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湯師爺,電影《讓子彈飛》裡面的人物角色,由著名演員葛優和著名導演馮小剛(客串)扮演,湯師爺呈現的是不顧百姓死活、只顧自己牟利的湯師爺形象,《讓子彈飛》幾位大腕的表現自然是個個可圈可點,特別是葛優葛大爺的更是出神入化,以至於出了影院的時候,幾乎忘記了葛優,卻牢牢記住了“湯師爺”。
馮小剛客串“湯師爺”
著名導演馮小剛在《讓子彈飛》開頭中客串湯師爺角色。葛優在劇中角色為縣長馬邦德,因劇情發展需要,馬邦德(葛優 飾)為保命化身為“假湯師爺”。
葛版“湯師爺”的評價
葛優在《趙氏孤兒》里只有單一的表演,因為角色單一,但是在子彈里,他呈現出他最好的表演。葛優最大的特點就是,悲喜難分,在極端的悲中一轉眼,滑稽相又出來,在滑稽中悲愴陡然疊加,滑稽又嘲諷了悲愴,滋味複雜難言。唯有複雜,所以豐富。葛優的複雜豐富,一直以來被低估,慣常讓他演大喜,演大悲,卻少有悲喜難分。子彈里他演的馬縣長,是整部電影裡最精彩的人物,我覺得甚至也是本年度電影中最精彩的人物。
這個小人物貪財怕死,狡黠圓滑,卻又那么嫵媚可愛,貼心貼肺。因為他的惡,是人性本身的惡,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惡。這種小奸小惡就像某些人臉上的痦子,生動而親切。張麻子剛強,他柔媚,一張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們偶爾調調情,真是賞心悅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種有中國特色的人物:師爺。師爺是什麼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寬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沒有下棋的權力,只有觀棋的權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烏龜一樣,有時也會探頭探腦一窺究竟,到了險惡之地又會立刻縮頭回去,打死不出頭。他們世故通達,最會揣著明白裝糊塗。在中國,不會做人,就沒法做事。世故即經營人際,最高明的世故是,他不全是為了人情,也不全是為了功利。在人情份上,功利你不得不給他五錢,在功利面前,人情他也替你擔待三分。但也就是這三分五錢的交情,大難臨頭,他又是鐵甲烏龜一隻。
——摘自豆瓣網網友柏邦妮對《讓子彈飛》的影評
角色駕馭
1、《讓子彈飛》自然是一部大片,大製作、大導演、大演員,故事簡單不深奧,無非是生逢亂世江湖中那點事兒,恩怨情仇、江湖大義、玩黑鬥狠,影片拼的就是幾位大腕演員的演技和功底。
2、當然“誰有錢誰就是恩人”的“湯師爺”在人物譜中非常搶眼,葛大爺將這個狡猾的江湖騙子演繹的入木三分,葛大爺操著延續了在“馮氏喜劇”中特有的幽默,駕馭著“湯師爺”這個角色遊刃有餘, 在“惡霸”黃四爺(周潤發)和“麻匪”張麻子(姜文)中間左右逢源,不過有時候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被揭穿,恰恰成了影片中的包袱和笑料。
3、有觀眾稱“湯師爺”有些娘氣陰柔,但我認為這正是這樣一個狡猾聰明但又手無縛雞之力的小人物能夠苟活亂世的一種卑躬屈膝一種生活狀態,同時也蘊含著一種無奈和悲劇色彩,對此葛優拿捏得準確到位。
4、2010年葛優從《趙氏孤兒》中救孤和換孤的程嬰到《讓子彈飛》的湯師爺,葛優帶給我們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電影人物,馬上即將上演的《非誠勿擾2》,相信他一定也能將另一個葛優帶到我們面前。
5、葛優這年很踏實,步子走得也很穩,年第三部大戲連續上演,一個又一個活脫的藝術形象被成功的立起來,這很像“湯師爺”的那句經典台詞:“酒要一口一口喝,步子要一步一步走,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同行評價
1、在《讓子彈飛》中,不僅有三巨頭混戰,也有葛優、劉嘉玲、姜文的情感混戰,更有邵兵、廖凡扮演的老二、老三共同為周韻扮演的花姐痴情。對於片中花樣百出的三角關係,姜文談興大發,把話題扯到了國際多邊關係上:“3×2=6,6是多邊會談的國際慣例。”台下眾人聽得目瞪口呆,姜文這才正經了起來,進一步闡釋道:“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三邊、四邊甚至六邊關係,任何穩定的兩人關係都是從三人關係或者多人關係中過來的,人世間就是這么有滋有味,要拍有滋味的電影就不能篡改生活。”
2、對於自己在片中的三角關係,到底是喜歡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還是喜歡葛優扮演的師爺,姜文用台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稱“湯師爺才是我的最愛”,並稱現實生活中,葛大爺也是他的摯愛。
3、姜文說別老看葛優演喜劇片,感覺他好像是個小人物,其實在現在活著的演員里,很少有像葛老這么雅的。說話、走路、背影都非常優雅,拍戲的時候我還特地讓攝影專門拍他走路的背影。無視一旁如坐針氈的葛大爺用他習慣的方式說“接不住”,姜文繼續幽默地總結陳詞:“用你們上海人的話講,就是gentleman。”
各方評價
1、同是主演葛優,湯師爺的形象與姚遠相比,相差很大。從姚遠身上,我們看到小人物的偉大與高尚;但從湯師爺的身上我們看到大人物的卑微和無恥,與現實官場有某些想通之處,這樣或多或少會誤導觀眾對和諧社會的看法,特別是年輕人。葛優是2010年賀歲片的大贏家,被稱為賀歲影帝,但我認為這正是他走向失敗的開始。觀眾在閒談他在哪部電影“給力”時,已經批評他貪多貪功,粗製濫造,水平滑坡了。
2、 《讓子彈飛》中,葛優還算是很“給力”的,但葛大爺式的幽默人們已經不再感到新鮮,他表演地程式化概念化膚淺化已經無法跟姚遠相提並論, 隨著多媒體等現代技術的發展,電影業前途無量,但如果像這樣只爭票房,靠宣傳包裝,只定位於年輕的觀眾,這樣的賀歲片早晚都會遭到觀眾的唾棄。電影票價的不斷增高,藝術水平的不斷下滑,賀歲片能走多遠?電影人在分錢的同時是否改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