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3年12月為宜良縣第五區。1956年4月為湯池鄉等。1958年10月設立湯池、紅光等公社。1961年4月設立湯池區,轄湯池、鳳鳴、雞街、紅光4個公社。1970年復設湯池公社,將20個小公社改稱20個生產大隊。1973年2月分成湯池(15生產大隊)、草甸2個公社。1983年8月改設湯池區、草甸區,下轄的生產大隊改為鄉政府。1987年12月撤區,改為湯池鎮、草甸鄉。1997年,湯池鎮面積182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三營、前所、鳳鳴、木希、阿色、阿乃、雞街、宰格、曲者、五邑、小街、可保、禾登、梨花、湯池15個行政村;草甸鄉面積100.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黃泥、後所、草甸、大平地、土官、地馬、龍池7個行政村。?年草甸撤鄉設鎮。2006年撤銷草甸鎮併入湯池鎮。
行政區劃
530125105 201 湯池村
530125105202 三營村
530125105203 前所村
530125105204 鳳鳴村
530125105205 木希村
530125105206 阿色村
530125105207 阿乃村
530125105208 雞街村
530125105209 宰格村
530125105210 五邑村
530125105211 曲者村
530125105212 可保村
530125105213 禾登村
530125105214 小街村
530125105215 梨花村
530125105216 草甸村
530125105217 黃泥村
530125105218 後所村
530125105219 大平地村
530125105220 土官村
530125105221 地馬村
530125105222 龍池村
人口
湯池鎮總人口為53298人(2012年)。
經濟
全鎮轄22個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3298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在6‰以內,農業人口50583人,主要居住著漢、彝、回、撒梅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08人,占總人口的4.7%。湯池主產水稻、包穀、烤菸、蠶豆、小麥碗豆等,糧食總產量2365.8萬公斤。種植業以花卉、蔬菜、桃梨、楊梅、葡萄為主,養殖業以養豬、羊、奶牛為主。湯池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基镼。境內有高原明珠陽宗海,森林公園小白龍,陽宗海畔高爾夫球場,名勝古蹟萬福寺、瑞光寺、西華寺、回龍寺等。地熱水資源十分豐富自流入河水沸如湯,泉水溫度高達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美容、理療之功效,“湯池”也由此而得名。風味獨特的土特產品湯池鹵腐、湯池老醬、湯池豆腐、人工鹽水面等聞名遐邇。
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84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營業收入5.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7元,鎮級稅收收入為1374萬元。
湯池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總儲量1.98億噸,年開採量約200萬噸,共有24對井(坑)。湯池擁有旅遊、煤炭、造紙、建築建材等大批骨幹企業,第三產業發展到892戶。湯池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新老昆石公路、陽先公路、湯草公路南昆鐵路和昆河鐵路橫貫境內,道路四通八達。1993年開通程控電話,現裝機用戶6000戶,並建有行動電話網、“小靈通”電話網。現有行動電話6670部,小靈通1475部。湯池教育事業發達,有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的初級中學---明湖中學,有完小23所,私立幼稚園3所。2005年中學在校生1279人,入學率92.93%,國小在校生2944人,入學率100%。全鎮形成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等“三教”統籌格局。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共有診所33個,醫務人員130餘人,病床120餘張,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2008年12月26日凌晨2時19分發生4.3級地震,震中位於宜良縣湯池鎮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