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音節

漢字音節

漢語音節的開頭部分,其他漢藏語系語言也有類似的結構。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如“全”quán、“藏”zàng、天tiān中的q、z、t。輔音的主要特點,是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要分別受到各種阻礙,因此可以說,聲母發音的過程也就是氣流受阻和克服阻礙的過程。聲母的分類就是依據氣流受阻的位置(發音部位)和阻礙氣流的方式(發音方法)這兩大因素。漢語音節以元音開頭時,習慣上稱之為“零聲母”,不再區別元音而歸為一類。漢語音韻學上的反切上字即聲母的代表字。

音節

漢語的聲母組成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展現不同的面貌(時間上演變),同時正統的語音又影響不同的地域的方音的發展(空間上的差異),彼此間(不同時代的聲母表,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方言聲母表)有著系統性的變化和聯繫(即不同方音或歷史語音間,有整齊的聲母轉換和替代關係)。現把目前漢語通行語——國語所依照的北京方言聲母表(也即漢語拼音方案中的聲母部份),列出如下:

唇音:b(玻) p(坡) m(摸) f(佛)

齒齦音(舌尖音):d(得) t(特) n(呢) l(勒)

舌根音(軟齶音):g(哥) k(顆) h(喝)

舌面音(硬齶音,齦-齶音):j(機) q(七) x(西)

平舌:z(資) c(次) s(思)

翹舌(齒齦後音,舌尖後音):zh(知) ch(吃) sh(師) r(日)

7(yi)1(bai) 8(yi)9(bai)

注釋

1.上表所採用的分類方法是通過發音部位來劃分的,其中唇音又可分為唇齒音(b,p,m)和雙唇音(f)兩類;依據發音方法聲母又可以分為五類:塞音(b,p,d,g,k)、塞擦音(z,c,zh,ch,j,q)、擦音(f,s,sh,r,x,h)、鼻音(m,n)、邊音(l)。

2.聲母表主要按照發音部位分組,但平舌音亦屬齒齦音,分列的目的一是與翹舌音(捲舌音)相對;二是為了整表的整齊性。

3.y、yu、w分別為有韻頭的零聲母音節,韻頭i、ü、u的改寫,不應劃入聲母。

4.韻尾ng屬於鼻輔音,但國語發音系統中,此音不再作為首輔音,故不在國語聲母的範疇,但在一些方言中,可能以聲母形式出現。

在漢字中有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y w z c s zh ch sh 和R,一共23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