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東[廣東省陸豐下轄鎮]

廣東省陸豐市下轄鎮,陸豐市四大漁港之一。

湖東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陸豐市東南部,人口達9萬,陸豐“四大漁港”之一。

湖東鎮東鄰甲西、甲子兩鎮,西接碣石鎮,北靠南塘鎮,南臨南海,海岸線長16公里。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總人口9萬人,轄20個村委(居)會。是陸豐市主要的漁業產品集散地。

湖東鎮自然資源豐富,其盛產的石斑、龍蝦、馬鮫、魷魚、帶魚等供應全市各大市場,是陸豐較為聞名的“漁米之鄉”。湖東海灣沿岸礁石叢生,明暗交錯,海水流暢清晰。湖東港是陸豐五大漁港之一。鹹度適中,經省市有關部門實地勘查論證,適宜養殖鮑魚、海膽、西施舌、翡翠貽貝等。

湖東鎮依照“依港立鎮,以港興鎮”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堅持走農工貿一齊發展的路子,積極發展具有湖東特色的“三高”農業,以廣東騰湖集團公司為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蔬菜、荔枝、鮑魚、蝦、蟹種養等生產基地,採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的經濟發展。200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億元。

湖東鎮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四季常青,港灣風景如畫,旅遊景點頗多。主要有:湖東海甲山,位於湖東鎮東側約4公里,這裡山嶺自北向南蜿蜒入海,浪濤洶湧而來時,受山勢所阻,與群石相撞,為“陸豐八景”之一。此外,還有後海仙人踏掌,天然十二湖,港灣金沙灘,古國寺等景點。鎮內天后宮被列入《陸豐文物》,當年老一輩革命家賀龍、葉挺等曾率南撤部隊來到此地。

湖東主要公路有湖東大道(40米大道),周圍有後坑,長湖,定壯,曲清等鄉村。

湖東鎮人民廣場,40米大道直通,鎮府駐廣場南面,東有騰湖花園,西有綜合市場,北有車站車場。

湖東港(大橋頭) 湖東港(大橋頭)

歷史

根據海邊關帝廟有一石碑表示,明朝崇禎年代屬惠州府管制海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農曆癸未年,是湖東有史記載的最嚴重的饑荒年。

一、歷史原因

l、陸豐縣是歷史上的缺糧縣,在正常年景下,還需進口大量的“洋米”,才能保證陸豐人民不受飢餓。一九四一年,日本侵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進占香港,對大陸實行封鎖,海運斷絕,“洋米”不能進口,這是造成大饑荒的前提。
2、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農曆七、八月間,連續兩次遭受水災和潮災的襲擊,九月底晚稻將近收成,又普遍發生剃枝蟲為害,部分水稻失收,晚稻減產,糧食缺欠更加嚴重,一九四三年春節過後,荒情便露頭了。
3、春旱嚴重。一九四三年農曆三月到五月,有的地區旱了70多天,有的旱了40多天,大多在關鍵月份早了兩個月。春收作物減產,在全縣五十一萬多畝耕地中,有二十四萬五千多畝丟荒,占總面積百分之四十八。
4、地主、奸商操縱糧食,囤積居奇,有的甚至積壓不糶,米價一再猛漲,碣石鎮在農曆二月,每升米(注: 2.8市斤)30元(當時貨幣,下同)。三月中旬40元,三月二十日上午48元,下午漲至60元,五月份達到105元。最後是市場無米出售。是不是糧食全完了?不是。據記載,碣石鎮十九戶大戶(地主、資本家)囤積稻穀430n多擔,番薯1200多擔,直至新谷登場,番薯爛掉了。東海有一資本家囤積在米店裡的大米80擔不糶。饑荒過後,白米變成“黑米”(霉爛了)。更嚴重的是,縣長左新中參與奸商把陸城的5700擔糧食雇民船從螺河運往外地,造成糧食供應更加緊張。
5、伴隨大饑荒而來的瘟疫——霍亂。奪去了更多人的生命。

二、歷史慘況
隨著荒情的發展,絕糧戶越來越多。開頭吃米糠、瓜菜、接著是野菜、樹葉。如猴頭、山蒼計、馬甲頭、赤結、番薯葉、番薯藤、黃麻葉、土伏苓、羊古樹葉、香蕉頭、馬莧菜、山芋葉、尖規菜、刺莧菜、桃密葉、豬母菜、大豆枝、大豆殼、海草等,只要能填肚子的,都用作充飢。
為了生存,饑民們不惜把自己家中所有值錢的財物,廉價抵換糧食。
東海一畝耕地換1.5斤米。
甲東一畝耕地換1斤紅糖。
旱田一斗種耕地換1斗谷。
東海、甲東一間房子換10斤番薯。
湖東一間房子換l升米。
旱田一間房子換70斤番薯或2.6斗谷。
東海一張眠床換2升米。
甲子一張眠床換l升米。
南塘一件棉被換1.5筒烏豆(筒即半升,約1.4斤)。
大安一件棉被換5合米。
東海一件新衣服換半斤烏豆。
曲清村貧農卓阿想,一家3人,把1斗8升種的耕地,以1升烏豆為價,換給地主,地主拿到契約後,連一升烏豆都不給,經幾次求情,才給5合烏豆。等烏豆拿回家時,家裡兩人已餓死了。

湖東當時總人口26700多人,死了12880人,占總人口的48%;
而港內漁民4400人,竟死亡3800多人,占總人口87%;長湖村1880人,餓死了1418人,被地主、漁霸打死的23人,外出逃荒39人出賣小孩55人。
在那災難的歲月里,湖東、甲子、碣石、碣北、東海、大安、烏坎等地都曾出現“人吃人”的慘狀。湖東鎮有9個殺人賣肉的流氓,先後殺掉48個小孩。
三、血淚紀實
湖東善堂的陳堅說:“湖東鎮每天都有許多人餓死,我親手收屍1000多具,最多一天收了100具。從日出抬到日落,抬走一個,倒下的又幾個,越抬越害怕”。
湖東鎮後人也為死難者立碑建公墓。其中有一段碑文是:“蓋當癸未(註:1943)年,適逢中日戰爭踏入最後階段,烽火連天,戰禍所及,交通梗塞,海寇乘機搶劫,
湖東海解之地,索稱缺糧,且時逢苦旱,野絕青草,縱有金錢,何由獲食。當此之時,天災人禍,重重慘迫,以致全鎮人口一萬零丁,遭餓死七千餘人,通衢大巷,屍骸枕籍。當時人窮財盡,死者潦草收埋,一經風雨侵襲,暴露原野。
讀古人詩:‘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昏鬼守屍’。想當時情況,有過之無不及也”。

湖東[廣東省陸豐下轄鎮] 湖東[廣東省陸豐下轄鎮]

大革命時期,彭湃張威等共產黨人敢為人先,在海陸惠紫率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三次武裝起義,在汕尾大地演繹了一場場撼天地、泣鬼神的戰鬥場景,譜寫了一卷卷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在彭湃 誕辰120周年前夕,筆者再讀1989年出版的《解放軍文藝》雜誌刊發張永枚詩歌《蹈海》節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