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 漢語詩體學作者: 楊仲義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書號: 780060031
發行時間: 2000年12月0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擺在我面前的這部《漢語詩體學》(學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具有開拓創新意義的學術精品。讀著它實在令人興奮不已。作者楊仲義先生是湖南懷化學院中文系教授。這部書是他繼《古代文學精要》(上、下冊,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國古代詩體簡論》(中華書局出版)、《詩騷新識》(學苑出版社出版)、《中華名賦集成》(三卷本,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之後的又一部力作。它獨闢蹊徑,別具一格,其最大特色和珍貴處就在於創新。一、選題新。中國古代論及漢語詩體的詩論、詞論,近現代專門談論古代漢語詩體的論文、論著,可謂汗牛充棟,豐富多彩,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卻未曾出現過一本自成體系的詩體學專著。這既與中國古代浩瀚無比的詩歌作品不相稱,也與世界上文學文體學研究的盛行不相稱。楊仲義教授志在創新,勇於探索,從早年開始就致力於漢語詩體學的研究,曾撰成一本初具規模的《中國古代詩體簡論》,由中華書局出版,頗得學界稱道。現又在進一步探討的基礎上,著成洋洋萬言的《漢語詩體學》,自成體系,系統完備,堪稱我國第一部漢語詩體學專著,填補了這方面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二、見解新。全書包括“質性論”、“體式論”、“風貌論”、“流變論”、“讀解論”五個主要部分,不僅內容完整系統,自成體系,而且有許多新穎獨到的見解。比如“風貌論”,首先針對“文如其人,風格即人”的傳統看法,明確指出:“決定風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因人而異,決定於個性,而且還系乎時地,系乎體式,還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體而異的。”然後對古代漢語詩歌各種詩體的表現風格、美學風貌逐一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並提醒讀者、論者“萬萬不可用一個統一的鑑賞模式和美學要求去評去套各體漢語詩歌”。“流變論”在徵引了古人的“詩之體以代變”的說法後,尖銳指出:“這些議論,有一個明顯的通病:只看到了‘變’的現象,而未觸及‘變’的本質。詩體為什麼會‘代變’?除了‘系乎時序’外,還有無別的原因?體式、體貌的成變衍流有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這些問題,古人沒有論及,今人也少有研究。” 然後有的放矢地從 “民歌音樂與詩體興起”、“語言發展與詩體風貌”、“社會文化與詩體演變”、“創作動機與詩體風貌”、“詩人才性與詩體建設”、“俗雅之變與詩體盛衰”、“此盛彼衰與並存互濟”以及“正承反動,終歸自由”等八個方面進行探討歸納,見解獨到,新人耳目。至於具體分析、論證中的新見、創見更是層出不窮,比比皆是。而且縱橫馳騁,深入淺出,語言精賅,好讀耐看。讀著這樣的學術著作,我禁不住被作者敏銳的學術眼光征服,從巨觀和微觀兩方面都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新穎、科學的知識。三、方法新。別人搞詩學、詞學研究,都是專攻古人的詩論、詞論。楊仲義教授卻不以為然。$%%&年他曾在自己百萬字的《古代文學精要》“前言”中說過:“文學是‘文’學,是‘人’學,是‘美’學。文學有源,有流,有變遷。文學的流變有順,有逆,曲折向前。所有這一切,都自有軌跡可尋,都從作品中體現。”他搞詩體學研究便選擇了一條人跡罕至的道路,採用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就是:立足文本,“詩”中求“學”。所以書中每一命題的結論,既不是對古人詩體論、詞體論的梳理、詮釋,也不搞空對空的純理論思辨,而是通過對詩歌文本和詩體演變實際的實證性分析去分析、總結。這種新的方法,不僅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開拓詩歌學研究新方法、新思維的創新意義,而且使聽起來很玄妙的“詩體學”變得血肉豐滿,面目可親。學術研究,貴在創新。楊仲義教授的這部專著,開拓了漢語詩歌學、詩體學研究的新領域、新思路。我相信它的意義和價值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重視。
目錄
一 重在抒情
二 聲韻和諧
三 講究詞采
四 語序變異
五 注重修辭
六 意象經營
貳 體式論:古代漢語詩歌的十種體式
一 二言古謠——詩歌之源頭,詩體之原始
二 四言體——二言之必趨,正體之源頭
三 騷體——楚產之新詩體,五七古之胚模
四 樂府古辭——選調配樂的歌詩,五言古體之成形
五 五言古體——漢樂府的仿習之作
六 七言古體——從歧視中走出,至盛唐而大昌
八 格律詩——自由化的反動,反動中的輝煌
九 詞——由樂以定詞,格律新體制
十 散曲——繼詞而起的新聲歌詞
叄 風貌論:古代漢語詩體的體貌風格
一 四言體的詩體風貌
二 騷體的美學風貌
三 樂府風格及其流變
四 古體詩的體貌風格
五 格律詩的美學風貌
六 詞的美學風貌
七 散風的美學風貌
肆 流變論:古代漢語詩體的流變規律
一 民歌音樂與詩體興起
二 語言發展與詩體風貌
三 社會文化與詩體成變
四 創作動機與詩體風貌
五 詩人才性與詩體建設
六 俗雅之變與詩體盛衰
七 此盛彼衰與並存互濟
八 正承反動,終歸自由
伍 讀解論:古代漢語詩歌的分體讀解
一 《詩經》四言體的讀解
二 屈宋騷體詩的讀解
三 古體詩的讀解
四 格律詩的讀解
五 詞、曲的讀解
陸 例詩導師讀:一百八十首例詩的直解、點釋
一 “質性論”部分
二 “體式論”部分
三 “風貌論”部分
四 “流變論”部分
五 “讀解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