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軍民融合工程實施方案

漢中市軍民融合工程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陝西省實施意見》和《中國製造2025漢中實施方案》,著力破解我市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不夠難題,進一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工程,加快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追趕超越的部署和要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破解軍民融合難題實現追趕超越為總抓手,以改革推融合,以創新求突破,以共建促發展,補短板、破瓶頸、強基礎、提效能,全力推進軍民、央地、省地深度融合,縱向打通軍民融合關節,橫向推倒障礙藩籬,努力打造軍民融合先進制造業高地和高新技術產業資源聚集窪地,實現漢中軍民融合產業總量擴張和提質增效。

(二)發展目標。通過推動軍民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軍民融合產業加速發展、軍工民口配套體系建設、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軍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健全軍民融合服務體系,努力破解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全力打造漢中航空智慧新城、405核原料基地、漢江產業園3個軍民融合園區,特別是將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成國家級軍民融合示範基地。大力培育優勢骨幹企業,打造百億級軍民融合大集團大公司,有效推動我市企業“軍轉民” “民參軍”。力爭到2020年,全市民口配套企業達到100戶以上,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實現翻番,達到400億元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發展整機集成。著力將陝飛公司打造成軍民融合龍頭企業,全力協助陝飛公司加快對民用貨機的深度研發進程,爭取中省相關部門早日規劃立項,支持陝西能源集團和陝飛公司開展民用貨機項目合作,推動民機項目的實質性進展。支持民用飛機、無人機等整機產品製造,鼓勵發展上下游配套產品和相關產業;依託機載設備系統、感測器、電子元器件等關鍵產品和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拓展套用範圍,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主動權。(城固縣政府和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局、質監局和漢台區、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二)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模式。大力推進全方位、多領域、系統性、多方式的軍民融合,積極引導有條件的軍工單位由單純的科研生產向生產性服務業拓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並加快培育現代高端服務業。支持軍工單位發揮技術、人才優勢,參與垃圾、污水處理與利用、智慧型交通、智慧城市建設以及資源勘探、應急救援、消防安保等領域,不斷拓展套用服務範圍。發揮軍工技術和裝備優勢參與我市冶金、有色、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鼓勵軍工單位採取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開放式合作,推動企業資本、技術、產品和人力資源的整合。支持軍工單位與地方企業合作創辦人財物相對獨立的民品企業,加快國防科技成果轉化,並帶動催生聚集一批“專、精、特、新”的配套企業,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支持軍工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兼併重組、戰略合作及上市融資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和國資委牽頭,市科技局、人社局、質監局、金融辦和漢台區、城固縣、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三)強化軍民融合產業配套。立足我市工具機行業優勢,以漢川數控工具機、漢江工具機、漢江工具等企業為龍頭,在研發航空零部件專用加工工具機、工量具上進行技術攻關,做強漢中航空裝備產業。發揮漢中航空智慧新城聚合作用,依託航空零組件公司等企業整合我市配套加工企業資源,通過有針對性的專項招商引資,股本重組、生產轉包等形式引導“軍轉民”和“民參軍”,加快我市航空零組件製造產業聚集發展。組織有資質的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招標活動,支持民營企業自主研發新武器裝備系統,以基礎配套、零部件、通用輔助系統領域為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民參軍”的“小巨人”企業。(市工信委牽頭,市發改委、科技局、質監局和漢台區、城固縣、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四)支持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圍繞打造軍民融合主要產品產業鏈和創新鏈,培育一批軍民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立漢中軍工科技成果、民技軍用成果、軍民融合產業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召開省屬企業來漢對接會,促進央企、省企來漢投資,強化項目跟進服務,推進央企省企進漢項目落地建設。加大支持力度,強化要素保證,支持軍民融合項目儘早建成投產。(市發改委、工信委牽頭,有關縣區政府配合)

(五)加快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堅持軍地共建、市場運作,完善提升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園區功能和環境,引導和支持更多的企業和重大項目向漢中航空智慧新城、405核原料基地、漢江產業園等產業基地聚集,推動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快與中航工業合作,加快推進航空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漢中航空產業聚集發展,以城促產、以產興城,建設宜居宜業、生態良好的新城市,力爭用3—5年時間將漢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成國家級軍民融合示範基地。(城固縣、漢台區、洋縣政府及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管委會牽頭,市工信委、發改委、科技局、國土資源局、建規局、教育局、衛計局等有關部門配合)

(六)推進軍民協同創新和資源共享。在航空、新材料等高端成長型產業和軍民兩用重點技術領域,支持軍工單位與我市重點企業及院校加強合作,以國防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為基礎,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軍民融合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孵化中心,組建一批產學研創新聯盟和技術創新聯盟,形成軍工單位和民口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對接機制。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軍民科技合作、軍地對接交流活動,推動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推進軍地技術、項目、人才、資金、市場和服務對接。(市工信委、科技局牽頭,市級相關部門和漢台區、城固縣、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七)搭建軍民融合服務平台。構建信息諮詢、技術服務、成果轉移等軍民共用信息服務平台,協助“民參軍”企業辦理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保密資質認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認證、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名錄認證等工作。進一步暢通軍民融合信息溝通渠道,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幫助更多有意願的企業樹立參加信心,克服畏難情緒,解決“不敢進”問題和“進不去”問題。(市工信委牽頭,漢中軍分區、市發改委、科技局、保密局和漢台區、城固縣、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八)加強智庫與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國防科技工業高層次人才吸引、培養、使用、激勵和保障體系,加快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適應軍地經濟融合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隊伍。鼓勵和支持軍地科研院校協同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強軍民科技人才互動交流。(市人社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局、編辦和漢台區、城固縣、南鄭區、洋縣、勉縣政府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漢中市落實軍民融合工程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副市長周景祥任組長,市工信委主任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單位和縣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委,負責日常工作。有關縣區、園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各縣區、各重點園區、各重點任務牽頭單位於每季度次月5日前將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市工信委。

(二)強化工作協調。建立軍民融合協調工作機制,推動解決軍民融合中一些跨軍地、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事項。一是建立完善我市與中省相關單位、軍隊駐陝領導機關、軍工企業互訪制度和產業發展聯繫會議制度;二是軍工聚集的縣區、園區加強與軍工企業的溝通聯繫,探索建議軍、企、政共同參與、共同推動的產業協作機制;三是根據軍工企業“瘦身健體”改革進展情況,圍繞零配件加工和輔業轉移承擔,搞好一企一策對接工作。

(三)推動機制創新。一是對軍民融合重大工程和項目,地方與軍工集團共同投資組建新的項目公司。二是大力支持地方龍頭企業、金融公司與軍工民品公司相互投資入股,實現股權多元化。三是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資本與軍工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投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四是逐步推進金融產業鏈融資。

(四)做好政策對接。加強與國家國防科工局、省國防科工辦等中省相關部門的聯繫溝通,爭取中省政策支持。依託中省軍轉民專項扶持資金和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促進軍民結合產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五)改善發展環境。繼續推進軍工企業周邊環境治理,優先保證軍民融合重點項目的土地、用水、供電、通訊等生產保障,支持重點軍工企業發展。全力做好軍工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積極解決軍工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深化軍地雙擁共建活動,激發和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參與軍民融合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