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千手觀音

湘鄉千手觀音

湘鄉雲門寺是一座千年古剎坐落在湖南省湘鄉市境內,湘鄉雲門寺由前殿、中殿、大雄寶殿和觀音閣等建築所組成。 觀音像、羅漢像和白石香爐是寺內最具佛教特色的建築。其中的觀音像是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採用木雕、泥塑兩種方法結合而成,因我是木雕的,所以觀音像的頭部、腹部裝有木炭和茶葉,用來防潮和防蟲之用。

簡介

有著悠久歷史的湘鄉雲門寺是一座千年古剎坐落在湖南省湘鄉市境內,雲門寺三面青山環抱,周邊佛教景點林立,這裡自古就是一處清幽脫俗的佛門勝境。而湘鄉雲門寺更是為這裡增加了一筆光輝的色彩。這座寺廟始建於東晉義熙三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放眼湖南甚至是中華,能比湘鄉雲門寺有更歷史的可以說沒幾個了。相傳這座寺廟原本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的舊宅,有一天晚上王獻之看到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認為是大吉之兆,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帝,皇帝就下令將王獻之的舊宅改建為寺廟,並取名“雲門寺”。就連舊址門前的石橋也改名為“五雲橋”。因為這裡曾是王獻之的住宅,所以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和逸事都與此有關。其父王羲之的《蘭亭帖》真跡也曾長期保存在這裡。改建後的湘鄉雲門寺由前殿、中殿、大雄寶殿和觀音閣等建築所組成。觀音像、羅漢像和白石香爐是寺內最具佛教特色的建築。其中的觀音像是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採用木雕、泥塑兩種方法結合而成,因我是木雕的,所以觀音像的頭部、腹部裝有木炭和茶葉,用來防潮和防蟲之用。

關於千手觀音的來歷,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古代興林國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銀,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允準她去,她便偷跑遁去。妙善所在的廟裡有500個和尚和尼姑,妙莊王一氣之下,一把火把焚燒了這廟院,500和尚和尼姑都被燒死在裡面。在廟內修行的妙善也被燒傷,幸被一隻白虎馱走獲救,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香山這個地方繼續信佛修行,最終成了香山寺院的主持,坐化升天,終成正果。

佛經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妙莊王做了惡,身上長了500個大膿瘡,什麼藥都用了也無濟於事。醫生說非要親骨肉的一隻眼一隻手作藥,才能醫好。大公主不願意,二公主捨不得。修行的三公主妙善至善至孝,儘管妙莊王做了那些惡事,一聽說要親生骨肉的一隻眼和一隻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隻眼,砍了一隻手給父王作藥。妙莊王服藥後,全身膿瘡消失,身體康復。

妙莊王聽說香山菩薩獻給他手眼,就前來進香參拜。女兒豈能受父親參拜,見父長拜,妙善就一側身,成了現在廟宇所供的千手千眼側身像。妙善的大孝行為感動了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召見妙善公主:“你這大孝子,舍了一隻眼、一隻手,我就還你一千隻眼、一千隻手。”這樣,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為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所崇敬。

據考,這個故事出自於元代趙孟俯夫人管道升撰的《觀音大士傳》。

千手觀音

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千手觀音最初的藝術形式是依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變相》,即《千手眼大悲變相》製作的。其經和像雖在唐初就由印度傳法僧攜入中土,但歷經多種曲折和艱辛,才於一百年後在華夏土壤紮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廟壁畫及石窟寺中此類題材仍然較少。目前見於畫史記載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畫家左全於唐寶曆年間(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學院文殊閣繪製的,惜已蕩然無存。有專家認為,在尚未發現更早的圖像資料以前,敦煌盛唐時期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經變》 ,可以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千手經變》圖像。

何為“千手”

觀音曾發誓要普度眾生,然而眾生芸芸,觀音頗有力不勝任之感。於是觀音分身成四十二個大慈大悲菩薩,意在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觀音的師傅無量佛見狀,勸其不要急躁,否則欲速則不達。無量佛將四十二個個體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隻手臂,又讓每隻手掌上長出一隻眼睛,代表一個化身。這樣除去主體的兩隻手臂,還有四十隻手臂,每隻手臂各配上佛門三界中的“二十五有”(佛教認為,三界中有二十五種有情存在環境,包括四洲、四意趣、六欲天等),兩數相乘為一千。

所以呢,千手千眼觀音造像並非真塑有一千隻手臂和一千隻眼,而是採取變通的辦法。如今的千手觀音塑像常以四十二手象徵千手,每一手心各有一眼。除了菩薩胸前合十的兩手外,左右各塑二十隻手,各持刀、槍、拂塵、傘、鏡和淨瓶等各種神通廣大的法器,另外手中各有一眼,實為四十二臂四十二眼。

千眼的作用

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