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後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 ,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 。肌玉暗消衣帶緩 ,淚珠斜透花鈿側 。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台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 ,滿襟清血。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滿江紅:詞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宋人填者最多,其體不一。
②王夫人:王清惠。後山,陳師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③燕子樓: 在江蘇銅山縣城西北隅。張建封築。
④鸞仙闕:江淹《別賦》: “駕鶴上漢,驂鸞騰天。”仙闕,仙境。
⑤衣帶緩:指消瘦,古詩: “衣帶日以緩。”
⑥花鈿(diàn):古代婦女頭上妝飾。沈約《麗人賦》: “陸離羽佩,雜錯花鈿。”
⑦南陽阡上:南陽,今河南沁陽縣。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⑧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樂昌公主破鏡重圓事。
白話譯文
燕子樓中,又煎熬過去了幾度春秋歲月。懷念青春美好時光,正像美人乘鸞上仙闕,都已夢幻般飄逝。容顏悄悄地枯萎,衣帶漸漸地寬緩,成串的珠淚滾落,濕透了花鈿鬢側。最無緣無故的是,芭蕉葉影倒映上窗紗,青燈又恰恰熄滅。
曲池合攏,高台傾毀,人問萬事,哪能一一訴說。面對著南陽阡墓,襟袖上灑滿了淚血。人情世態,就像變化無常的風雨;我矢志不移,本來就是一輪不變的明月。可笑樂昌公主,曾有過那么一段美好風流的時光。最終不免銅鏡殘缺。
創作背景
祥興二年(1279年),文天祥被俘後的第二年,他押解赴元大都(今北京市)途中經夷山,見到王清惠所寫的《滿江紅》詞,因為王清惠與文天祥的經歷很相似,文天祥深為感動。但他認為王清惠詞的末句“問姐娥,於我肯相容,同圓缺”,態度不堅決,有企圖自身倖免而能苟安之意。因此,文天祥遂用王清惠的口氣,用王詞的原韻,代她寫了一首《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在寫了《滿江紅·代王夫人作》之後,余意未盡,大約在一兩年之後,又按王清惠詞的原韻,和作了一首《滿江紅·燕子樓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整篇用唐代張惜的寵姬關盼盼自比,以一個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詞人的愛國赤心。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被拘已歷經數年,一個“捱”字道出了內心無時不在的煎熬之苦,有情者品此字,似可見高樓小窗前一位孤愁女子引頸翹望而又眉心鎖緊、黯然失神的形象情景;用“秋色”代歲月,也可顯示詞人心底之情,年年春夏秋冬四時景色,但對於拘囚於敵的人來說,眼前心頭卻儘是蕭瑟之秋,形象傳達出詞人當時的心境。“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這是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追憶。看眼前淒涼,不自覺處又憶起那些乘鸞鳥上仙闕的時日。然而這一切都是夢的影子,不可喚回了,於是,只落得“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面對已發生巨變的生活,自己愁也多憂也極,一天天地肌膚消瘦紅顏隱褪,倒是衣帶越來越寬鬆了;每天以淚洗面,屈辱憂憤的淚水打濕了繡枕。“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最難忍受的還是入夜芭蕉樹影在薄薄的窗紗上搖曳.青燈閃爍,獨歇垂淚的時節。這一段詞人用比喻,極力渲染鋪寫自己當時處境的艱難,為下片明志設下鋪墊。
“曲池合,高台滅。人間事,何堪說!”高台曲池變幻覆滅只在朝夕,人世間的這些事又怎能一一說起這是詞人暗喻國家已亡的現實。以下幾句詞人引用典故直述心志:“向南陌阡上,滿襟清血。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我對祖國的忠貞不渝,恰如美人向舊主墓道上傾瀉的千行血淚;世事滄桑,新朝已代舊主,奔走追逐新主者大有人在,但我卻永如那正上中天的皓月清明無瑕,精忠不二。這裡詞人用,“分明月”比喻自己亮可鑑人的忠國之心,乃是該詞的心臟所在。詞的最後兩旬用典,借對樂昌公主的譏笑,再次申明自己的態度,“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樂昌公主你心跡有變,一段風流舊事轉瞬即逝,然那菱花破鏡卻是一碎再不能重圓了。詞人表面笑樂昌,卻實是嗤笑那些隨波逐流、得意一時的新貴,具有強烈的蔑視和諷刺意味。
名家點評
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不知者以為變聲,其實乃正之變也,故詞當合其人之境地以觀之。
蘇州大學教授錢仲聯《宋詞鑑賞辭典》:天祥詞的藝術風格,基本上屬於豪放派,而這詞卻是婉約派的當行之作。可見一個傑出的作家,其風格往往是多樣化的。
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洪《唐宋詞精華分卷》:表達曲折委婉,風格沉痛哀怨。於婉約中透露剛貞壯烈。比之蒼涼悲壯、遒勁有力之作,別具趣味。詞人感情真摯、充沛,有為而發。無論是一瀉千里,還是斂抑吞吐,皆成佳文。
作者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廬陵(江西吉安市)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舉進士第一。曾任湖南提刑,知贛州。積極主張抗元,為右丞相時,出使元軍被俘,後逃脫回南,在福建重新組織抗元,終被俘,從容就義。有《文山先生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