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永順縣境內,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9°47′—109°55′,北緯28°49′—29°13′,總面積5032.03公頃,其中林地面積4789.73公頃,森林覆蓋率92%。
地形地貌
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地貌呈山地、山原、丘陵、崗地及向斜谷地等多種類型。最高海拔1437.9米,最低海拔162.6米,高低相差1275.3米,地勢比降為44.6%。由於地層年代不同,岩石類型也不同。
氣候特點
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左右,一月平均氣溫4.8℃,七月平均氣溫25.3℃,年平均降雨量1365.9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306.1小時,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豐富的特點。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截至2013年,河流坡降陡、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38.72萬千瓦,可供開發10.2萬千瓦,公開發利用25%。
動物資源
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內動物資源有雲豹、金錢豹、蘇門羚羊、果子狸、白鶴、白頸長尾雉、白冠長尾雉、豆雁等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主的國家野生保護珍稀動物70餘種。
主要景點
不二門—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它翳谷乾切,一徑中開,石裂雙扇,古人摩崖詩刻殆遍,勝境無雙。一相傳不二門原是一巨石,是觀音菩薩下界在此興景立佛,派天工神匠劈石鑿道而成。故不二門用佛家語來說又稱為“不二法門”。自古以來,不二門有“天下第一”之稱。唐代詩人白居易寫有不二門的詩一首,“唯有不二門,其間無夭壽。”從字義上解析,不二門是指平等而無差異之道,或一條獨一無二的門徑與方法。據姚合的《寄不疑上人》所載:“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這就說明它的名字來歷或許就是佛家“不二法門”的意思。
洗心池
洗心池是景區第一景點,去不二門的必經之地,清泉源自石壁罅中,經青石龍口溢出,終年不斷,昔人到古剎朝拜,必經此嗽洗,虔求洗去心靈上的污垢。泉水出露處建有古亭,水池後壁嵌有石碑,刻有同治年間貢生、土家族詩人彭勇行題詩:“黃菜花開碧柳絲,城南門外洗心池,勸郎洗盡閒煩悶,莫洗心頭一點痴。”
觀音岩
觀音岩據民國十九年(1930年)《永順縣誌》載:“巨石樹立如屏,高可五六丈,闊不及三分之一”,“狀燈古佛,人以其形呼為觀音岩”。岩下傍立古剎,始建於乾隆三十四年(1760年),又經嘉慶十六年擴修,設有水府閣、文昌閣、地藏閣、玉皇閣、禪房和大小客堂等。
培英塔
培英塔於“八陣圖”後面的山崗上,7層、8面、高21米,頂塑“魁星點斗”,門嵌“天開文運”,名為“培為塔”。據民國十九年(1930年)《永順縣誌》記載,此塔為清道光年間永順知府楊鎮源倡修。
不二門溫泉
不二門溫泉於沿觀音岩下300米左右,俗稱“熱人坑”。其流量0.03立方米每秒。恆溫40攝氏度,含鉀、鈉、鈣、鎂、硫及其他多種微量元素。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館
溪州土家族民俗博物館建於1987年,占地1100平方米,展出土家族歷史文物400餘。院內有擺手坪,土家兒女常在此對歌跳舞。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1993年5月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管理體制
湖南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隸屬永順縣林業局,由縣林業局成立不二門園林管理所承擔公園建設。
交通及線路
交通
公交:全程約2.5公里永順縣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府正街行駛1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溪洲路
2. 沿溪洲路行駛190米,右轉進入猛洞河路
3. 沿猛洞河路行駛210米,左轉進入G209
4. 沿G209行駛1.4公里,稍向左後轉彎上永順大橋
5. 沿永順大橋行駛24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S230
6. 沿S230行駛290米,右前方轉彎
7. 行駛170米,到達終點 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
自駕:全程約2.5公里永順縣
1.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沿府正街行駛1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溪洲路
2.沿溪洲路行駛190米,右轉進入猛洞河路
3.沿猛洞河路行駛210米,左轉進入G209
4.沿G209行駛1.4公里,稍向左後轉彎上永順大橋
5.沿永順大橋行駛24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S230
6.沿S230行駛290米,右前方轉彎
7.行駛170米,到達終點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
路線
入口:不二門·摩崖石刻——洗心池——青史萬卷(在不二門對岸的猛洞河西側是一處高數十米的懸崖峭壁)——仙人洞——觀音岩-觀音寺——八陣圖——綠海幽徑——培英塔——溫泉煙暖。
歷史人文
信仰
土家族信奉祖先,每家堂屋的神龕,就是敬供祖先的神位。過年過節,都敬祖先,其中正月、七月,從初一到十五,早晚都要焚香敬祖。其餘只在初一、十五兩天,焚香敬祖。有的人每餐飯都用筷子挾點菜插在飯碗上默念一下,再行動口,飲酒也是用筷子頭蘸酒灑奠後再飲,這些都是每飯不忘記祖宗的誠意。
除崇敬自己的祖先外,還有些共同崇敬的神,八部大神、羅公、羅母、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漢和科冬毛人、魯力嘎巴。
民俗文化
猛洞河沿岸是土家族世代勞動耕耘、生息繁衍之地,有其民族語言,創造了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古蹟及生活方式、民間傳說、鄉土民俗、宗教禮儀、慶祝節目、婚喪嫁娶形式、服飾、戲劇歌舞等民俗風情,都保持了遠古遺風。以內容古樸、表演粗獷、形式多樣的“茅古斯”、“擺手舞”、“板凳龍舞”、“梅山舞”、“打溜子”、“咚咚喹”為代表的民族歌舞,以吊腳樓為代表的民族建築,以桃花刺繡、剪紙、根雕、竹編、土家織錦“西蘭卡普”、蠟染、扎染等為代表的民族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