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西周

漫話西周

《漫話西周》以近年來新出土的文物為依據,緊密結合文獻和最新研究成果,讓文物說史,以史為鑑,從周人的起源、遷徙、立周、崛起到滅亡,均以出土文物為實證,生動描繪了文物瑰寶所蘊含的文化財富,和富有情趣的歷史故事,完美地展示了西周歷史的壯麗畫卷。書中各章從多視角分別對青銅文化、陶瓷文化、玉器文化、龜甲文字等瑰寶進行分類研究,深入淺出介紹了賞識、鑑定、保養古物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基本常識,既適應廣大敦篤勵志、精勤求學的大中專院校師生的需要,又是古物收藏鑑賞、書法繪畫藝術愛好者的重要參考讀物。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陳全方(字亮志),1936年出生於江蘇武進市,196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65年獲得西北大學歷史系民族史碩士學位。1968年至1983年先後在陝西省文管會、博物館工作,主持周原考古發掘,任周原考古隊長。1983年至1998年先後任陝西省文化文物廳副廳長、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陝西省文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陝西省博物館學會會長、陝西省考古學會副會長,中共十二大黨代表等。1992年被評為突出貢獻文化藝術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8年退休後任陝西省文吏研究館館員,兼文史研究社副社長,陝西省博物館學會會長。

專著有《周原與周文化》、《當代陝西文博》、《西周甲文注》,合著有《古都西安》、《陝西省博物館藏寶錄》、《當代中國的陝西》《雲林縣(台灣)北港朝天宮(前中央市坊文化地層調查紀錄報告)》、主編《陝西古代簡史》、《法門寺與佛教》等。撰寫各種文博、考古方面的論文100多篇。待出版

本書特點

全書內容豐富,知識面廣,融知識性、資料性、科學性、風趣性、可讀性於一體,把周人遺留下來的宮殿建築、青銅器具、玉佩飾品、陶瓷陶文、甲骨金文、繪畫書藝、科技成果等物質文化作為反映周人思想觀念的主要載體,剖析周人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乃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情景,還原其本來面貌,領味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中華文化的祖根。

目錄

一、周人的起源與興起/l

(一)由后稷台說起/1

(二)由邰遷邠之原委/4

(三)由邠遷岐與古公宜父建周/7

(四)我國最早稱國都為“京”之故地/12

(五)寶雞釣魚台與西伯圖強/16

……

書摘

(一)由后稷台說起

“后稷台”又稱“教稼台”,位於今陝西武功縣武功城東,台高丈余,為磚砌的方台,是為后稷教農耕種的講台。據說后稷是我國最早的農民工程師,他自小就喜好務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天下得其利”,曾被帝堯舉為農師,“號日后稷”。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專修此台,以作紀念。至今此台一直是人們懷念遠古祖先后稷為發展農業而辛勤勞動的象徵,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專來此地拜謁后稷,親眼目睹后稷給遠古農民上課講授稼穡的“課堂”。每年農曆十一月間在武功城東河灘,成千上萬的農民自發在此舉辦盛大古會,男女老少成群結隊,晚上露宿河灘,以表一年豐收,不忘后稷之念。

為了紀念這位我國最早的農業科學家,在武功縣老城西山坡還修建了后稷祠和其母姜嫄祠。並在老城西原至今仍保存有后稷之母姜嫄之墓,墓冢高大,松柏翠綠。

為什麼有這么多古蹟紀念后稷呢?后稷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偉大人物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弄清周人的起源了。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日姜螈,姜嫄為帝嚳元妃。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嫄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日棄。”又說:“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日:‘棄,黎民始飢,而后稷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日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這段有關周人起源的神話傳說,用現代語言來說,周人的第一代始祖,名叫后稷,他的出生過程十分奇怪,是由於其母親姜嫄一次與夥伴們外出遊玩時,突然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別人都不以為然,惟獨姜嫄看了此腳印,心裡特別喜悅,產生了愛慕之心,認為這么大的腳的男人一定是個魁梧挺帥的大丈夫,於是想把自己的腳踩上去,比一比誰的大。可是她剛踏上腳印時,肚子裡就動了一下,而感應懷上了娃,懷孕十個月後,生下了這個娃。因無夫而生,姜嫄感到十分羞愧,實在不好意思,總感無臉面見人,更不願讓剛生下的娃見人,但又不忍心下毒手將他扼殺,於是她想了個辦法,把他丟棄在外,讓別人抱走。可是事與願違,第一次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