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學院

湖南工商學院

湖南工商學院(待審核),原名懷化學院,坐落於古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的懷化市,是一所省屬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院創辦於1958年,前身是懷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 截止2014年9月,學校學校占地1100餘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分東、西兩個校區辦學。擁有館藏圖書123萬冊,電子圖書232萬冊,中文期刊1827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06億元。 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簡介

湖南工商學院(原懷化學院)創辦於1958年,前身為懷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

學校坐落於古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現有滬昆高鐵,湘黔、枝柳、渝懷鐵路,及209、320國道、滬昆、包茂高速交匯的交通樞紐城市——懷化市。學校占地1100餘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分東、西兩個校區辦學。

學校擁有館藏圖書123萬冊,電子圖書232萬冊,中文期刊1827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2億元。有教職工953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2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3人,碩士學位的教師513人;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5人;15人獲得過曾憲梓教育基金獎,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8人分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學校面向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5606人,成人學歷教育學生9209人。

現如今有19個學院,並設有實踐教學中心和少數民族預科教學部,新成立的學院為正處級教學單位,全校有52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經、法、教、文、理、工、農、管、藝等九大學科門類。

辦學歷史

湖南工商學院(原懷化學院)由1958年創建的黔陽師範專科學校演進而來。期間,學校曾因故兩次停辦,五次更名。

1958年6月,湖南省委和省教育廳報教育部同意,在黔陽縣(今洪江市)清香坪設黔陽師範專科學校,並附設中師部(黔陽師範),開設中文、數學科。1960年後增設俄語專科,學制兩年。

1960年11月,學校更名為黔陽專區師範學院;1961年7月,學校恢復黔陽師範專科學校名。

1962年6月,黔陽師專停辦;僅留函授部改設為高師函授教學輔導站,作為湖南師範學院的派出機構;當年所招新生和部分教師併入邵陽師專,大部分教師、幹部及校產移交黔陽師範。同期,辰溪師範併入黔陽師範,擔負起全區師資培養的任務。

1976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同意籌辦”湖南師範學院黔陽分院”。1977年4月,在原師訓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湖南師範學院黔陽分院”正式成立。

1978年冬,黔陽師範專科學校正式恢復,設政教、中文、外語、數學、物理、化學、體育、藝術等8個科。

1980年前後,中文、外語兩科遷入懷化新址;至1986年,學校結束了兩地辦學的局面。

1982年,原湖南農學院黔陽分院併入學校。

1983年,學校易名為“懷化師範專科學校”。

1986年,原懷化地區教師進修學院併入,學校負責全區中學教師進修和培訓。

2000年,黔陽師範整體併入學校。

2002年3月,學校升格為本科,並更名為懷化學院。

2004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全校共19個學院,並設有實踐教學中心和少數民族預科教學部,新成立的學院為正處級教學單位,全校有52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經、法、教、文、理、工、農、管、藝等九大學科門類。

•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經濟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體育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外國語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機械與光電物理學院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商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

•美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風景園林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合作交流

•截止2014年9月,學校先後同美國、加拿大、烏克蘭、印度等國的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友好合作關係,並已實現互派留學生、互派教師等合作,形成了開放的教學視野與辦學格局。

教學建設

截止2014年9月,學校擁有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個,校級重點學科9個。

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個):中國現當代文學、植物學。

校級重點學科(9個):光學、中國古代文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數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文教育學、法學理論、民族傳統體育學。

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校級科研機構(平台)20個,含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湘西藥用植物與民族植物學湖南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武陵山片區生態農業智慧型控制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民間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2個省級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以及農村學前教育研究基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等2個湖南省高校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學校教學科研條件良好,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23個。近五年來,教師發表的論文被《SCI》、《EI》、《ISTP》收錄216篇,獲授權專利27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50餘部;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多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項目1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湖南省自然科學獎及科技進步獎獎勵9項,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5項。

學校已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餘名,其中一大批成為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或國內外知名學府和科研單位的教學、科研骨幹。中國科學院院士席南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全國道德模範”洪戰輝,著名作家王躍文,青年歌唱家陳思思等優秀人才是其中的代表。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9月,學校有教職工976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239人,具有博學位教師90人,碩士學位的教師508人;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5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15人獲得過曾憲梓教育基金獎,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8人分別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省級教學名師(1人):譚偉平

教學團隊

編號 團隊名稱 負責人 主要成員 級別 獲得年份
1 人文教育學教學團隊 楊吉興 楊高男、宋紫、羅玉明等 省級 2009年
2 植物學教學團隊 呂金海 伍賢進、劉勝貴、佘朝文等 省級 2010年
3 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團隊 屈傑 譚紅、陳德林、余學好等 省級 2010年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9月,學校擁有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湖南省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大學生創新訓練基地1個、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優秀實習教學基地8個;省級基礎課教學示範實驗室1個,省級精品課程7門。

學術研究

教學成果

截止2011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8項。

項目來源 成果名稱 主要參加人員 獲獎等級 時間
省教育廳 懷化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與實踐的研究 屈傑 張惠春 米健群 彭慶文 張斌 三等 2002
省教育廳 “教學、實踐、科研”三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動物學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向孫軍 楊其仁 劉勝貴 謝恩義 呂金海 三等 2002
省教育廳 面向21世紀師專美術系培養高素質、複合型美術教育與設計人才的研究與實 踐 王幼凡 曾樹松 胡林 劉磊霞 田儒貴 三等 2002
省教育廳 提高新辦教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魏耿平 楊霞 王樹桂 林曉艷 吳毅清 三等 2004
省教育廳 基於WindowsNT區域網路和Windows平台的《計算機套用基礎》課程無紙化考試NPTS系統 徐德華 彭小寧 王義學 唐波 楊宏來 三等 2004
省教育廳 《人文社會科學概論》(教材) 楊玉琪 王文明 楊吉興 許順富 楊音南 三等 2004
省教育廳 音體美特殊專業大學英語教與學研究 郭建輝 劉巧燕 許利平 楊媛莉 田玲 三等 2006
省教育廳 普通高校體育現狀與課程體系的建構研究 張慧春 鍾億群 范國梁 粟金濤 譚 紅 三等 2006
省教育廳 數學建模教學實踐與套用型、創新型數學人才的培養 周志強 林曉燕 舒曉惠 王樹桂 李 敏 三等 2006
省教育廳 加強寫作課程實踐教學研究用其初步成果 楊雙安 劉中黎 楊代忠 李沅和 鄧齊平 三等 2006
省教育廳 班級教育管理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懷化學院04級生物工程1班為例 張 儉 劉勝貴 伍賢進 劉曉文 王雙見 三等 2008
省教育廳 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改革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 劉磊霞 田儒貴 楊金成 吳宗勤 李昀蹊 三等 2008
省教育廳 教學、訓練、科研三結合,提高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余學好 屈 傑 劉慧群 陶 坤 李小明 三等 2008
省教育廳 湖南省中學教師資格認定培訓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張慧春 胡 建 陽柏蘇 李升興 馬吉歡 三等 2008
省教育廳 地方院校物流、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技能“135”培養模式 王文明 尹 芳 王淑貞 向儒先 袁 敏 二等 2010
省教育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規範化教學管理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以懷化學院為例 宋克慧 楊吉興 姜又春 張 儉 李茂科 三等 2010
省教育廳 地方院校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姜書良 黃蒙水 姚勁松 蔣卓倫 楊李軍 三等 2010
省教育廳 成人教育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研究 李升興 張慧春 補愛軍 范小南 馬吉歡 三等 2010

學科建設

近年來,學校注重強化學生能力本位,大力培養套用型人才,在教育教學中推行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公共能力、專業能力、發展能力”為一體,“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為一體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在國家、省級各類學科競賽等方面的顯著成績。面向未來,懷化學院將秉承“懷仁化物、立地仰天”的辦學理念及“厚德博學、唯實求新”的校訓,朝著建設高水平、出特色、有影響的地方套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標穩步邁進。

截止2014年9月,學校擁有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湖南省高校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等省、校級科研機構(平台)20個。

序號 平台名稱 審批機構 負責人 獲批時間
1 民族藥用植物資源研究與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科技廳 佘朝文 2008.9
2 武陵山片區生態農業智慧型控制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科技廳 宋克慧 2013
3 湖南省民間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 吳波 2007.1
4 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 譚偉平 2010.9
5 湘西藥用植物與民族植物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教育廳 佘朝文 2008.6
6 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教育廳 王又凡 2012.5
7 湖南教育科學農村學前教育研究基地 湖南省教科院 栗濤 2012.12
8 懷化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 湖南省社科聯 夏立發 2012.4
9 懷化市影視動漫創意基地 懷化市委宣傳部 王又凡 2012.10
10 懷化市工業產品設計與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懷化市科技局 王又凡 2012.9
11 功能無機及高分子材料懷化市重點實驗室 懷化市科技局 胡揚劍 2013.9
12 懷化市生態農業智慧型控制懷化市重點實驗室 懷化市科技局 賀達江 2013.9
13 民族藥用植物活性成分高效利用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湖南省教育廳 胡興 2010
14 民族醫藥研究與開發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教育廳 胡興 2009
15 “中藥製劑與質量控制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教育廳 陳迪釗 2010
16 溫室大棚智慧型化控制系統的套用研究創新型人才團隊 懷化市科技局 米賢武 2013
17 瓷廠溫度監控管理系統的研發懷化市科技創新團隊 懷化市科技局 向少華 2012
省級產學研示範基地一覽表
序號 基地名稱 負責人 成立時間 批項單位
1 湖南省高校“民族醫藥研究與開發”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胡興 2008年12月8日 湖南省教育廳
2 湖南省高校“中藥製劑工程與質量控制”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陳迪釗 2010年5月18日 湖南省教育廳

科研成果

2009年-2014年,學校教師發表的論文被《SCI》、《EI》、《ISTP》收錄216篇,獲授權專利27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50餘部;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多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項目1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湖南省自然科學獎及科技進步獎獎勵9項,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獎5項。

文化傳統

校訓

厚德博學 唯實求新

厚德博學:厚德,意指品德寬厚。語出《易傳·坤》:“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博學,意指具有廣博的知識,語出《中庸》:《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唯實求新:唯實,意指實事求是、執著地追求真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求新,即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

校歌

湖南工商學院 湖南工商學院

鶴舞長天(懷化學院2011年版校歌)

曲:楊歌陽 詞:石煌遠

咯羅打打打 貝貝呀 咯羅打打打 貝貝呀

咯羅打打打 貝貝呀 咯羅打打打 貝貝呀

校歌

在那清清的舞水河畔

我們撥動那藍色的琴弦

琴聲中張開試飛的翅膀

一次次翻飛在天地之間

銜一根樹枝,架一座彩虹

灑一串汗滴,化一行雨點

飄一眉羽毛,添一朵白雲

捧一片綠葉,靚一方藍天,藍天.

風也亭,雨也亭,書山遙遙路

星也湖,月也湖,學海片片帆

風也亭,雨也亭,書山遙遙路

星也湖,月也湖,學海片片帆(咯羅打打打)

厚德博學(咯羅打打打)

唯實求新(咯羅打打打)

眾手放飛鶴(咯羅打打打)

飛鶴舞長天

校園文化

學校以“育人為中心”,通過完善銘志、宏志、書山三大文化廣場,組織“紅五月”大學生藝術展演、“金秋藝術節”大學生才藝表演、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及科技讀書節四大活動,創設多處人文景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提高校園的文化品位。另外學校每年暑期組建實踐團隊,通過深入社會實踐,擴大社會實踐規模,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與能力,形成社會實踐優秀成果。

知名校友

部分知名校友有:

洪戰輝:,“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全國道德模範”;

王躍文:作家;

席南華: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思思:青年歌唱演員;

賈宗超:加拿大皇后大學終身教授,國家長江學者,國家 “千人計畫” 專家,博士生導師;

陳光巨: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範大師黨委常委、副校長;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譚偉平
黨委副書記、校長 宋克慧
黨委副書記 吳波
黨委委員、副校長 佘朝文李強毛克平董正宇
副校長張玲
黨委委員、校長助理 張松青

(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