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4年8月,十堰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野人谷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9月,湖北房縣野人谷被湖北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氣候條件
保護區屬於北亞熱帶溫潤氣候區,受季風影響明顯,加之地形複雜,高差懸殊,相對高差大,氣候變化較大,山地氣候明顯。其特點:一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多種野生動植物生長。保護區內平均氣溫10~15℃,極端高溫40. 4℃,極端最低溫-17℃,年降雨量750~1160毫米,年均降雨量914毫米。
地質地貌
保護區地質由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等構成。主要以石灰岩為主,山勢巍峨陡峻,山脈呈北東東西走向,屬大巴山系余脈,大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海拔2148m,相對高差1438m。山巒聳立,山高谷峽,孤峰林立,角峰尖銳,峭壁懸崖,澗深谷幽,十分險峻,且多急流瀑布,多屬構造浸蝕地形或浸蝕和堆積而成的坡陡中山地形。地層發育有元古界、古生界。元古界地層在西蒿以南地區有露頭,岩性為泥質白雲岩、白雲質板岩、白雲岩、砂礪岩及細碧岩,厚度1457米。
區域範圍
湖北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鄂西北房縣西南部,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地,為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區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0º22´5˝-110º46´35˝,北緯31º48´08˝-31º58´43˝。保護區東交房縣野人谷鎮東坪村、馬里村,南接神農架林區;西界房縣上龕鄉黃龍山村,北與房縣回龍鄉、門古鎮交界,東西長39.2km,南北寬19.4km,總面積28517 hm2(427755畝),主要由天坪山、黑山等山脈組成,包括楊岔山林場、上龕鄉白玉坪村、野人谷鎮杜川村、三座庵村、西坪村和代東河林場部分地區。
保護目標
植物
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652種,隸屬182科801屬。珍稀瀕危植物種類豐富,總計4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21種(國家Ⅰ級4種: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銀杏,國家Ⅱ級17種),國家珍貴樹種18種(國家一級4種;國家二級14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31種(國家1級1種;國家2級10種;國家3級20種)。
動物
陸生脊椎動物285種,占全省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總數的41.5%。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金絲猴、金錢豹、林麝、金雕和白肩雕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3種,還有許多珍稀的白化動物,如白熊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管理措施
湖北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強化資源管護,科學區劃生態公益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取得了連續多年無森林火災,無發生重大破壞生物資源的良好成績,野生動植物物種個體數和種群數在不斷的增長,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89%提高到92%,實現了生態良性循環。同時,利用知名度較高的4A級景區野人洞、野人谷等旅遊景點,開發生態旅遊,使之成為人們休閒、觀光、回歸自然的旅遊勝地,促進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旅遊信息
房縣野人谷風景區峽谷內有換彩峽、野浴灘、躲軍洞、龍膽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繩攀崖、龍門頓開、絕壁城堡多處景點。
房縣野人洞與野人谷毗鄰,坐落白龍山間,洞分上下兩層、內有三廳四宮、天公造就的鐘乳石群、似人似鳥、似花似錦、觀音蓮台、果老獻壽、天河流水、仙女曬衣、太白醉酒、犀牛望月、桃園結義、神龜戲水、仙洞石林、銀河沙灘等景象。
生態價值
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會更好地維護保護區內豐富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自然景觀的完整性,這將為保護和改善十堰生態環境,為區域社會經濟的繁榮穩定,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