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代,滄州棗業更盛。1737年,清乾隆巡幸獻挃,見路旁風搖棗樹,果實纍纍,上前摘食,甜如蜜,喜無原則日:“滄州自古草澤之地,然金絲小棗風味殊佳,如是者鮮矣!”如此棗業名動京師。滄州紀曉嵐(清代獻縣人,今滄縣崔爾莊)描繪的又是一幅繁華情景:余鄉產棗,以車運供京師,南隨漕舶以販鬻於諸省,士人多以為恆業。
滄州棗樹栽培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以及山東的樂陵、慶雲、無棣等縣,處於環渤海灣一帶都是小棗適宜生長區域和盛產之地。金絲小棗因為風味獨特,成為我國紅棗中的珍品,相傳在1737年秋,乾隆皇帝 到滄州一帶狩獵,途經獻縣,見路邊風搖棗樹,果實纍纍,頓時喜上眉梢,上前摘 棗一枚,開時金絲閃耀,吃在口中甘如含蜜,喜言道:“滄州自古草澤之地, 然金絲小棗風味殊佳,如是者鮮矣?”
金絲小棗有20多個品種,其中大長身、小長身、大園身、小園身4個品種最多,占99%。在結果樹中,100年以上的占4.4%,50年至100年的占30%,15年至50年的占57.6%,15年以下的占8%。據查,滄州現有數株千年以上棗齡的棗樹,滄縣王會頭有一顆棗樹,樹齡1千多年,這棵棗樹胸圍1.8米,樹高7.4米,枝展南北5.6米,東西6.2米。
另外,棗含有的維生素C比蘋果、梨、葡萄、山楂、柑、桔、橙、檸檬等水果均高;還含有維生素P、A、B和黃酮類物質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鳥苷(CGMP)等,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故棗又有“天然維生素”的美譽。每個蘋果(平均大小15g)可提供75mg維生素C以滿足成年人的每日推薦需要量(英國及美國指標分別為75mg及80mg),大概就是常說的“日食一棗,醫生不找”。
目前,全市棗糧間作面積247萬畝,年產量2.2億斤左右。 金絲小棗以它的皮薄核小,含糖量多,營養豐富,肉質肥厚細膩,風味清香甘甜而馳名中外。金絲小棗鮮食脆而甘美,每100克鮮棗含維生素c500毫克以上,乾制小棗甘甜清香,含糖量高達70--80%,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 無機鹽、磷、鐵、鈣、鉀、鈉、鎂、氯、碘、尼克酸和維生素A、B等,除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外,還有一定的醫遼功效,有益心潤肺、和脾健胃、益氣生津、補備養顏之功能,我國民間早就流傳著這樣的諺語:“五穀加小棗,賽過靈芝草”。金絲小棗一直被譽為傳統的上等滋補佳品,有“日食仨棗,長壽不老”之說。金絲小棗除生食外,還用於製作各種傳統甜、粘食品,如棗花糕、棗棕子、棗粘糕、棗切糕、龍捲糕、長春糕等,還可加工製成蜜棗、糖棗、醉棗、鳥棗、脆棗、棗茶、棗汁、棗凍、棗酒、棗香檳、棗醬、棗罐頭等。
金絲小棗皮薄、核小、肉厚、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暢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英國、法國、美國、紐西蘭、瑞士、加拿大和香港、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滄州棗樹栽培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等縣都是小棗盛產之地。其中以滄縣的產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