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區建立於1943年,最早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份。在此地,興建了B反應堆(B Reactor),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鈽運作(生產鈽)的核反應堆。冷戰期間,美國在此地建造了核子武器。冷戰結束後,成為核能廢料儲存地。因為長期在此製造核能產品,漢福德區曾經一度成為美國遭核能污染最嚴重的廠區。現已經演變(轉化)為美國能源部所屬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這個地區有許多別名,例如漢福德工程(Hanford Project)、漢福德工廠(Hanford Works)、漢福德工程工廠(Hanford Engineer Works,HEW)或漢福德核能儲存地(Hanford Nuclear Reservation,HNR)。

1960年1月沿著哥倫比亞河岸排列的核反應堆在漢福德廠區(1960年1月沿著哥倫比亞河岸排列在漢福德廠區的核反應堆)。照片裡可以看到N反應堆(N Reactor)、KE和KW反應堆及世界上第一個以鈽運作(生產鈽)的歷史悠久的B反應堆(B Reactor)。

漢福德場簡介

漢福德場位於華盛頓州東南586平方英里植被退化的荒漠區。漢福德場建立於(建於)1943年,當時用來生產核子彈使用的鈽,使的(以使)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夠儘早結束。經過二戰結束短暫的平靜後,漢福德場區的產鈽堆於1947年重新啟動,為了(以)滿足“冷戰”所面臨的挑戰。

建造反應堆之前的漢福德區 建造反應堆之前的漢福德區

這次產鈽一直(持續)到1987年最後一座反應堆停止運行。生產核武器的工藝給漢福德場區留下了了大量的固體和液體放射性廢物,給哥倫比亞河流域留下了潛在的環境風險。1989年,美國能源部、環境保護署和華盛頓生態管理署達成了具有法律效益的三方協定,用於漢福德場區的清污。

地理位置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本頓縣(中心位置46°38′51″N 119°35′55″W),漢福德區占地1518平方公里,約等於羅德島州(面積)的一半。

歷史

幾個世紀以來,與哥倫比亞河流接壤的漢福德區是幾個印第安人部落的家鄉。在漢福德場區發現了原來印第安人活動的歷史文物、工藝品和埋葬品,現在這些文物已經通過法律的形式進行了保護。19世紀初期,歐洲探險家來到哥倫比亞河流的中游,並在那裡開始定居。早期居民建立了White Bluffs和漢福德小鎮,用來支持農莊和大農場的建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當美國陸軍部打算把曼哈頓計畫的部分設施在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區建造時(打算在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區建造曼哈頓計畫的部分設施時),研究核子彈的工作在該地區也是非常保密的。隨後,在1943年早期,White Bluffs和漢福德小鎮的居民被告知需要搬遷,必須離開他們的農場。這些居民只有30天的時間來完成搬離工作,政府僅僅賠償給他們非常少的一部分錢。

當White Bluffs和Hanford小鎮的居民搬離後,美國陸軍部開始召集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前往漢福德小鎮建造製造核子彈萃取鈽所需要的核反應堆和工藝設施。全國各地的人前往漢福德,最終的勞動力的數量達到了51000多人。

前來工作的人員幾乎沒人知道他們在建造什麼,或者他們建造的設施一旦建完將做什麼用。

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

漢福德雇員深信他們正在為戰爭開展一項巨大的工程,但是除此之外他們別無所知。在知名科學家(如艾里克費米)的細心監督下,工作人員開始在漢福德建造產鈽核反應堆。工作人員也建造了兩座巨大的名為“峽谷”的後處理設施。後處理設施是乏燃料移除反應堆後萃取鈽的設施。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日本爆炸的兩顆核子彈,是漢福德場最終勝利的標誌(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核子彈,這是漢福德場最終勝利的標誌)。

冷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和蘇聯關係的對立關係引起了“冷戰”,直接導致了核武器的大規模製造和漢福德大規模產鈽的使命。由於美國和蘇聯開始研製和擴大核武器的競賽,哥倫比亞河附近開始建造另外的核電站。1959年,漢福德場開始建造最後一座核反應堆,被命名為“N”反應堆。N反應堆是多功能設施,既能夠生成(生產)核子彈需要的鈽,也能生產推動汽輪機所需要的蒸汽,用來發電。N堆是美國當時唯一的多功能反應堆。N堆非常先進,以至於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甘迺迪於1963年9月前往漢福德參加N堆的啟動儀式。

19世紀60年代中期到1971年期間,除了N堆繼續運行在場址外,漢福德場的反應堆陸續停堆。一直到1987年,N堆才完成了其產鈽和發電的使命,開始關閉停堆。在停止生產鈽活動數十年時間後,漢福德場的使命一直以來就是對場址進行清污。

漢福德場清污

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

位於漢福德場的反應堆在4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生產鈽,以支持美國的國防計畫。生產鈽的工藝是非常低效的,因為在生產了大量的固體和液體放射性廢物後,才能生產出非常少量的鈽。除此之外,與漢福德國防使命有關的所有的(所有)設施和建築物必須經過去活化、去污、退役,最後才能拆除。目前大約有11000名工人在漢福德場進行環境清污計畫。

漢福德場清污工作的人員需要處理大量不同形式的不同類的廢物,許多廢物對人體和環境有潛在的危害。為了防止污染空氣、土壤、地表水、哥倫比亞河、在場址工作的工作人員和漢福德附近的民眾和環境,需要對清污工作進行預防工作。

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

從破損的反應堆設備和工具到工作人員生產鈽活動期間穿著的衣服都是固體廢物。生產鈽的工作人員原先使用用土壕和土坑埋掉固體廢物。一些固體廢物裝在不鏽鋼圓筒或者木質箱子裡面,但是另外一些固體廢物根本就沒有放在任何容器內,直接掩埋在地下。知道某些廢物是什麼時候掩埋的、掩埋的是什麼、埋在哪兒,處理這些廢物將會比較容易,否則處理這些廢物將會非常困難。

在成產鈽的年代裡,除了生產數百萬噸的固體廢物,也生產了數十億加侖的放射性廢液。當時,廢液直接傾倒在土壤、排水溝或者貯存池中。放射性物質泄漏的事故時有發生。從乏燃料中直接萃取鈽的工藝產生了大量廢液,這些廢液直接傾倒在地下貯存罐中。與固體廢物一樣,一些記錄詳細記載了產生了何種廢液進和它們的去除(添加“情況”?),一些廢液及數量卻沒有記載。

生產鈽時期需要的反應堆廠房、支持設施和輔助設施都必須清理。對於許多這樣的設施,需要工作人員在推土機內進行並需要其他一些大型設備將其拆除。對於一些受污染的或者石棉之類的結構物,工作人員需要進行提前規劃,避免受這些物質的沾污,也避免這些物質污染水源、空氣、土壤。

在進行去污操作時,將放射性物質移除後,去污操作是否完成,取決於放射性物質是那類廢物。

大部分固體廢物、受污染的土壤和建築碎片將會移到漢福德場址的環境恢復處置設施。環境恢復處置設施縮寫為ERDF,由美國環境保護署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填埋場。ERDF在被稱為“工藝室”的單元里接收廢物。一次建造兩座工藝室,每對工藝室70英尺深,500英尺寬,1000英尺長,是一個地下室。ERDF的每對工藝室能容納2800000萬噸廢物進行處置。一旦每對工藝室裝滿廢物,使用沒有受污的泥土進行覆蓋,使用防揮發土壤進行掩蓋,確保廢物永久安全的留在填埋場中。

一些危害性特別大的化學或放射性固體廢物不能貯存在ERDF。例如,來自反應堆的萃取鈽的燃料棒就貯存是在漢福德場址被稱為容器貯存廠房的設施內。最後,這些燃料棒在接收這類材料的國家處置庫內永久地埋藏。

固體超鈾廢物是受鈽或其他可能上千年都具有放射性的材料污染的碎片。這些被稱為超鈾廢物的碎片被安全地包裝,運輸到新墨西哥州的廢物隔離示範設施,在那裡進行永久安全的掩埋。

對於漢福德產生的液體廢物,一部分暫時貯存在漢福德場址的地下儲罐中,最後經過被稱為(建議刪除)玻璃固化工藝的過程進行固化、製成穩定的玻璃製品。為了是廢液玻璃化,需要與玻璃材料混合在一起,之後通過高溫工藝將廢液與玻璃材料進行熔融,冷卻後製成玻璃產品進行掩埋。在漢福德場址正在建造一座玻璃固化設施,用於玻璃固化操作。一旦開始了玻璃固化工藝,熔融的玻璃材料就被傾倒進圓筒里,玻璃熔融物在圓筒里冷卻成固體。包含有大部分有害物質的固體玻璃物被運送到國家處置庫進行永久埋藏。含有少量有害廢物的圓筒在綜合處理廠房進行處置。漢福德場址正在對建造綜合處理廠房進行評估。

安全

消防部門

健康與安全展覽

交通安全

項目與計畫

鈹計畫

員工關注項目

能源員工職業疾病補償計畫

漢福德員工娛樂活動組織

漢福德學生與兒童辦公室

漢福德自然資源理事會

漢福德場預算

漢福德固體廢物接收計畫

漢福德場志願保護計畫

漢福德員工補償

人力資源管理計畫

土地管理

長期管理工作

協商計畫

公眾安全與資源保護

印第安部落事務和文化資源計畫

外來人員控制

漢福德場 漢福德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