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北京: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與社會適應

出版社: 納西人在北京 我的家在東鄉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平裝: 35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6000101, 7566000101
條形碼: 9787566000101
尺寸: 23.6 x 16.8 x 2.6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祁進玉,現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曾任教於西北師範大學,2006至2008年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榮獲2008年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2010年6至9月韓國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訪問學者。從2000年至今陸續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群體身份與多元認同——基於三個土族社區的人類學對比研究》,獲2010年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國家民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6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目前主要從事群體認同、文化研究、宗教社會學、東北亞共同體研究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嚴墨,2006年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央民族幹部學院,從事鄂倫春文化研究。

內容簡介

《漂在北京: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與社會適應》內容包括:我從苗山苗寨來、納西人在北京、彝人闖天下、葫蘆里生出姊妹花等同內容。

媒體評論

《漂在北京》可以說是一部現代都市人類學田野的民族志訪談錄。
——郝時遠
少數民族公民的跨地域流動並不簡單地只是勞動力的遷移與就業問題,這樣的流動將會影響到中國傳統的族群地域聚居模式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馬戎
我們關心北京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生存處境,對他們的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在北京的生活。
——楊聖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與漢民族流動人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文化適應和文化認同問題。
——何星亮
北京人和政府如何面對文化多元,如何保護文化多元,建立何種移民族群政策,這些將是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的基礎。
——周大鳴
認同是一個不斷生產的過程,並且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認同的形式也發生著轉變。
——趙旭東
少數民族之所以是少數民族,就是因為他們以群體身份擁有不同於主流社會的民族文化。
——張海洋
如何面對“認同危機”,應該是少數民族在京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王建民

目錄

全球化、都市化與流動的疆界、族性(編者序)
[開篇·專家解析]
納西人在北京
性格藏胞,夢在此
彝人闖天下
我從苗山苗寨來
我是侗人,我在北京
阿佤兒女的“江三木落”情結
錫伯人:文武兼修闖京城
梯田之子出寨闖闖
撒拉人:漂泊之路不簡單
葫蘆里生出姊妹花
人在北京,心向普米
“北京和獨龍江,都是我的家
柯爾克孜人:逐夢在他鄉
土族:“輪子秋”上體驗飛翔
大瑤山之愛
魂縈夢牽滿族故鄉
朝鮮族:海綿吸水文化先行
哈薩克族:依靠自己的努力翱翔
同族:信仰貴在至誠
達斡爾族:生命在追求中延續
羌族:血液中流淌著眷戀
我本“山哈”,我自豪
傳唱一首壯家的歌
台灣少數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
草原驕子跑馬京城
白族:走出村落行四方
我的家在東鄉
[中期總結·專家解析]
天山腳下的來客
翱翔的帕米爾雄鷹
鄂倫春族:行走中的森林之子
美麗的肅南我的家
韓韶云:懷揣一顆感恩之心
把夢留給草原
記憶墨脫
五指山上飄來的歌
不改的鄉音鄉情
剛柔並濟的“比茲卡”
迴蕩在都市上空的漁歌
永遠的鄉愁
悠悠怒江情
北京城裡的“喀秋莎
儂索花香飄京城
執子之手,踏歌起舞
傣家不了情
行走京城的水族男兒
基諾山之戀
散吞:想在北京有個家
兄妹倆的快樂生活
京域闖出一片天
遠行的人,漂泊的心
熱合買提:北京是個好地方
玉膽:開在北京的布朗花
穆拉特:愛自己的民族,也愛其他的民族
唐小媛:彈著獨弦琴闖世界
楊金衛:尋找被愛的感覺
[“漂在北京”結束篇·專家解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