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溪山行旅圖》卷,清,禹之鼎繪,紙本,設色,縱34.8cm,橫309cm。本幅右上題“溪山行旅圖卷”。左上題:“文衡山先生溪山行旅圖,庚辰長夏為西冷康飴翁老先生摹補尊照成卷,不揣筆墨踈陋,漫應台委,未免布鼓耳。幸大巫教之,廣陵禹之鼎敬志。”鈐“禹之鼎”、“慎齋”印二方。查升書引首,後紙有王丹林等多家題記。庚辰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禹之鼎時年54歲。
畫面上山峰綿延起伏,江河氣象萬千。其間草木豐茂,溪流潺潺,又有亭台樓閣,野渡小店,商旅行人往來其中。主人公出現在畫面右前方的山路上,他騎著毛驢,行色匆匆,身後兩名童子,一負酒葫蘆,一負書簡,正在互相嬉戲。
此卷是畫家應翁嵩年之邀,仿照文徵明《溪山行旅圖卷》的筆法描繪翁氏夏日遊覽山水的情景,可謂是禹之鼎極少見的鴻篇巨製。構圖繁密深秀,用筆靈活,點、寫、擦、勾、皴、染揮灑自如,乾、濕、濃、淡水墨互用,生動地再現了江南秀美怡人的山水之景。主人公的五官輪廓用淡墨勾勒,又施色彩暈染,衣紋用蘭葉描,輕重變化有致,形象地表現了久居京城、浮身宦海的主人公對行旅之樂和閒居生活的嚮往之情。
作者簡介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清代畫家。字尚吉,一作尚稽。江蘇興化人,後寄江都(江蘇揚州)。康二十年(公元1681年)宮鴻臚寺班序,以畫供奉入直暢春園。善人物、山水,尤精寫真。幼師藍璜,出入宋元諸家,汲取唐吳道道子,宋李公白描、馬和之柳葉描,元王蒙水墨等畫法,廣采博取,轉益多師,後自成一家。所繪肖像,秀媚古雅,形神兼備。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有“當代第一”之譽。傳世作品有《放鵝圖》卷、《牟單司馬像》軸、《女樂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