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走向
漆水,也名漆河、漆水河,源於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金鎖鄉鳳凰山東部的崾嶮梁下,向東南流14公里,與源於宜君縣哭泉梁、南流9公里的淌泥河交匯於金鎖關北;又南流至紙坊村接納馬杓溝水,於市區北關東北0.5公里處與雷家溝水匯合;南流2公里接納史家河水,西折橫穿市區接納小河溝、王家河水,又南流接納新川溝水,至黃堡鎮西接納紅岩溝水(又名小河溝),再南流2.5公里至今黃陵水泥廠入耀縣界,在耀縣城南與沮水匯合後為石川河。
水文特徵
全長64.2公里,流域面積773.5平方公里,比降8.8%,平均流量0.5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925萬立方米,土壤侵蝕模數為2831噸/平方公里·年。年際之間輸沙量變化很大,為中度水土流失區。
主要支流
漆水主要支流有:
1.馬杓溝水
源於金鎖鄉草房頭南側,溝口在紙坊村西。溝長13公里,溝口平均流量為0.15立方米/秒,常年基本穩定。上游坡耕地占總耕地的60%以上,坡陡土松,水土流失嚴重,侵蝕模數高達8000噸/平方公里·年以上;中下游系喬灌草相間的荒坡,植被較好,水土流失較輕。
2.雷家溝水
源於宜君縣北高山南側,西南流向,先後流經鴨梯溝、三門寺、武家河、棗廟村等,到雷家溝村西側注入漆水。流長21.5公里,流域面積93.8平方公里,常流量0.18立方米/秒,中上游為山谷,植被較好,水土流失較輕。水量穩定,冬夏如常。銅川舊稱雷家溝水為漆水;源於崾嶮梁,南流至雷家溝口河段為銅官川;二水合流後統稱漆水。
3.史家河水
源於橋子梁北側,至橋子梁大橋處匯集董家溝、韓家原溝水,西流約5公里入漆水河。主溝長10.5公里,流域面積27.5平方公里,水量小,但比較穩定。中上游植被較好,水土流失較輕。
4.小河溝水
印台鄉崾嶮與神武村下溝內,有一承壓水泉,水從泉眼噴出,常年不斷,每小時出水量約30立方米。南下的泉水沿途接納兩側細流,水量逐漸加大,流經6.5公里到市區併入漆水。流域面積為14.3平方公里。溝坡較緩,溝底狹窄。
5.王家河水
源於王家河鄉乾橋溝後溝。流經周家河、白家河、常家河、馮家河、郭家河等村,納柳溝水後,南下至王家河煤礦老礦部大橋納鄭家河水(源於耀縣演池鄉下葫蘆村,河長13公里系王家河最大支流),再南下經炭科溝至川口入漆水。主流長31公里,流域面積112.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21立方米/秒。
6.新川溝(碾道溝)水
源於陳爐鎮北尖山西麓的劉家嶺坡下,流向西北,經任家灣、那坡等村至二十里舖入漆水。溝長13公里,流域面積36.8平方公里。源頭和上游山高坡陡,草木稀疏,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嚴重。
7、紅岩溝(小河溝)水
源於耀縣文王山南麓,上游稱西化溝,中游稱扁擔溝,下游稱小河溝。主溝長17.5公里,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於黃堡鎮呂家崖村北入漆水。上游植被好,喬灌相間,草木茂盛,水土流失較輕,侵蝕模數在1000噸/平方公里·年以下。中下游農耕地多,溝兩側以野生小灌木和雜草為主,植被較差。
治理開發
耀縣城自北宋遷移今址,屢遭漆沮兩河沖刷之患。宋熙寧七年(1074)始築漆河石堤,以防水患。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重修漆水石堤,並增築沮河石堤一道。清乾隆、嘉慶、鹹豐時,除多次重修舊堤外,又新築城西南角石堤,城西北角石滾壩和老東門外護城長堤,並栽植圍堤蘆、柳。民國三十六年(1947),漆河沖毀東南角城牆及附近鹹榆公路路面,縣建設科曾派民工改移河道,修築石堤,逼水南下。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在興修灌溉工程的同時,十分重視水庫、河道防汛,縣城、工礦區排洪及城鄉防洪工作。1968~1985年,先後5次對漆沮兩河進行治理,總投資198萬元,投勞152.8萬工日,累計完成護岸和加固河堤47.9公里,砌石及混凝土8.54萬立方米。
1960~1966年建成漆河漆水渠(原銅耀渠)引水樞紐及渠道灌區工程;
水庫名稱 | 澗溝水庫 | 友誼水庫 |
水 系 | 漆河 | 漆河 |
地 址 | 澗溝 | 小河溝 |
修建時間 | 1974~1979 | 1971~1984 |
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 58.1 | 12.2 |
總庫容(萬立方米) | 142 | 65 |
有效庫容(萬立方米) | 102 | 51 |
灌溉面積(千畝) | 7 | 4 |
洪水設計(年) | 50 | 10 |
標準校核(年) | 200 | 200 |
投勞(萬工日) | 36.2 | 21.9 |
投資(萬元) | 22.7 | 13.9 |
新中國成立後,銅川的自流引水工程有銅耀渠、柳順渠等。
銅耀渠渠首位於耀縣王家貶鄉與城區黃堡鎮交界處,引漆水。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65年,灌王家貶、董家河、馮家河、孝義等村耕地5000畝。20多年來,實灌率高,效益顯著。
柳順渠 無壩,臨時圍堰引水。渠道修於建國初期,渠口在郊區印台鄉上柳灣村漆水西側。灌溉柳灣、順河兩村地400餘畝。至今輸水正常,效益較好。
銅川境內小(一)型以上水庫一覽表
流域 | 修建 | 庫容 | 灌溉面積 | |||||||||||
面積 | 壩高 | (萬立方米) | (萬畝) | 洪水 | 標準 | 投勞 | 投資 | |||||||
設計 | 考核 | |||||||||||||
水庫名稱 | 所在流域 | 樞扭位置 | 時間 | (米) | 總庫 | 有效 | 設施 | 有效 | (年) | (年) | (萬工) | (萬元) | ||
(平方 | (年) | |||||||||||||
公里) | 容 | 庫容 | 面積 | 面積 | ||||||||||
1996 | ||||||||||||||
桃曲坡 | 沮水 | 耀縣安里鄉 | 830 | 至 | 61.2 | 5720 | 3250 | 11.9 | 2.8 | 100 | 1000 | 1802 | 3683 | |
1987 | ||||||||||||||
高爾原 | 清峪河 | 耀縣照金鎮 | 81 | 1959 | ||||||||||
至 | 37.0 | 437 | 313 | 3.0 | 3.0 | 50 | 500 | 393.4 | 314.95 | |||||
1969 | ||||||||||||||
1974 | ||||||||||||||
澗 溝 | 漆水 | 耀縣孫原鄉 | 58.1 | 至 | 38.0 | 134 | 109 | 0.7 | 0.2 | 50 | 200 | 36.2 | 22.7 | |
1979 | ||||||||||||||
五里 | 1958 | |||||||||||||
福 地 | 宜君縣福地 | 120 | 至 | 30.0 | 820 | 487 | 0.6 | 0.07 | 50 | 200 | 136.5 | |||
鎮河 | ||||||||||||||
1965 | ||||||||||||||
宜君縣 | 1973 | |||||||||||||
西 河 | 清河 | 107.5 | 至 | 33.0 | 785 | 411 | 1.5 | 50 | 200 | 285.0 | ||||
丁家溝 | ||||||||||||||
1975 | ||||||||||||||
宜君縣 | 1975 | |||||||||||||
李家河 | 雷原河 | 65 | 至 | 31.0 | 268 | 1 45 | 0.04 | 56.0 | ||||||
李家河 | ||||||||||||||
1980 | ||||||||||||||
1973 | ||||||||||||||
宜君縣 | 年2 | |||||||||||||
党家河 | 徐家河 | 12.1 | 月至 | 23.0 | 125 | 107 | 0.2 | 12.0 | ||||||
徐家河 | ||||||||||||||
是年 | ||||||||||||||
10月 | ||||||||||||||
1958 | ||||||||||||||
馬杓溝 | 漆水 | 郊區馬杓溝 | 11.5 | 至 | 40.0 | 290 | 150 | 0.4 | 0.07 | 5.0 | 200 | 180.0 | ||
1960 | ||||||||||||||
玉皇閣 | 趙氐河 | 耀縣樓村鄉 | 178 | 1590 | 795 | |||||||||
前嘴子 | 清峪河 | 耀縣白爪鄉 | 92 | 472 | 282 | |||||||||
銅川境內小(二)型水庫一覽表
流城面積 | 修建時間 | 壩高 | 總庫容 | ||||
水庫名稱 | 所在流域 | 樞扭位置 | |||||
(平方公里) | (年) | (米) | (萬立方米) | ||||
瓦窯溝 | 漆水 | 郊區印台鄉 | 5.5 | 1971—1975 | 24 | 40.0 | |
樓子溝 | 漆水 | 郊區印台鄉 | 5.9 | 1974 | 16 | 14.0 | |
支架溝 | 漆水 | 郊區印台鄉 | 9.7 | 1974 | 18 | 36.0 | |
棗 園 | 紅土河 | 郊區紅上鎮 | 1970—19 71 | 16 | 20.0 | ||
任家灣 | 漆水 | 郊區陳爐鎮 | 4.6 | 1970—1971 | 23 | 72.5 | |
韓家原 | 漆水 | 城區王益鄉 | 3.2 | 1970 | 17 | 19.0 | |
松嶺塔 | 紅土河 | 郊區紅土鎮 | 1976 | 17 | 22.5 | ||
小河溝 | 漆水 | 城區王家河鄉 | 1974 | 15 | 25.0 | ||
楊莊子 | 紅土河 | 郊區紅土鎮 | 1972 | 10 | 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