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縣烈士陵園

漣水縣烈士陵園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漣水縣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建國以來,曾多次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1994年被淮陰市委、市政府首批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漣水縣文明委、宣傳部評為民政系統文明創業創建工作示範點,同年被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經省委宣傳部批准升格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淮安市文明單位”

簡介

漣水縣烈士陵園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漣水縣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建國以來,曾多次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1994年被淮陰市委、市政府首批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漣水縣文明委、宣傳部評為民政系統文明創業創建工作示範點,同年被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經省委宣傳部批准升格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淮安市文明單位”。

歷史沿革

漣水縣烈士陵園始建於1958年9月,現占地面積34畝,大小碑、亭、墓37座,在冊死亡1366人,位於湖水蕩漾、風光秀麗的五島公園北側,常青路中間。進入陵園大門,中心路兩側是青松翠柏,在挺拔、蔥綠的松柏之間,分別豎立著兩個典雅別致的四角碑亭。東側碑亭的碑文是“從中原到蘇北鐵流千里,為人民灑熱血浩氣長存。”此碑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83118部隊於1974年4月為烈士興建的碑亭,這支部隊是歷經革命戰爭烽火考驗的英雄部隊,又稱“皮旅”。在1946年6月的中原突圍中,皮旅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肩負掩護主力突圍的重任。在旅長皮定鈞指揮下,牽制30餘萬國民黨正規軍,完成了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勝利突出重圍,跋山涉水,艱苦轉戰1500餘華里,到達蘇皖解放區,又連續作戰,參加了兩淮保衛戰,1946年10又參加了漣水保衛戰,這支部隊征戰四方,戰功顯赫,目前這支英雄的部隊仍堅守在東海(江浙地區)前哨。西側碑亭是漣水縣革命委員會於1978年7月為漣水戰役烈士敬立的紀念碑亭,碑文為:“保漣水殺頑敵氣貫長虹,求解放留英名永垂不朽”。誠摯地表達了漣水人民對先烈們為保衛漣水,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的英雄業績的崇敬心情和深切緬懷之情。

我們迎面見到位於陵園廣場中心、巍峨訖立的就是漣水戰役紀念碑,乳白色的紀念碑,在藍天白雲之間,頂天立地,氣勢雄偉,寓意烈士業績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永垂青史。紀念碑的碑文為“漣水戰役烈士紀念碑”,是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所題。紀念碑高28米,象徵著參戰部隊28個團,台基分兩層,第一層台階為七級,象徵著參戰的7支部隊,即1師、6師、9縱、10縱、11縱、13旅(皮旅)、淮南6旅;第二層台階為層,象徵參戰的3個部隊,即6縱、淮南6旅、7師一部。碑頂的四條豎槓,寓意著“新四軍”的番號。烈士紀念碑前是寬闊、平坦的廣場,每逢到清明節,這裡人海如潮,白花似雪,數萬人在此集會,祭掃悼念,緬懷先烈的戰鬥業績,經常有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共產黨員、解放軍戰士在此宣誓,決心象先烈一樣,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才智。

紀念碑後面黑色大理石上篆刻的碑文,是漣水保衛戰的經過概況: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反動集團公然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整編74師及28師等部侵占淮陰、淮安後,又猖狂進攻漣水,妄圖切斷我華中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以達到“3個月消滅共產黨”的野心。我蘇中部隊在粟裕、譚震林同志的指揮下,於1946年10月19日—11月1日和12月3日—12月16日,兩次在漣水城廢黃河以南地區、城西大關、張渡一帶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參戰部隊有華野6師、1師、9縱、10縱、11縱、皮旅、淮南6旅、7師等部隊,計殘敵13000餘人,我軍也付出8000餘人的傷亡。漣水戰役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為華中後方機關的轉移贏得時間,為奪取宿北戰役勝利創造了條件,為以後孟良崮戰役全殲張靈甫的74師奠定基礎。漣水戰鬥是新四軍的最後一戰,也是新四軍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我軍10縱司令員謝祥軍司令員英勇犧牲。在紀念碑北側正中的碑亭,即為謝祥軍烈士紀念碑亭。碑面題字“謝祥軍將軍永垂不朽”,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會長姬鵬題寫,建於1991年。碑後是謝祥軍的生平事跡。謝祥軍烈士,湖北大悟縣夏店村人,1914年1月出生一個貧農家庭,1930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他作戰英勇,英勇善戰,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長征時期,他腿負重傷,感染潰爛,生命受到威脅,軍長羅炳輝下令醫生鋸掉傷腿,他說“我寧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戰場,鋸腿我不乾”。後醫生用草藥,奇蹟般地治好他的腿。抗戰時期,他歷任新四軍軍政幹校、抗大5分校教育長、軍部特務團團長,抗大5分校校長,抗戰勝利後他任華中第5軍分區任司令員、10縱司令員,漣水保衛戰中,他奉命率部在茭陵一帶阻擊敵人,予敵以重大殺傷和打擊。10月23日漣城危急,他率部增援漣水城,24日凌晨,他在前沿陳地察看敵情時,不幸胸部中彈,在轉送後方醫院途中光榮犧牲。時年32歲。

在謝祥軍將軍烈士碑亭的兩側是漣水保衛戰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銘刻著漣水戰役中犧牲的300多名烈士的英名。這只是數千烈士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烈士的英名已無從查考,但是他們為人民利益,前赴後繼,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已如這座烈士安息堂一樣永遠聳立在漣水人民的心中。

在謝祥軍烈士碑後面是烈士安息堂,存放著建國犧牲的烈士骨灰。中間的幾座墓碑分別是:徐紹榮烈士墓,徐紹榮烈士是湖北英山人,1914年出生,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歷任連指導員、營政委、師政治部宣傳科長、周恩來副主席辦事處警衛隊長、6縱17旅51團團長等職,1946年12月6日,於漣水戰役中犧牲。

王道明烈士墓,王道明,漣水成集人,1939年組織抗日武裝,任淮河大隊營長,1940年2月初在洪碼戰鬥中,他率領全連戰士,堅守小馬莊與掃蕩的日偽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在數倍於我的強敵面前臨危不懼,沉著指揮,率部殲敵百餘人,最後壯烈犧牲,碑文由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楊純同志題字。東側的烈士墓是抗洪烈士黃在右的墓碑。西北側還有在漣水去世的,曾為革命南征北戰的老紅軍墓碑。

在這碑亭墓塋之間,紅花綠草,芬芳四溢;青松翠柏,四季長青,靜靜地陪伴英雄長眠地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