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溪口雷筍以基部淡紫紅色、上部褐黃色、殼內壁淡紫紅為特徵,具有筍形通直圓滿、殼薄光滑、色澤鮮亮、筍肉鮮嫩鬆脆帶甜、富含蛋白質和可溶性糖等特點。一般單株筍鮮重0.2-0.4千克,基徑4-5厘米,筍得肉率65-72%,適宜採收長度25-35厘米。
雷筍營養價值十分豐富,粗纖維含量低(<10%),粗蛋白含量豐富(30%左右),可溶性總糖含量高(>15%),尤其含有較多的人體不許胺基酸,胺基酸總量可達25%以上。具體分級指標見表3。
項目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
外形 | 色澤 | 覆蓋筍水紅色或紅黃色 | 自然筍 黃中帶黑斑 | 覆蓋筍 水紅色或紅黃色 | 自然筍 黃中帶黑斑 | 覆蓋筍 水紅色或紅黃色 | 自然筍 黃中帶黑斑 |
肉色 長度 | 白 20-30公分 | 白 20-30公分 | 微黃 20-40公分 | 微黃 20-40公分 | 黃 20公分以下 | 黃 20公分以下 | |
重量 | 200克以上 | 200克以上 | 100克以上 | 100克以上 | 100克以下 | 100克以下 | |
內質 | 滋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鮮美帶甜無澀味 |
筍質 | 鮮嫩 | 鮮嫩 | 較嫩 | 較嫩 | 有老節 | 有老節 |
營養價值
雷筍的營養豐富,蛋白質中含有18種胺基酸,微量元素鐵、鈣、磷、鎂等和維生素C、E、B1、B2、B12、A等含量也較高。據醫籍記載,雷筍味甘、微寒、無毒,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且脂肪、糖類含量低,常吃能增進食慾,有助減肥,所含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增進消化腺分泌,利於消化排泄,減少有害物質滯留腸道。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主產區以黃壤和水稻土為主。其中黃壤分布在海拔高程68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多屬低山緩坡,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微酸性,pH值6.0左右,特別適宜於雷竹的栽培。
水文情況
溪口雷筍主產區以農業生產為主,無大型工業污染和高污染企業,水質質量良好。灌溉水以天然降雨為主,水質清潔,水源充足。生長的雷筍味道鮮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達70%,品質極佳。
氣候情況
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3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0小時,七、八月份為全年光照充足期,光、熱與水資源基本同步,適宜雷筍生長。
歷史淵源
溪口雷筍種植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時期,《剡源鄉志》記載,“雷筍,驚蟄時出”。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溪口雷竹種植業得到迅速發展。
2006年,“雷竹夏秋季出筍技術研究與推廣”列為國家星火技術項目。
2013年7月,奉化區竹筍專業技術協會開始申請地標。
2014年以來,溪口鎮相繼建立了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奉化服務站、奉化區竹筍專業技術協會、寧波市林聯竹子研究所等服務機構。
2016年11月,奉化區正式向國家農業部申報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6年4月,4萬畝雷筍產地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綠色食品原料(雷筍)基地。
2018年,中國義烏森林產品博覽會上,奉化溪口鎮被中國林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雷筍之鄉”。
生產情況
2007年,班溪片礱糠覆蓋雷竹面積可達1.2萬畝,肉質鮮嫩的雷筍遠銷寧波、杭州、上海等地。
2016年,溪口鎮光覆蓋礱糠的雷筍面積就有近萬畝,畝淨收入1.5萬元,雷筍總收入逾3億元。
2017年,溪口鎮雷筍總生產面積4.61萬畝,奉化區雷筍年產量6萬噸。
2018年,溪口鎮擁有雷竹種植面積4萬餘畝,雷竹專業村20多個,從業農戶1.3萬餘戶,雷筍年產量4.5萬噸,產值逾3億元。
產品榮譽
2010年,在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百姓最喜愛的寧波食品品牌”。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溪口雷筍”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使用“溪口雷筍”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產品生產地域範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所有行政村,該區域位於北緯29°25′-29°47′、東經121°03′-121°46′之間,主要產地為溪口鎮、錦屏街道、尚田鎮、大堰鎮、蕭王廟街道和西塢街道等街道。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1品種選擇雷竹是一種優良的筍用竹種,它以出筍早、筍味美、筍期長、筍量高、又無大小年(其它竹筍有大小年現象)而聞名,其筍粗壯潔白,甘甜細嫩,鮮美可口,無污染,可供鮮食,也可加工筍罐頭、筍乾等。
1.2產地選擇:按照“在清潔的土地上,採用清潔的生產技術,生產安全的產品”的理念和宗旨,選擇其綜合條件要求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並具備有可持續性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生產地的環境應符合NY5010的要求。
1.3種植技術:雷竹為多年生植物,主要採取嫩竹移栽、覆蓋栽培早出高產高效等技術。
1.3.1雷竹豐產林營造
1.3.1.1造林地選擇
土壤:沙質黃壤、黃紅壤,pH4.5-7,土層深40厘米以上,疏鬆肥沃,排水良好。
地形:背風向陽、光照充足,海拔250米以下,坡度5°-15°的丘陵緩坡地,坡位以下坡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最為適宜。
1.3.1.2林地整理
全墾整地:全面開墾造林地,深度30厘米,清除石塊、柴根、敲碎土塊,每隔10-20米左右開設40厘米寬深的縱向排水溝。
挖穴:每公頃挖穴1500-1800個,穴長55厘米,寬40厘米,深30厘米。
造林時間:可選擇春季(2月份)和梅季(6月上中旬)進行造林栽植。
造林密度:移母竹造林的密度每公頃1500-1800株。
1.3.1.3母竹要求
母竹年齡:1-2年生。
母竹大小:胸圍2-4厘米,留枝5-7檔,砍梢後高度在3.2米以下。
留鞭長度:來鞭10厘米左右,去鞭20厘米左右。
栽植:栽植時母竹要竹鞭平置,深度在20-30厘米鞭土密接,酌情澆水,設防風架固定。為加速成林,栽前每穴應施15千克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其上覆蓋5-10厘米的表土,攤平踏實,再種植母竹。
1.3.2幼竹管護
1.3.2.1水分管理
母竹栽後若遇天晴不雨,土壤乾燥應及時澆水,澆水以澆透為好,不宜少量多次;在多雨季節,林地積水時應開溝排水,以防林地積水爛鞭。
1.3.2.2除草鬆土
幼竹林一年三次。2月淺削3-5厘米,5-6月深翻15厘米,9-10月鬆土5-10厘米.鬆土削草可與施肥結合進行。
1.3.2.3合理施肥
一年三次。2月每公頃施氮肥150-300千克,溝施;5-6月每公頃施複合肥250-500千克,撒施,深翻入土;9-10月每公頃施腐熟的畜禽糞5000-10000千克均勻撒施。由於造林後立竹密度逐年增加,施肥量也應隨之增加。
1.3.2.4新竹留養
造林當年長出的筍應少留養為好,第二年每株母竹可留新竹1-2株,第三、四年每年留新竹3000-4500株/公頃,第五年按成林標準留養。留養新竹應留離母竹遠的,留生長勢強的,留林地空檔,留林緣,以提高新竹的質量,促進林地立竹分布均勻。
1.3.2.5套種增收
新造竹林在前二年可套種豆類、花生等矮桿類經濟作物或綠肥,達到以耕代撫,增加收入的目的。
1.3.2.6竹林保護
新造竹林禁止農畜進入;及時防病治蟲;5月底-6月初對留養新竹進行鉤梢(留枝12-15檔),防止風雪為害。
1.3.3成林豐產培育技術
1.3.3.1鬆土一年二次結合施肥進行。5-6月,深翻30厘米左右。9-10月,淺削5厘米左右。
1.3.3.2施肥一年四次。
2月底(驚蟄至春分)每公頃施尿素或複合肥300-500千克,可結合挖筍(每穴0.02千克)或沖水澆施,以補充竹株養分,催筍長筍。6月(芒種至夏至)每公頃施生物肥3000千克,或腐熟廄肥1000千克,撒施林地,深翻入土中20-25厘米。該時新竹展葉,老竹換葉,急需補充養分,該次施肥即是為了恢復竹林生長,促進竹林發鞭。8月下旬至9月(處暑至白露)每公頃施尿素或複合肥500千克,雨後撒施,淺削入土中,或沖水澆施,促進筍芽分化。12月(大雪至冬至)每公頃施新鮮廄肥30噸,可鋪施林地表面,以提高土溫,促進地下筍芽生長。對實施早出高產高效技術(覆蓋增溫)的竹林,該次施肥時間應在覆蓋前。
1.3.3.3新竹留養
時間在出筍盛期(3月下旬),留養密度為每公頃4500-5250株左右,留養原則同(5.5)幼林新竹留養。
1.3.3.4竹林更新
成林竹園立竹密度保持在每公頃12000-18000株,立竹年齡結構為一年生30%,二年生30%,三年生30%,四年生10%,4年生大部及5年生全部老竹除林地空隙處保留外,其餘均在5月上中旬深翻時連蔸挖去,使竹林結構保持年輕合理,新竹枝下高較低。
1.3.3.5水分管理
7-8月高溫乾旱期、8月底-9月初筍芽分化期和11-12月筍芽生長期如天氣久晴不雨,土壤缺水應進行澆水,以澆透為宜;6月梅雨期如天氣久雨不晴,土壤積水應開溝排水。
1.3.3.6防病治蟲
要積極防病治蟲,做好病蟲預測預報,根據各種病蟲特點及時防治,以避免對竹林造成危害。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參見表1,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參見表2。
病害名稱 | 防治方法 |
竹枯梢病 | ①全面清除林內病竹、病枯枝梢,在林地外燒毀;②5月-6月,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一周一次,連噴3次。 |
竹稈基腐病 | ①清除林內病竹,減少侵染源;②出筍前在林內撒生石灰3.75t/h米2或筍周圍鋪撒黃心土,可減輕發病。 |
叢枝病 | ①嚴把檢疫關,選好母竹;②加強撫充管理,合理採伐;③及時剪除病枝,移出竹林外並燒毀。 |
竹煤污病 | ①由蚧殼蟲、蚜蟲誘發引起,及時防治蟲害;②控制竹林密度,通風透光,降低溫度。 |
竹稈鏽病 | ①3月,用刀刮除冬孢子堆及周圍竹青;②5月-6月,每公頃用粉銹寧2250毫升,250倍-500倍液噴霧竹稈。 |
蟲害名稱 | 防治方法 |
竹小蜂 | ①成蟲羽化期,用2.5%敵殺死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3天-4天噴霧一次,連續3次-4次;②3、5月中旬,用10%吡蟲啉乳油5倍液注射2毫升/株;③受害嚴重竹株,老竹更新時將枝葉清出林地外燒毀。 |
竹介殼蟲 | ①初孵若蟲期用10%吡蟲啉1000倍液-2000倍液噴霧;②人工抹殺;③秋冬季節,清除被害枝葉燒毀;④越冬蟲態越冬後恢復取食至下代若蟲孵出前用10%吡蟲啉5倍液每株注射2毫升。 |
竹筍夜蛾 | ①翻耕除草,消滅禾本科雜草上越冬的蟲卵;②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筍,殺死筍中幼蟲;④出筍前對竹林下和周邊的禾本科雜草噴灑20%殺滅菊酯乳油l000倍液-2000倍液,7天-10天噴1次,噴2次-3次。 |
一字竹筍象 | ①秋冬季墾復,破壞越冬場所;②成蟲期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③竹筍長到2米以上時,用10%吡蟲啉乳油,加水1倍,在竹筍基部注入竹腔內2毫升;④成蟲出土時用殺螟硫磷或樂斯本1:800倍液噴霧,間隔5天-10天噴一次,連噴2次。 |
竹螟 | ①冬季墾復,破壞越冬場所;②5月-8月成蟲期黑光燈誘殺,卵期施放赤眼蜂;③幼蟲期林間施放白僵菌;④高蟲口時阿維·蘇雲菌等噴粉防治;⑤蜜源地治理。 |
黃脊竹蝗 | ①11月挖出卵塊殺滅;②1.2%苦參鹼·菸鹼乳油與柴油按1:9的比例配製藥劑噴霧或16%滅幼脲Ⅲ號加入填充劑(滑石粉)噴粉;③幼蝻上竹後甲氰菊 酯乳油噴煙或阿維·蘇雲菌粉劑防治。 |
竹舟蛾 (竹篦舟蛾) | ①黑光燈誘殺成蟲;②竹林鬆土撫育,殺傷、滅除越冬幼蟲和蛹;③3齡-4齡幼蟲期用煙霧劑熏殺;④阿維菌素乳油或噴粉、吡蟲啉乳油化學防治。 |
竹毒蛾 | ①鬆土除草,殺死越冬卵和老熟幼蟲;②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幼蟲期施放白僵菌或噴阿維·蘇雲菌粉劑防治;④幼蟲大發生時,按每公頃用2.5%溴氰菊酯225克-450克,或10%速滅菊酯乳油1125毫升-2250毫升,加柴油33750毫升-90000毫升,用噴煙機噴煙防治。 |
竹卵圓蝽 | ①墾復除草,破壞越冬場所;②3月下旬若蟲始上竹時竹稈噴8%氯氰菊酯微膠囊;③人工捕捉或直接殺死若蟲;④竹腔注射10%吡蟲啉乳油。 |
1.3.3.7合理鉤梢
雷竹桿脆鞭淺,遇大風大雪極易倒伏折斷,應在每年5月底-6月初對新竹進行鉤梢,鉤梢程度一般不超過竹冠的三分之一,留枝12-15檔,冬季如遇到大雪天氣,要及時搖落竹梢上的積雪。
1.3.4雷筍早出技術
該技術是在5成林豐產培育技術基礎上,通過冬季覆蓋增溫,使雷竹出筍期提早三到四個月,填補市場空檔,獲得高效的回報。
1.3.4.1竹林選擇
實施覆蓋增溫的竹林應是土層深厚、向陽避風、排灌方便、林分結構合理的造林六年以上的成林竹園。
覆蓋時間:一般在11月上、中旬-12月上、中旬覆蓋。
覆蓋材料:可選擇竹葉、礱糠;竹葉、稻草;竹葉、麥麩等。
1.3.4.2覆蓋方法
施肥:覆蓋前每公頃鋪施新鮮廄肥50-80噸,散施複合肥750千克。
澆水:施肥後用水將林地澆透,如土壤乾燥澆水量每公頃至少225噸。
覆蓋方法:澆水後立即進行覆蓋。覆蓋方法可採用麥麩1厘米+稻草10-15厘米+礱糠/竹葉15-20厘米;或麥麩1厘米+礱糠/竹葉30厘米,其厚度30厘米左右。
11月上、中旬覆蓋後二十天左右開始出筍,12月上、中旬覆蓋後三十五天至四十天后開始出筍,應注意及時進行採收。
3月初未覆蓋的雷竹開始出筍時即可逐步清除覆蓋物,儘量留養新竹,轉入常規栽培。
1.3.5雷竹竹林退化與復壯改造
1.3.5.1雷竹林退化的原因
連續多年覆蓋,導致母竹留養困難(後期筍)或雨雪冰凍、
倒春寒、颱風等自然災害影響新竹留養。肥料施用過量,導致土壤鹽鹼化或酸化。覆蓋物清理不及時,土壤表層有機物大量殘存,導致竹鞭上浮,地下鞭根腐爛。竹園管理不科學,土壤積水,密度過大,病蟲害嚴重。
1.3.5.2復壯改造措施
深翻清園,調整立竹密度;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時清除覆蓋物,減少土壤表層的有機物殘存;土壤鹽鹼化需要加施酸性肥料;土壤酸化,需要加施生石灰7500千克/公頃;科學管理,合理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採用輪作形式,覆蓋三年後,休息二年,讓其自然生長,促進竹林恢復。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溪口雷筍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要求,分別按照以下規定要求執行。
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
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標誌使用規定
2.1使用溪口雷筍產品地理標誌的產品必須產自本區域範圍。
2.2使用溪口雷筍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2.3使用溪口雷筍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必須按照登記證持有人(奉化市竹筍專業技術協會)簽訂雷筍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4溪口雷筍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雷筍產品地理標誌。
2.5溪口雷筍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記的雷筍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
2.6溪口雷筍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雷筍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2.7溪口雷筍地理標誌使用人要正確規範地使用雷筍產品地理標誌,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雷筍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注方法。
2.8標誌、標籤符合GB7718和GB/T191規定。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雷筍產品地理標誌(溪口雷筍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注型式);每個包裝箱外標明:產品名稱、質量等級、重量、生產日期、保質期、儲藏方法等。防熱、防光、防濕、防異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