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漁家傲
五月榴花妖艷 烘,綠楊帶雨垂垂 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 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 時節動,菖蒲 酒美清尊 共。葉里黃鸝時一弄 ,猶瞢忪 ,等閒驚破 紗窗夢。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漁家傲:詞牌名,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2、妖艷:紅艷似火。
3、垂垂:低垂貌。
4、角粽(zòng):即粽子。古用黏黍做成,狀如三角,故稱。《太平御覽》卷八五一引周處《風土記》:“俗以菰菜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5、生綃(xiāo):未經過漂染的生絲織品。古時多用以作畫,因亦以指畫卷。
6、浴蘭:以蘭湯沐浴,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認為蘭草能避不祥,故以蘭湯潔齋祭祀。《大戴禮記·夏小正》: “(五月)蓄蘭,為集浴也。”《楚辭·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王逸註:“蘭,香草也。”
7、菖蒲(chāng pú):一種水生植物,可以泡酒。孫思邈《千金月令》:“端午,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
8、尊:同“樽”,酒杯。
9、時一弄:不時地發出一兩聲嗚叫。弄,同“嚌”。
10、瞢忪(méng sōng):睡眼惺忪之貌。
11、驚破:打破。
白話譯文
五月是石榴花開的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裡,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歐陽修於治平(1064-1067年)年間任參知政事時創作的。在一個端午節,李端願邀請歐陽修做客,歐陽修即席作了此詞,未留有底稿,後他人得於李端願家,校書者續補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詞主要寫五月端午節的風物人情。
上片首先借榴花和綠楊寫仲夏自然景象。“五月榴花妖艷烘”,在此,詞人用一“烘”字形象展現了五月榴花盛開如燃燒之火的艷麗,充滿了熱烈的仲夏氣息。寫帶雨綠楊“垂垂重”,則將五月垂楊開得茂盛時沉甸甸下垂的樣子生動苒現了出來。紅榴綠柳,交相輝映,為夏季平添幾分美麗。接著詞人展現的便是五月端午的節日氣氛了。家家戶戶都做粽子了,粽子用五色線纏扎,用美麗的盤子裝著送上桌來。天氣漸熱了,繡著雙鳳的絲扇又成了人們手頭的常用物品了。
下片則首先寫端午的節日活動。人們用蘭湯沐浴,去穢潔身,以除不祥;共飲菖蒲酒,祛邪健體,以佑天年。接下來,詞人寫的是熱鬧的節日活動之後的一幕場景。樹梢葉下,黃鸝聲聲,茜紗窗下,主人公酒後小憩。只見他睡眼蒙嚨,因為清脆的黃鸝聲驚醒了他的美夢。詞作至此作結,主人公此時並無嗔怒之意,反而見一片悠閒自適之情。
全詞寫仲夏風光及端午風俗,充滿著愉悅歡快的氣氛。詞作用語色彩斑斕,如“榴花”、“金盤”、“綠楊”等等,這也正好與之相得益彰,是一首辭情相稱的時令詞。
名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鄧紹基:首句要用仄聲字作韻腳,作者用了一個“烘”字,就字面來說或有俗嫌,就端午節氣炎熱來說,或也能收到以觸熱感覺來深化視覺的作用。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宋仁宗天聖進士,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諡文忠。早年支持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反對王安石變法,指陳王安石實行青苗法之弊。他主張為政“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乾譽”;著《縱囚論》一文,批評唐太宗縱囚歸家,爾後返獄就死,是“求名”、“乾譽”,並非“仁政”。在法制問題上,歐陽修基本上持儒家德刑並用觀點,反對常赦,認為赦則自侮其法而人不畏,是“申小惠、推私恩"。他執法嚴明,不畏權貴,曾上疏提出皇帝頒行詔令要慎重,在《論慎出詔令札子》中指出:“朝廷每出詔令,必須合於物議,下悅民情”,而且朝廷應先自遵守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