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1893年7月21日生於格賴夫斯瓦爾德,父親是地方法官。6歲時隨家遷往柏林。受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母親影響,自幼愛好音樂。1901年開始接受正規教育。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曾閱讀過福樓拜、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1909年父親調到萊比錫帝國最高法院任職後,正在上中學的他與家人亦隨同遷往。同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傷後,為減輕痛苦而染上服食嗎啡的惡習。
吸食毒品成癮
自1910年起,漢斯因吸食毒品成癮,健康和精神狀況開始出現異常,以致對學業失去興趣,並曾多次企圖自殺。1911年,他與有同樣惡習的密友漢斯·迪特里希達成一項協定,希望以決鬥形式來結束各自的生命。當他開槍打死對方後,又撿起死者的搶朝自己胸部開了一槍,但卻奇蹟般地活過來了。因專家鑑定其患有精神病,故被學校取消學籍。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康復後由社會機構安排到附近鄉下務農。
鋃鐺入獄
在療養期間,漢斯曾寫過一些詩和翻譯過幾部短篇作品,但都並不那么成功。此間,他還是繼續服食嗎啡,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得知弟弟死亡的訊息後,這種狀況越發兇狠。戰前,他的經濟來源多依靠政府補助和父親提供。然而自德國戰敗後,國內經濟一片混亂,各方資助明顯減少,根本無法滿足他的需求。1920年曾出版過一本小說,靠稿費支撐了兩年。後來就開始偷竊僱主的糧食進行倒賣。1923年事敗後被送往格賴夫斯瓦爾德監獄強制戒毒半年。1926年又因偷竊燃料被判刑,直至1928年2月刑滿釋放。
出任編輯
出獄時,漢斯先前的毒癮基本上已根除,成為了一個正常的人。之後在一家收入可觀的地方報紙任新聞記者,後轉入羅沃爾特出版社當編輯。1929年與蘇絲·伊塞爾結婚後,過上了較為穩定的生活,並繼續從事文學創作。1933年又在梅克倫堡的菲爾德貝格附近買下一座莊園,在納粹統治時期一直與家屬在此隱居,以種植蔬菜和水果為業。1944年因參加反戰活動而被關押在施特雷利茨教養所。1945年,他被蘇聯紅軍救出,並被任命為菲爾德貝格鎮鎮長。不久又被德國民主革新文化聯盟主席約翰內斯·羅伯特·貝希爾(貝希爾,J.R.)請到柏林。
寫作生涯
法拉達的早期作品摻雜了大量的表現主義手法,藝術上未獲成功。繼而他一反初衷,深入到最平幾、最基本的生活中去,探索“小人物”,由於自己戰前的坎坷人生經歷,故使作品中主人公的艱苦生活與種種不幸遭遇真實可信。他的才能是通過反映時代問題的現實主義小說發展起來的,以1931年的長篇小說《農民們、官僚們和炸彈》最具代表性。作品描寫了農民因財政部門欲拍賣他們的耕牛而引發暴亂,批判的矛頭直指官僚機構。從而於1932年寫出了力作《小人物,怎么辦?》它以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的魏瑪共和國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勤勞、樸實、正派的小店員如何在逆境中奮力拚搏,以爭取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保住自己做一個“正派人”的權利。揭露了勞動者備受侮辱、社會地位下降、失業率激增的社會弊端。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現代德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的妻子“小綿羊”。該小說曾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出版,兩次被拍成電影,並被成功地搬上戲劇舞台。使作者贏得了世界聲譽。法拉達的“小人物”代表了一定的社會階層,他們無權無勢,受到命運的隨意擺布,可他們往往也不堪凌辱與歧視,試圖起來反抗。這一時期法拉達接連創作了好幾部同類主題的長篇小說,如《用洋鐵罐吃飯的人》、《小人物,大人物,陰差陽錯》、《人往高處走》、《沒人愛的人》等。法拉達的後期作品具有強烈的反法西斯主義傾向,如《狼群中的狼》、《每個人都孤獨地死去》。1947年初發表的小說《每個人都孤獨地死去》中,他通過描寫一對工人夫婦的悲慘遭遇,揭露了法西斯的殘暴罪行,再次展示了他的創作才能。同年2月5日,他因病在柏林去世,終年53歲。但就藝術上的影響來說,“小人物”的塑造是法拉達所有作品中最有特色,最為成功的,因此後人在文學史上給了他一個“了不起的小人物作家”的美譽。
兒童文學上的成就
在德國那些最黑暗的歲月里,進步作家遭到封殺,法拉達由此轉向兒童文學創作,但他的兒童文學也往往是帶有哲理、隱射和諷喻性的,如《一個投入大自然懷抱的錄事童話》、《霍佩爾邋遢鬼,你在哪裡》以及《穆爾克國的故事》等,這些作品表現出作者對善戰勝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信心,其中告密者螞蟻、兇惡的貓、憎恨人類的大老鼠等動物也成了他童話里的代表形象。當然,他也不忘記將他的“小人物的寫作手法”揉合到他的童話中,而這些“小人物”在這裡便成了貪婪的、好惹是生非的大老鼠、愛小偷小摸的熊等,但它們是一群決不會傷害人的“小市民”。因此,法拉達在兒童文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文學史上也稱他是“和他同時代的優秀兒童文學家麗莎·特茨納(1894——1963)、庫爾特·克萊貝爾(18 97—1959)、埃里希·凱斯特納(1896—1974)並駕齊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