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1958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批覆成立湖南省屬綜合性大學——吉首大學。其後幾經坎坷,曾經歷了壓縮規模、調減專業和短期停辦的陣痛。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為省屬綜合性大學,同時將湖南醫學院湘西分院和湘潭大學湘西分校併入該校。50年來,吉首大學秉承“鳳飛千仞,薪傳八方”的精神,艱難求索,奮發圖強,先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近9萬名各類優秀人才,為深入實施科教興湘戰略、加快富民強省做出了重要貢獻。2001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考察吉首大學時稱讚“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
學校現占地119萬平方米,校舍6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億元,藏書總量200餘萬冊,建有高水平的校園網,現有專任教師108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有正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133人,副高職稱專業技術人員350餘人。現有本科專業55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重點專業15個;碩士點35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1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在籍學生35580人,其中校本部全日制本專科生23791人,留學生210人,碩士研究生540人,少數民族預科生420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7948人,獨立學院本科生5505人。
辦學52年來,學校共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106000餘名。近10年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共獲國家級獎項100餘項,省部級獎項180餘項。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院系設定
院系設定:學校下設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旅遊學院、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醫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歷史與文化學院、美術學院、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城鄉資源規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成教學院、民族預科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外語部、師範學院、公總計算機教學部、張家界學院、現代教育技術部、圖書館、學報、新聞中心。
辦學成果、貢獻
近5年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645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課題10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40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0項。成果轉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美味獼猴桃“米良1號”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扶貧開發項目,在全國16個省(市)推廣栽種,僅湘西自治州種植面積就達10萬餘畝。從獼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填補國際空白”,獼猴桃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幫助湘西近20萬農民擺脫貧困。湘西礦產資源和植物資源的研究成果已經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術企業。湘西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帶動了湘西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區域經濟及開發模式研究多項成果被各級政府和企業採納。
學校始終以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作為根本任務。1997年學校通過了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先後有近20項課題被列為省級教改課程,有1項教學成果獲國家二等獎、15項教學成果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近幾年,大學英語、計算機統考過級率列全省同類院校前列,音樂舞蹈學院在國際和國內大賽中多次獲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在全國各類比賽中多次獲獎。
學校科學研究碩果纍纍。由學校研製開發的獼猴桃“果王素”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授予“科技新產品”稱號。出版專著120多部,教材、教學用書40多部。《吉首大學學報》自科版已進入“美國BIOIS”中心,社科版連續兩次獲“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稱號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管理創新單位”和“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管理先進單位”。
辦學50餘年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學校先後獲得“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優秀事業法人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01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鎔基、曾慶紅、尉建行、曾培炎、陳至立、楊汝岱、羅豪才等及教育部領導周濟、周遠清、張保慶、柳斌、趙沁平、陳小婭等先後來校視察指導工作。朱鎔基總理稱讚“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曾慶紅副主席充分肯定“吉首大學具有特殊價值”。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視察學校時動情地說“如果不辦吉首大學,湘西會更落後;吉首大學解決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顧之憂”。湘西州委、州政府領導說“湘西州的發展離不開吉首大學”。
湖南民大目前正在爭取進入“211”大學行列,為祖國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