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漢普斯特荒野》( Hampstead Heath, 又譯: “漢浦斯戴特的荒地” )是英國著名風景畫家約翰·康斯太勃爾在1820年創作的油畫作品。
《漢普斯特荒野》為帆布油畫,油畫尺寸為: 54cm×76.9cm。
該油畫作品收藏於劍橋菲茨威廉美術館( Fitzwilliam Museum,Cambridge,UK)。
創作背景
自1819年起,康斯太勃爾,其妻子瑪利亞( Maria)和他們的小家庭曾在漢普斯特( Hampstead)常住,當時的漢普斯特是一座遠離倫敦的小村莊。瑪利亞當時正患有肺結核,他們希望住在較高並空氣新鮮的地方對健康有相當的好處。對康斯太勃爾而言,這次移居能使其對英國的田野風光更有所了解,“漢普斯特荒野”中綿遠的平原是其藝術生涯中研習天空的絕佳場地。
作品欣賞
康斯太勃爾最好的作品,都是描繪史鐸谷和英國其他他所熟知地區的畫作:這些地方讓他愉快地與大自然結交。他不像另一位英國的著名風景畫家——透納,能夠隨時隨地畫名處的風景。他在動筆之前需要深入該地,沉浸其間,以真情和領悟繪出該地的風景。他1820年的畫作《漢普斯特荒野》表現出了新穎而真實,簡練而和諧的特點,這都是他從觀察大自然中獲得的。
康斯太勃爾強調天空在風景畫中的重要性,他曾說:“風景畫家如果不把天空當作他作品中一個物質部分,就是忽略了他自己的一個最偉大的助手。經常有人勸我把我的天空看作‘放在物體後面的一張白紙’。的確,如果天空是耀眼的(正如我的畫中),它會很糟,但如果迴避天空,那就更糟。它必須和永遠將會是我的作品中一個最有影響的部分。很難給天空不是‘主調’、‘標準的尺度’和‘基本的感情構成部分’的作品分類或命名。天空是自然光之源,統治萬物。” ( 引自康斯太勃爾1821年10月23日給費舍爾“John Fisher”的信件原文, That landscape painter who does not make skies a very material part of his composition neglects to avail himself of one of his greatest aids. The sky is the source of light in nature and governs everything. )
康斯太勃爾喜歡畫藍天白雲下田野的景色。他在畫天空時,總是記下日期、風向和時間,因此他畫的天空不是簡單的色彩排列,而是具有生命的形象,他說:“天空應該而且將成為構圖的有效部分。如果天空不是主調,不是情感的主要器官,就很難評價風景畫的高低了。”這是一片天空占主體地位的具有廣闊視野的景色,起伏層疊的丘陵地帶,高低不平的無規則的坡地已有許久無人問津,任人踐踏,但它仍然蘊含著生命。畫家運用精細的筆觸和色彩真實地描繪了不同對象、不同質感的荒地壯貌,又以流暢起伏的曲線畫原野,令觀者心曠神怡。
該油畫的底端所描繪的陰影部分和畫面上邊部分的一片嫩綠形成鮮明對比,此情此景猶如身處一片巨大的綠色雲彩之上。油畫遠景中光線的明暗隨陽光的方向而變化自如。油畫前景中的人物也受此畫法的影響,一個農夫正在填補大雨留下的水塘。
歷史事件
該作品歷史上曾多次轉手。(表格列出了主要轉手歷史)
時間 | 地點 | 出讓者 | 收藏者 |
1881 | 伯明罕 | 威廉·夏普 | 阿格紐公司 |
1915 | 倫敦 | 阿格紐公司 | Walter Holland of Liverpool |
1932 | 利物浦 | Walter Holland | 艾利斯 |
1933 | 倫敦 | A.E. Holland | Vicars Bros. |
1948 | 倫敦 | Vicars Sir Bernard Eckstein | 劍橋菲茨威廉美術館 |
畫家簡介
約翰·康斯太勃爾( John Constable,1776 ~ 1837 AD)出生於英國薩福克( Suffolk),1799 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發展出個人風格,他大部份在戶外寫生上畫,最後在工作室內完成作品,著名於風景描繪,1824 年贏得巴黎展覽金牌。
康斯太勃爾常徘徊在鄉下寫生,1802 年終於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了他的風景畫。以後一直到 1810 年,每年都有作品參展。從 1806 年開始在英格蘭北部旅行,作品的水準越來越高,終於抓住了人們的視線。
康斯太勃爾是英國風景畫的代表,他的作品把英國的風景畫真正從因襲成規和外國影響中擺脫出來,他熱愛家鄉和大自然,甚至從沒有去過蘇格蘭和威爾斯。他像一位田園詩人,但他對後來的畫家,尤其是法國的畫家影響很大。他有許多獨創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鋪色塊,產生閃爍著亮光的白點,表現樹葉的反光,這些技法直接影響著巴比桑畫家和後來的印象派畫家。1829 年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成員,1837 年三月死於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