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土疆界碑

歷史漢土疆界碑距今280餘年。 明末至清雍正年前,邊境土家、漢民因疆域爭端不息。 清雍正三年(1665)八月,經湖廣總督等處地方軍政官員與湖廣容美軍民宣慰使田旻如共同察勘,勒石定界。

外形

青石打磨而成,方形豎立,高2米,寬0.80米。碑文共2084字。

歷史

漢土疆界碑距今280餘年。明末至清雍正年前,邊境土家、漢民因疆域爭端不息。清雍正三年(1665)八月,經湖廣總督等處地方軍政官員與湖廣容美軍民宣慰使田旻如共同察勘,勒石定界。現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容美土司疆域分野、促進土家漢民族團結及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成立的重要依據。

文物保護

1993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歷史評價

清雍正三年秋,在湘鄂西容美土司與長陽縣交界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漢土田地權屬之爭,當事各方通過會勘、協商,最終妥善解決了爭議,並在爭議地帶建立起兩座形制內容完全相同的"漢土疆界碑",創立了通過協商機制解決區域性民族糾紛的範例。漢土疆界碑銘文典型地反映了清初改土歸流前夕,渝湘鄂黔毗鄰多民族混居地區民族關係的急劇變化;記錄了容美末代土司田舜如在與命運抗爭的同時,為保一方民眾的安寧,堅持理性處理民族關係的策略,為世人認識少數民族土司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影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