溢出尚未走夠的那份餘勇,一天的“森林徒步游”留下的依然是濃濃的興致和回歸大自然後的愜意。
生命在於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在1992年明確指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行走。醫學研究證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變穩定甚至消退,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多走路。健康人常走路,就好比是健康儲蓄。如果在同樣條件下,將走路的環境換到森林裡,那么效果肯定更好。森林是大地的肺腑,人進了森林,覺得空氣清新得沁入心肺,在這天然氧吧內行走,使骨骼肌肉、心腔臟腑等的鍛鍊處於最佳環境裡,豈非美事!
“歐洲時報文化中心”為推動巴黎華人走向森林,精心策劃了這次活動。身為歐洲時報文化中心副主任的我,感到一定要打響這第一炮。我預先制定好豐富多彩而又合理平衡的日程;還聘請了一位熟識森林徒步的法國朋友做嚮導;出發前兩日我召開預備會議詳細說明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沒來的通過電話一一告知。是日,由我親任領隊,按規定時大家在巴黎西郊的ChavilleR.D.火車站集合。點名時一看,嗬,色彩好斑斕喏!我發現除原來報名者外,又冒出了不少人。大家情緒高昂,不管原先認識與否,少頃就相熟起來。新知舊雨,一行35人在深秋初冬的薄霧中鑽進了一座名叫“假憩”的森林(ForêtdeFaussesReposes)。
這座廣袤的森林自十七世紀下半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至路易·菲利普時期的兩百年間一直是王室的狩獵地,其另一頭直通凡爾賽,那時住在凡爾賽宮或在聖—克魯宮裡的國王及其宗親,無須遠行便可在此圍獵盡興。
森林的名字何以叫“假憩”?當天老外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後來一位朋友查到了出處才令我釋懷。原來王室在這座森林裡圍獵時,犬吠馬嘶,野生動物逃累了就藏匿在某處作假眠狀以造成銷聲匿跡的假像,但一聽犬群接近,馬上繼續逃竄,大概狩獵者發現了動物的這種伎倆,所以這裡就被叫作假憩森林了。
序言
拿起一本書,總是先看書名。本書名曰《行走大巴黎》,“行走”靠雙腳,出行不乘旅遊車,這很明白。而大巴黎其實是“法蘭西島”的俗稱。
“法蘭西島”的法文叫ile de France,中文歷來直譯為“法蘭西島”。而事實上它的四周都是大地相連,何島之有?這塊地方的範圍基本上與巴黎盆地吻合。上溯古代,原先居住在萊茵河東岸的法蘭克人,經過數世紀向西侵襲和移民,公元五世紀時終於在巴黎盆地立足並建立了他們的王朝,法蘭克人稱這塊地方為“小法蘭西”。
在以後漫長的一個個世紀裡,不同的部落、領主、王國之間,通過攻城略地、殺戮吞併、簽約聯姻等種種手段,漸漸形成了大雜燴式的法蘭西民族,法蘭西島就成為這個民族的心臟地區,而巴黎城廓就坐落在它的中心。
因為拉丁文字書寫上的相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後世人將“小法蘭西”篡改成了“法蘭西島”,一代代法國人就這么將錯就錯地沿用下來。也有一些歷史資料硬要為“島”字尋找依據,說這塊地方夾在塞納河與它的兩條支流馬恩河、瓦茲河之間,故像一個島。我認為此說很牽強,從地圖上看,這三條河都在法蘭西島的內部盤來穿去,怎么個夾法?我曾問過一些法國人為何叫“法蘭西島”啊?絕大多數人都對此茫然不知。現在官方正式行文稱其為“法蘭西島地區(la region de l'ile de France)”,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公元十世紀卡佩王朝,也算是源遠流長了。但我還是要強調一句:“法蘭西島,此島不是島!”
“法蘭西島”面積12 012平方公里,人們習慣上稱其為巴黎大區,包括首都巴黎市和7個省(91、92、93、94、95、77、78省),每個省都擁有三四十個大小城市。在法國22個大區中巴黎大區的面積最小,人口卻最多,達1173萬,占法國本土人口的18.8%。作為法蘭西的心臟地區,歷史給它留下的遺產最為集中亦最為豐富,數不勝數的城堡、花園、名人故居如繁星密布於法蘭西島的大地上。更令人讚嘆的是,雖然人類的活動在這塊土地上創建了無數的城鎮村落,但仍有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森林覆蓋著原野。
森林能給人好性情,更是人們喜愛去鍛鍊身體的上佳去處。因此,法蘭西島地區裡的幾百座大小城鎮,絕大部分都成立了徒步俱樂部,其中有些歷史還相當悠久。熱愛森林的法國人早已把森林徒步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當生活在巴黎或周圍地帶的華人匯聚到一個以徒步健身為目標的俱樂部里,當他們走進法蘭西島的森林,踏上開闊的原野,沿著江河用雙腳邁開探尋之路,當他們觀賞到這塊土地上的萬種風情之際,他們真正開始明白,為什麼那么多的法國人鍾情於大自然,經常結伴出行舉家而走,為什麼他們在森林裡無懼崎嶇大騎腳踏車!
我們的徒步行走活動就在這塊土地上展開。自2005年“巴黎華人徒步健身俱樂部”成立以來,已有五六百名華人跟著這個俱樂部走過法蘭西島的森林和原野。他們有些當作遠足來散心圖新鮮;有些只要安排得出時間就來參加;有些則成為一種自己的人生需要,一次也不願落下。本人作為這項活動的策劃者兼領隊,親力親為、每次必到,自然是走得最多的人,累計徒步距離已超過一千公里。一批徒步骨幹隊員也達到了七八百公里。在巴黎華埠,這個俱樂部的徒步活動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行走大巴黎》是本書編著者帶領一群生活在花都巴黎及其周邊城市的華人徒步愛好者,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而又線路常新地在法蘭西島的一座座森林、一片片原野、一個個山谷、一條條河流之畔徒步參觀所見所聞的真切記錄,字裡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他們觀賞的愉悅、發現的驚喜、探尋的熱望及思索的深度。由此而言,本書向讀者展示的視角和內容是新鮮的、往往也是第一手的,從而具有了歷史的真實感和現實里的延續感。
生命在於動,勞動也好,運動也好,動則筋骨活絡,肌體富有活力;不動則僵硬遲滯,疾病便乘虛而入。對於久居城市者,生命更在腳下,經常散步固然不錯,若能邁開步子,擺脫用鋼筋水泥疊建而成的、硬邦邦的城市空間,撲進柔性的大自然的懷抱,對於呵護我們的生命一定更有成效。一旦置身於綠色覆蓋的原野,鑽進濃蔭密匝的森林,沿著江河堤岸,攀著崗巒峭岩,箇中樂趣非邁開雙腿實地踐行則無從真切體驗。更何況,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92年就明確指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遠離塵囂行走大自然,鍛鍊意志陶冶性情,開闊視野愉悅心情。”這幾句話在巴黎華埠許許多多參加行走活動的華人心目中已達成了共識。
編撰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為巴黎華人乃至無論從世界哪個方向來到巴黎並欲深入法蘭西島探幽覓勝的中文讀者,留下一座座路標,提供一個個索引。
本書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上篇“探尋”,著重於風景名勝、人文歷史、名人故居等的介紹或解析。行走於大自然,使我們對法蘭西島的生態與環境得以近距離觀察,由此獲得的感悟是具體而細緻的,絕非關在寫字樓里能憑空想像得出。本書特辟專幅以“軼事”“感悟”為中篇及下篇,將我們的徒步行走與天地空問、動植物世界以及人類社會聯繫起來,從而構成上篇“探尋”的延伸。
法國是中國遊客歐洲游的首選地,此為旅遊界公認。據統計,近幾年來法國旅遊或將巴黎作為歐洲游的重要一站的中國遊客平均每年高達110萬人次。20世紀90年代後期,來巴黎的中國遊客每年已達六十多萬人並逐年呈上升態勢。誠然,來西歐旅遊的模式大部分還是“走馬觀花、蜻蜒點水”,即十來天游西歐七八國,毋庸諱言,這是目前國人的經濟消費能力與文化視野之必然。 然而,隨著大陸第二次前往同一旅遊目的地的人數的逐年增多,以及民眾對目的地國的文化歷史的了解不斷加深,這個群體在旅遊讀物方面必然會產生新的、更高層次的期待。他們不再願意採取那種浮光掠影式的遊覽,他們希冀了解更深、更細緻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他們將從參觀國際知名度第一層面的景點轉入到第二層面、第三層面的古蹟、景點、博物館、名人故居等。這也是一種認知和出遊的必然。
《行走大巴黎》正可以回應這一發展趨勢,滿足消費民眾里旅遊捷足群體的心理祈望,並為日後更多關注法蘭西島的讀者群提供一本獨特的書冊。來到巴黎後的中國或世界華語遊客,如果將遊覽參觀的線路往外延伸而又不至於當晚趕不回來,那么出巴黎去看什麼?如果他們手上有一冊《行走大巴黎》,毫無疑問他們的願望就可得到滿足。
本書不是一本只圖眼前的應景書,而是一本以健身徒步為線索,追尋歷史的步履,沐浴風情之氣韻,兼顧文化與趣味的長效性讀物。
《行走大巴黎》的面世,為法國的華人社會留下了一份久遠而珍貴的資料。我們將它奉獻給中國兩岸三地的同胞和世界各地的華語讀者,也希望為他們提供洞窺法蘭西島乃至整個法國的一個別致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