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咪掃

湯咪掃 ,是國內著名古箏演奏家.作曲家.史學家.教育家。

基本信息

藝術生涯

湯咪掃 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酷愛古箏藝術。父親、母親都是音樂教師,因此家裡總是音樂聲不斷。父親會撫箏、能吹簫、善彈琵琶、會拉提琴,母親既會彈琴、拉琴,又能和樂伴舞,因此湯咪掃姊妹六人與父母合開的“家庭音樂會”,總是吸引大批路人鄰居的觀看。

十多歲時,湯咪掃即應徵入伍成為一名軍人。轉業後,他被分配到杭州公安廳十二局工作。業餘時間,湯咪掃參加了杭州青年會國樂隊,積極參與、組織音樂活動,把杭州青年會的國樂隊搞得紅紅火火。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願望也在湯咪掃的心裡變得愈加強烈——他要專業從事音樂工作。當得知湖南民間歌舞團需要演奏員時,他鏇即奔赴湖南應聘。終於,湯咪掃如願成為一名專業演奏員。

1958年,杭州歌舞團成立,湯咪掃被聘為獨奏演員,回到浙江工作。

1960年,湯咪掃被杭州歌舞團派往瀋陽音樂學院進修學習,師從著名古箏家曹正、趙玉齋教授。從瀋陽學成返回杭州後,1960年12月,湯咪掃受到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的聘請,擔任音樂科器樂班古箏專業兼課教師。上任不久,為了搶救浙江傳統古箏藝術,他去拜訪了浙江的兩位民間老藝人邱石柱和吳汝全先生。

跟隨兩位老藝人學習一段時間後,湯咪掃將學習成果總結成冊,命名為《武林箏》。集子中分別介紹了浙江傳統箏藝的發展簡史、箏的演奏姿勢、箏的定弦、義甲的製法、基本指法及其符號、基本指法運用規律、“杭灘”伴奏規律等內容,並列出了數首武林傳統箏曲。這些資料,都是有關浙江傳統古箏藝術的極其寶貴的遺產,為後世了解、研究浙江傳統箏藝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史料。

1965年,杭州藝校撤銷,湯咪掃被調入杭州杭劇團擔任作曲。先後任職於湖南民間歌舞團、杭州歌舞團、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杭州杭劇團、杭州鸚歌戲劇團等單位,歷任古箏獨奏演員、古箏教師、作曲。

青年時期,活躍在杭城舞台,多次參加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賓的演出活動。不久,“文革”爆發,“文革”期間,曾先後三次商調去安徽藝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任教,皆因時局動盪未能成行。

湯咪掃被下放到杭州的西湖綢傘廠做技術活。就是在這樣令人壓抑的日子裡,湯咪掃也並沒有中斷對古箏藝術的探索。他以扣除40%工資為代價,請長期病假在家,潛心研究古箏藝術史。他翻閱、摘抄了無數的古籍,積累下厚厚的一沓讀書筆記。從春秋戰國到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宋元再到明清,他所摘抄的箏史內容幾乎貫穿了整箇中國古代史。也就是這一段時間的積累,為他撰寫大量箏史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6年,應邀參加全國首屆古箏學術交流會。同年,創建杭州武林箏社,首任社長,廣泛團結箏人,大力組織古箏考級、音樂會等活動,在杭州乃至全國普及、發展古箏藝術。

退休後,先後執教於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浙江社會藝術學校、浙江歌舞總團藝術學校、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單位,被聘為特約古箏教師,培養學生數百人。杭州電視台曾播放《湯咪掃和武林箏社》電視專題片。拍錄《湯咪掃VCD古箏專輯》共四輯。傳略已入編《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國名人風采圖文經典》、《國魂》等辭書。

主要成就

迄今,他先後有30多篇文章發表於多種核心期刊。其中,《二千五百年前的古箏》一文提出“古箏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已經存在,迄今約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研究成果,比傳統觀點提前了兩三個世紀,已為箏界同仁認同。此外,《箏與瑟之辯證關係》等文章被多種核心期刊轉載。1991年,湯咪掃將自己在箏史研究方面所得成果匯集成冊,命名為《咪掃箏史研究文集》,以饗箏人。

在對箏史作大量研究之外,在五十多年的古箏藝術生涯中,著有《咪掃創編箏曲集》,其中有《歡樂的節日》、《茶山之春》、《長江第一漂》等四十餘首箏曲。其作品將傳統技法與現代技法相結合,既有繼承,又有創新,鏇律新穎優美,風格獨特,多次參加國家級及省、市級比賽獲獎,被箏界同仁譽為“武林湯家箏”。

如今,年近八旬的湯老先生還在進行古箏教學,閒余時間他喜歡侍花弄草,品茗下棋。而如今他最感興趣的,是吟詩賦詞。

湯老自始學作詩以來,近半個世紀,已是詩作累牘。截至2010年9月,武林箏社已為他陸續製作了三冊《咪掃詩詞選》,共收錄他的詩作兩百餘首。他在一首名為《春風》的詩作中寫道:“回憶在人生道路上,我竭盡全力,一心想當‘冠軍’而一路狂奔猛追,無暇顧及道路兩旁美麗的景色和本該細細品嘗的生活況味。奮鬥拼搏幾十載,雖不得金,恰把一生青春化為春風送向人間,吾於天下不賤矣!”

他的這首《春風》也可視為他對自己已逾半個世紀箏藝歷程的總結:

幽穀草蘭無人拈,

深山駑馬貌不顯。

盛世慧眼何其銳,

草蘭駑馬多奉獻。

鉤沉箏史又課曲,

栽下桃李半爿天。

吾把碩果獻天下,

猶如春風送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