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滴水崖
地理位置
滴水崖位於承德縣城附近的下板城鎮北圈村與老梁溝門村之間的灤河左岸上,距縣城約10公里。據《承德府志》記載:“滴水崖又名珍珠崖,在府治東南一百三十里,灤河流經其下。山勢盤鏇數十里,松柏叢郁,積翠成屏,臨河石壁削立,山腰有洞,流泉錚琮若珠璣迸落,故名。
風景介紹
滴水崖為一懸崖上的天然瀑布。懸崖高約20米,崖壁如斧削刀劈,峭然陡立。懸崖上面是一塊幾十畝大的平地,生長著齊人深的茂密花草。平台里側是更高的懸崖,險不可攀。在平台上的草叢裡,有一個泉眼,泉水自地下汨汨流出,至斷崖,直瀉而下,水花四濺,響聲如吼。陡峭光滑的崖壁上,被飛瀉的水流劃出一道道深深的凹痕。自下而上望去,麗日飛虹,銀珠似雪,白練懸空,絕壁當頭,令人頭暈目眩。每有輕風徐吹,便見細雨輕拂。縱令三伏盛夏,亦覺寒氣襲人。
周邊景區
滴水崖周圍,還有通天洞、指天石、紅龍洞、二郎腳等景點。尤其是對面那九曲彎彎的灤河,成為一道永久的景觀。每當細雨霏霏,薄暮冥冥,瀑布與細雨連成一片,溪流與大河融為一體,不由人想起屈原的詩句:“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每當旭日當空,山光水色,滴水崖的雄姿倒映在灤河澄澈的襟懷,又使人吟誦起柳完元“江如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佳篇。
歷史景觀
崖高百餘仞,山石陡峭,呈丹褐色,東西走向系火山爍岩。崖頂有洞,名碧落洞,洞中有泉,泉水滴瀝而出,終年沿崖壁滴水,隆冬不凍。滴水崖由此得名。
崖的底部正中有一方形石洞,原為主殿,即大雄寶殿(未修完)。洞左石壁刻“關外名山”,右刻“壁立萬仞”,橫批刻“塞奇觀”,字皆二米見方。崖底東北部有一石豁一石窟,洞窟內原有大小石佛一千零八尊,名曰“千佛洞”。崖底西部有大小石窟八個,為朝陽觀:最東第一石窟為泰山殿,泰山殿外有一石柱,高可百尺,上鑿“天柱”二大字,柱頂原築有亭,為遊樂所。今廢。碑刻尚存。泰山殿西是三官殿,三官殿西南角有一石階,直通三教殿,再往西是水母殿,有水母石像,洞內有門,門內有泉,承受崖上滴水,清澈不竭。洞內石壁上鑲有明湯兆京詩碑:《千尺丹崖插碧天……》。緊挨水母殿是築在面東石壁豁口內的玉皇閣。閣為三層:下層為文昌殿,中間為三皇治世,上為三寶殿,三寶殿南有真武殿,殿左鑿古為門直通觀音殿,文昌殿再南有一石洞,甘泉蕩漾,寒暑不浸,故名長春洞。眾石窟前徹石為台有磚木結構的靈官殿、戲台及道士住所等。今皆無存。
開發建設
最近幾年,當地政府和人民民眾集中財力物力,對滴水崖進行了較大的開發和建設。山下修建了度假村飯店,游泳池、垂釣池,山上修建了索道、神女像、觀景亭,維修了泉眼及周圍景觀,使得滴水崖成為一處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遠近遊人絡繹不絕,各界觀眾交口稱讚。
山西省靈石縣滴水崖
簡介
滴水崖是山西靈石石膏山風景名勝區的一處景觀,位於的天河岸邊香爐峰下,它源自滴水溝,呈南北走向,崖高達60餘米,長二公里有餘,常年有水流淌,如珠掛線,一條條、一縷縷、似斷似續,就像一幅用珍珠綴成的水簾,形成“滴水垂簾”的瀑布奇觀。真可謂“飛流如練林巒出,滴水垂簾天上來。”
景區介紹
石膏山風景區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約35公里處,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新版《西遊記》拍攝基地。這裡,奇峰疊翠,高人云表,風景奇特。每當春末或初冬,山下已是春雨沙沙,或秋雨綿綿,山上依然是白雪皚皚,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