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溪頭自然資源豐富。經濟以有機農業為主。有機茶葉是溪頭的支柱產業。現有有 機茶園6700畝,是全國生產有機茶最早的基地,並首家出口歐盟。溪頭梨園茶和桂花樹底茶明清時期列入當時“四大名家茶”之首,為宮廷貢品。梨園有機茶自1996年以來連續九年被國際權威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歐盟ECO認證,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盟等國家,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年產量5萬公斤的“梨園”牌紅花山茶油,純正味美,是當今醫食同源、養顏益壽的最佳保健型食用油,產品暢銷省內外,倍受大都市民的喜愛。溪頭又是縣內外木、竹材主產區,毛竹林3.2萬畝;杜仲、辛夷花、山臘梅等野生藥材遍及山野。制茶、木竹加工、硯石雕刻、水電、礦產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
溪之頭,龍之尾。溪頭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生態旅遊資源,古文化、古樹、古建築遍及村落。是現代醫學家、教育家、周總理保健醫師程門雪的故里,中國茶葉專家、原中國茶葉科學研究所所長程啟坤之家鄉,中國四大名硯之首龍尾硯(中國歙硯)之故鄉。中國民俗文化村——硯山村就是中國龍尾硯的唯一產地。鄉內有享譽海內外的田園詩畫——江嶺風光;有海拔千米的天然景觀——靈千畝紅花茶觀光園;有天人合一的人間仙境——上溪百丈沖天然瀑布、古驛道;有國家特級保護的千年神奇古木——下溪羅漢松、方思山紅豆杉、靈山五穀樹、東源香榧;有至真至美的藝術寶庫——程門雪故居、明清建築群。徽派建築中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有上溪、下溪、龍尾等村的居宅古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其工藝的精湛程度令人讚嘆不已。
鎮村建設
溪頭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行動迅速,重在為民眾辦好幾件實事;謀求成效,重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溪頭鄉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環境衛生整潔為切入點,發動試點村全體村民開展義務勞動,對村莊的垃圾進行徹底清掃,對村莊的水道、路障進行全面清理,共組織義務勞動420人次,清理水道2000餘米,清理路障26處,使村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針對江嶺村89戶村民至今未用上自來水的實際,鄉里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測量、規劃,積極引導村民投工投勞,並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共同完成江嶺村飲用水工程。此項目預計總投資8.1萬元,8月6日村掛點部門縣衛生局專門在江嶺村召開現場辦公會,決定資助3萬元搞飲用水工程,同時落實安排新農村建設資金5.1萬元,此項目有望9月上旬完工。硯山村2公里的入村公路改造工程在縣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3名工程技術人員對路面狀況進行為期4天的詳細測量規劃,預計工程總投資48萬元,除了新農村建設資金扶助7萬元、村民自籌6萬元外,鄉里將積極爭取交通項目資金以及通過村裡的各種社會關係來共同完成此項投資。結合2個試點村的資源現狀,確定了新產業培植和發展的方向。江嶺村依託江嶺田園風光美景,已引進資金2000萬元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硯山村依託龍尾硯的原產地,培植集硯石生產、加工、銷售及硯文化為一體的硯產業。
特色產業
茶葉是溪頭鄉的傳統產業,也是溪頭鄉的主導產業。茶葉產值占溪頭鄉農業產值的17%,茶葉收入占農民收入的1/4。溪頭鄉現有茶園面積6400畝,年產量4000多擔。溪頭鄉黨委立足優勢興產業,圍繞市場增效益,傾力發展有機茶。2000年,5000畝有機茶園,產茶3400多擔,銷售額達200多萬元,農民人均增收263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理清思路,順市而謀。茶葉曾經是溪頭人的驕傲。明清時期,婺源列為貢品的“四大名宕茶”(溪頭梨園茶、硯山桂花樹底茶、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源茶)就有2個產於溪頭。
江西省婺源縣政府又決定出資20萬元,用於扶持今冬油菜種植,確保在婺源境內主要公路沿線兩側100米左右和景區景點可視範圍內油菜種植覆蓋率分別達85%、95%以上,確保油菜種植面積8萬畝以上,以打造明年春季婺源的“油菜花海”。江西婺源有“中國最美的鄉村”之譽,徽派民居、古樹驛道這幾年已名聞遐邇。除此之外,婺源春季連綿的油菜花也已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致,與雲南羅平、貴州安順、青海門源一道並稱為中國“四大油菜花海”。婺源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00萬元,油菜花讓婺源名利雙收。為了進一步打造“油菜花經濟”,促進生態農業同旅遊業互動雙贏,加大獎勵力度,以期形成縣鄉政府引導介入、景區景點參與聯動、農民民眾主導投入的“共造花海”的濃厚氛圍。考評獎勵分為兩塊:一是對重點旅遊景區景點所在、位於主要公路沿線的鄉鎮進行重點考核, 考核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各分別給予4萬元、2.5萬元、1.5萬元的獎勵;二是對江灣、江嶺、李坑等重點旅遊景區所在村委會單獨評獎,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各分別給予1.5萬元、1萬元、0.5萬元的獎勵。婺源不少鄉鎮、村為鼓勵農民種油菜也紛紛推出了獎勵措施。去年獲縣政府獎勵的溪頭鄉每畝補助價值70多元的油菜專用化肥一袋,江灣鎮上曉起村每畝補助現金50元。
經濟發展
2010年鄉域生產總值達到8764.5萬元,年均增長21.8%;財政總收入由133.28萬元增長到289.5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由75.12萬元增長到160.39萬元。
2005~2010年,各項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進步。新增就業26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0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2.3%;覆蓋全鄉社會保障逐步健全。
這五年,改革開放取得較大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對外貿易額達到400餘萬美元
五年來,中央財政對我鄉“三農”投入累計近420萬元,年均增幅超過23%。徹底取消了農業稅和各種收費,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糧食總產連續五年穩定在2910噸左右,全鄉共兌現糧食直補232萬元,良種補貼60萬元。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響婺源綠茶品牌的要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施科技興茶戰略,做大做強有機茶基地。引導溪頭有機茶有限公司和婺源高山茶有限公司以茗優茶開發為重點,加強有機茶基地管理,順利通過歐盟ECO認證,促進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全鄉改良茶園面積200餘畝,實現茶業產值6000餘萬元,銷售收入5000餘萬元,創外匯400餘萬美元,納稅110餘萬元;以2.2萬畝毛竹山為平台,積極培育高產竹筍基地,發展以竹製品初加工為主的林業產業,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累計投入960餘萬元,完成公路硬化26公里,新增通村公路6.2公里,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累計投入300餘萬元,先後實施了11個新農村試點村的建設;累計投入50餘萬元,對鄉域內的河壩、河堤、石碣、山塘進行了修復,全鄉大部分農戶用上了清潔的自來水。農村基礎設施日漸完善,農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強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成長效益。
在江嶺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帶動下,產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的最佳化。經過近五年來的資金投入和打造,江嶺景區已於2010年正式接待遊客,2011年春季,江嶺景區共接待遊客18萬人次,景區和周邊農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實惠。服務業快速發展,在鄉域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提高5.2個百分點。為進一步豐富景區內涵、提升景區美譽度,溪頭鄉黨政領導班子創新工作思路,根據國家新出台的土地流轉政策,對江嶺核心景區土地以租賃的形式進行流轉,並由縣旅遊集團進行集中種植,為打造四季花海奠定了基礎。
大力推進創業服務年活動,最佳化開放型經濟發展環境。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有效依託市經濟開發區、縣工業園區這兩個平台,積極開展產業招商、特色招商,強力推進我鄉的招商引資工作。五年來,共引進招商項目25個,引進資金1.2億元,其中入園企業2個,企業納稅值年均增長18%以上。以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為載體,不斷最佳化創業環境,激發返鄉農民工創業熱情,有效提升鄉域經濟活力,開放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