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歷史
漢石橋濕地原名叫“海子”(一片大海的意思) ,屬潮白河水系,其所處位置是箭桿河支流蔡家河下游一片天然的低洼地。由於外圍南、北、東三側地勢較高,雨水和地下水等會從三面流向西邊窪地,在此處形成一處集水區域。也正因如此,歷史上這裡還是洪澇災害嚴重的地區。
1958年,當地政府為防洪修建漢石橋水庫,當時水庫的總庫容為500萬立方米。
1972年,這裡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附近的水井都變成了枯井,人們飲水都困難,而“海子”仍然有水 。但由於北京地區連續乾旱等原因,上遊河道 斷流造成了水庫水位逐年下降,漸漸變成了半乾涸的 葦塘,庫區也逐漸形成以蘆葦、香蒲等水生和沼生植被為主的濕地 。當時一個叫榮順才的村民提出,這裡不應該叫“海子”,應該叫“ 濕地”。
2001年,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小溪在提出《關於加強漢石橋濕地保護的建議》。
2002年4月首都師範大學洪劍明等7名專家、教授,向市、區提出《關於儘快將 順義區漢石橋濕地納入市、區級自然保護區系統進行搶救性保護的建議》,受到北京市主要領導的重視。之後相繼開展了濕地動、植物本底調查。
2001年12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上報 國家林業局備案的《北京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把“楊鎮葦塘濕地自然保護區”納入市級自然保護區規劃。
2002年4月北京市政府第129次市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的《北京市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明確將北京僅有一處最大的萬畝蘆葦塘漢石橋濕地,列入北京市重要濕地,規劃2002年~2003年發展建設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面積1500公頃。
從2003年起,順義區投資2000多萬元,啟動了一系列濕地恢復、保護措施,改造、加固濕地環湖路,疏挖防火隔離帶;為吸引更多珍稀鳥類,建起了鳥島和觀鳥台;在建設荷花塘和多彩睡蓮區的同時,復壯蘆葦600餘畝,完成濕地周邊綠化等工程建設350畝。
漢石橋濕地近幾年積極進行濕地恢復,2008年,植被恢復及環境整治工程完成後,水面增加了1000畝;2009年,中水處理廠運行後,日處理能力達到6500噸,水質得到了明顯改善。只是由於漢石橋濕地是一個沼澤型濕地,水的流動性較差,浮游生物大量生長,因此此次投放兩種 鰱魚對於控制 浮游生物,進一步改善漢石橋濕地的水質有著積極的意義。
漢石橋濕地2010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社會公共場所類),為搭建好科普平台,提高科普能力,漢石橋濕地申請了科普專項資金,建設內容包括科普宣傳欄、動物標識牌、植物標識牌等。2011年,這些科普基礎設施都建設完畢。
區域劃分
園區景點劃分
漢石橋濕地區域(公園大門導遊圖示注)包括:雙子湖、蘆葦盪、高台觀鳥、濕地植物園、水上遊覽區。其官網景區瀏覽圖為雙子湖公園,包括:森林區、垂釣區、遊船區及濕地植物園。
保護區劃分
保護區主要劃分為核心區和實驗區,核心區面積163.5公頃,是保護區的核心和精華,實行全封閉保護,控制人員進入;實驗區面積1724.4公頃,保護區未來主要針對這一區開發利用,開展生態旅遊、科研、科普等方面工作,目標是要打造成一個以休閒、娛樂、度假、健身、會展為主要容的5A級濕地生態旅遊景區。其中,鄉村主題酒店集辦公、餐飲、會館、住宿於一體,既突出其特有鄉村特色與濕地風光,又在硬體設施上達到五星級酒店標準,為城市遊客提供一個感受自然、親近自然、便利舒適的高級休閒場所。
資源概況
漢石橋濕地生態系統基本處於半自然狀態,在北京地區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保護區有較大面積的蘆葦沼澤、開闊水域、岸邊 草叢、堤岸
防護林帶、農田等,為多種鳥類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每年有大量的鳥類在保護區棲息繁殖。加之,保護區處於鳥類南北遷徙的必經之地,因此,每年的鳥類遷徙季節有大量鳥類在此停留覓食。漢石橋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4目46科153種。其中, 雀形目鳥類最多,總計22科63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41.18%,其次為鴴形目5科21種,雁形目1科20種。在雀形目鳥類中,以鵐科鳥類占優勢,共有11種,占雀形目鳥類的17.46%,其次是鶺鴒科和鶯科,都為9種,占雀形目鳥類的28.57%。
漢石橋濕地擁有植物292種,是以 蘆葦群落為主導植被的典型半荒野 沼生濕地,蘆葦、 香蒲仍占據建群種及優勢種的位置。漢石橋濕地植物分為水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陸生植物群落。
娛樂項目
遊船
該項目位於雙子湖公園碼頭,現有大型遊船3條,電瓶船、腳踏船120條,船隻特殊設計,顏色古樸,與大自然融合。遊覽區域面積1000畝,包括:大水面、群島水域、植物園。乘船可欣賞到芡實、香蒲、鳶尾、荷花、睡蓮等多種水生植物,以及小鷿鷈、蒼鷺、白鷺、黑水雞等鳥類。
濕地野釣
野釣區面積約200畝,有草魚、
鰱魚、鯉魚、鯽魚等,岸邊蘆葦密集,還原天然環境的野釣風趣。
趣味腳踏車
該項目位於雙子湖公園碼頭南側,現有情侶腳踏車30輛、雙人觀光車50輛、四人觀光車60輛。
遊覽線路分為三條:
1、植物園區(東線):可欣賞到荷花、睡蓮、蘆葦等水生植物;2、森林公園(南線):可欣賞到東、西湖及森林景觀風貌;3、環湖路區(西線):可欣賞到濕地核心區大面積蘆葦景觀。
真人cs
該項目位於碼頭東側,占地面積80畝,適合叢林游擊、平原對戰、搶占高地等多種野外戰役。
觀光電瓶車
遊覽線路:
1、環湖路區(西線):可欣賞到濕地核心區大面積蘆葦景觀。
2、森林公園(南線):可欣賞到東、西湖及森林景觀風貌。
視頻觀鳥
該項目位於保護區最北端,觀鳥廳內設有無線視頻觀鳥設備、高倍望遠鏡及攜帶型望遠鏡,提供不同的觀鳥感受。此外,大量鳥類標本展示於觀鳥廳中。
節日活動
觀鳥文化節
觀鳥文化節由漢石橋濕地和北京鳥網論壇共同組織,除放飛活動外,漢石橋濕地還舉辦了由觀鳥比賽、親子濕地游、公益放飛組成的觀鳥文化節活動和攝影比賽,呼籲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愛鳥類,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開展觀鳥、護鳥等健康文明的愛鳥活動,還鳥兒自由飛翔的權利。
騎腳踏車認植物—低碳科普活動
按照北京科技周組委會的要求,北京市順義區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創新科普的理念,以倡導低碳交通、展示濕地特色植物為主要內容,以貼近濕地、關注氣候變化為 主旨,聯合北京林業大學百奧生物協會共同舉辦“低碳科普,騎腳踏車認植物活動”,來引發人們認識濕地特色植物的興趣,傳遞低碳環保的理念。以認知濕地特色植物為切入點,使人們認知濕地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以新型的四輪觀光腳踏車為交通工具,在濕地中體驗低碳交通,引發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思考。
“濕地杯”徵文、攝影比賽
為宣傳、展示濕地風采,倡導市民關注濕地、愛護濕地、保護濕地。漢石橋濕地舉辦“濕地杯”攝影比賽及徵文比賽,有獎徵集在漢石橋濕地拍攝的四季生態景觀照片和濕地相關的散文、詩歌原創作品。
攝影作品
一等獎:《聖地》 | 一等獎:《聖地》 | 二等獎:《碧波秋塘》 |
二等獎:《濕地之秋》 | 三等獎:《夏日荷塘》 | 三等獎:《秋之魂》 |
三等獎:《秋之魂》 | 三等獎:《夏》 | 優秀獎:《晨荷圖》 |
優秀獎:《濕地一角》 | 優秀獎:《枝頭》 | 優秀獎:《倒影》 |
優秀獎:《楊樹林》 | 優秀獎:《秋日落葉》 | 優秀獎:《荷塘之韻》 |
|
交通路線
往返交通
1、自駕車路線:三元橋—機場高速—機場南線—京平高速—木燕路出口—北務方向直行8公里;三元橋—京密路—枯柳樹環島向東—順平路—木燕路口向南3公里。
2、公車路線:918路公車(東直門—三元橋—順義城區—南彩 乘順18路到沙子營)
園內路線
濕地植物園路線:全程3.5公里;彎彎曲曲的水道、野草叢生的小島、無名的花朵、覓食的鳥兒。
森林公園路線:全程3.5公里;公園內地勢起伏,小橋流水,松柏綠樹,蜿蜒小路。
環湖路路線:全程6.5公里;一路上楊柳高大挺拔,一尺青天萬丈長;路邊的蘆葦、荷花一望無邊,其中不時有水鳥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