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日本語: こくむそうりだいじん)是傀儡偽政權偽滿洲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兼任偽滿洲國協和會(日本語: まんしゅうこくきょうわかい)會長和國務院直屬建國大學(日本語: けんこくだいがく)校長。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建國時,國務院以“國務總理”為首,以下各部組織長官則稱為“總長”。1934年3月1日愛新覺羅·溥儀(日本語: あいしんかくら ふぎ)即“皇帝”位,改當年為康德元年,各役職名即稍做變更,國務總理變更為 國務總理大臣,總長變更為大臣。


1933年(康德二年)3月21日,張景惠取代鄭孝胥成為滿洲國第二任國務總理大臣。
總務廳(日本語: そうむちょう)為國務院的政務中樞,由日本人擔任的總務廳長(1937年後稱總務長官)總攬滿洲國的行政,為實際上的國務總理大臣。總務廳長(總務長官)召集國務院各部的日本次官於每周二舉行會議,按關東軍的意志商討並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