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晚會
湖北省高校“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晚會(以下簡稱“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由原華中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1991級分團委學生會首次發起,並於1994年5月下旬舉辦了第一屆,
![醉晚光影](/img/7/b3a/nBnauM3XyMjN1IjN1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現今的“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在華中大校內依舊為華中科技大學校園文化節重頭戲之一,由共青團華中科技大學委員會、華中科技大學藝術團、華中科技大學校學生會主辦,船海學院分團委學生會承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這是以中西器樂演奏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器樂欣賞會,獨創地以湖池為晚會舉辦場所(湖?中央亭樓為表演處,聽眾環湖而坐),達到了音樂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整台晚會以器樂欣賞為主,以“擁抱高雅音樂”為主題,秉承“弘揚地方民族音樂、欣賞西洋藝術精品”理念。晚會每年除從華中科技大學藝術團選拔器樂類優秀學生進行表演
![視聽盛宴](/img/3/cf7/nBnauM3X2czM3YzN1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醉晚亭”亭名由來
醉晚亭位於華中科技大學主校區眼鏡湖(世界名人文化園對面)之上,該亭在1997年以前無名稱。後因華中理工大學船海系分團委學生會1995年在此亭舉辦“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引起轟動而知名,但該亭子在97年前均無名稱。
![劉克明教授手術牌匾](/img/6/bb4/nBnauM3X1IzMwMTO1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7年,第四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舉辦之前,在時任校長楊叔子院士極力支持下,經校務會決定,將“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舉辦場所---華工東邊湖心亭正式命名為“醉晚亭”,亭名牌匾由文學院知名學者劉克明副教授書寫。第四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正式舉辦之時,學校特舉辦揭匾儀式,時任校黨委副書記楊志光、交通學院院長石仲坤教授主持揭匾儀式,國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長朱傳禮親臨現場,楚天台阿申、小葉嘉賓主持,武漢晚報、武漢電視台等單位派出記者現場採訪並作相應報導,楚天音樂廣播作現場錄音,華中科技大學校報、廣播台、電視台作專題報導。
故,位於華中科技大學眼鏡湖之上的醉晚亭是因“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而得名,而非經常為人們所誤解的“晚會因在亭內舉辦而得名”。
“醉晚”十年回顧
1.1994年
原華中工學院船海系學生會分團委開創並舉辦第一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 ,確定“高雅”為基本格調,在華工園內引起強烈反響。
2.1995年
第二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繼承“高雅“的基本格調,
![醉晚舊影](/img/4/898/nBnauM3X0UzMxkTO1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3.1996 年
第三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開幕,確定以“擁抱高雅“為主題。“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成為交通人崇尚人文的標誌,並成為華工校園文化節的重要內容。校黨委副書記楊志光親臨現場,楚天台節目主持人阿申嘉賓主持並登台獻藝,武漢高理公司提供贊助。
4.1997 年
第四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開幕。經校務會決定,將晚會舉辦場所-----華工東邊湖心亭正式命名為“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文學院知名學者劉克明副教授書寫,楊志光副書記,交通學院院長石仲坤教授主持揭匾儀式,國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長朱傳禮親臨現場,楚天台阿申、小葉嘉賓主持,武漢晚報,武漢電視台等單位派出記者現場採訪並作相應報導,楚天音樂作現場錄音,華中科技大學校報、廣播台、電視台作專題報導。
5.1998 年
第五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開幕,首次將會場設為兩個舞台,會場增設了屏風,加強了燈光效果。突破了以往僅有器樂演奏的傳統,加入演唱節目和吉他彈唱自創作品。楚天音樂台的《阿申愛樂》主持阿申、《偷閒黃昏》節目主持人劉穹、湖北交通音樂台《音樂原動力》節目主持陳晨、湖北文藝台《音樂突破時間》主持思文為特邀嘉賓,湖北文藝台作了專題報導,華中科技大學校報、廣播台、電視台作了專題報導。
6.1999 年
第六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舉辦,本屆旨在“欣賞民樂瑰寶,弘揚民族精神“ 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會,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湖北文藝台音樂編輯杜鵑、FM103.8兆赫《音樂無限》節目主持人星星、《音樂魔方》節目主持人王謙、楚天音樂台《阿申愛樂》主持阿申、《正午好聽歌》主持東方躍、湖北交通音樂台《音樂原動力》陳晨作為特邀嘉賓主持了晚會。
7.2000年
第七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已成為校園文化節的品牌活動和壓軸戲(每年的校園文化節均以該活動作為閉幕式),時值華中科技大學合校後的首屆校園文化節,該活動得到全校28個院系的極力追捧、關於該活動的承辦權爭奪十分激烈,最終由水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奪得承辦權,這也是船海系自發起該活動以來首次花落別家,但這也是該活動成為全校性參與活動的開始。
8.2003年
第八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舉辦。由於非典的影響原本5月中旬的演出推遲到校慶期間,並是校慶唯一由學生自己組織的大型活動,本屆醉晚亭更是注重了燈光和音響的效果,並加上楚天交通音樂台的兩位著名節目主持人完多拉、小藝的客串主持,使得醉晚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9. 2005年
第九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成功舉辦,本次晚會有許多創新之處,例如:邀請蔣小兮教授在音樂的背景下吟詩;增加少數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成份;對整個活動進行網上直播;將湖面也納入舞檯布置範疇,進行點綴;端午節紀念活動等。但是本屆晚會最大的亮點在於燈光和音響,主辦方請來專業音響師對音響設備的放置及音效做安排與調試,確保晚會的音響效果,讓觀眾更好領略各種樂器的獨特風格及優美音色。現場絢麗的燈光和頗具震撼感的音響效果給所有到場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令人難忘的是湖面上騰起的雲霧,它所營造出的夢幻效果將永遠留在演員和觀眾的心中…
10.2006年
第十屆“醉晚亭”器樂欣賞晚會首次將校文化節的閉幕式加入其中
![醉晚2009](/img/a/635/nBnauM3X3MzN3UDM2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1.2007年
第十一屆“醉晚”進一步增強了燈光效果,著力突出一種朦朧美。最大亮點在於增設現場的人文氣息以及民族的特色,使同學們在品味藝術之光的同時感受人文的天堂。同時節目內容在以往既有民族樂器,又有西洋樂器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武術,這些表演交相呼應,更加體現出了“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的超大的魅力。此外,我們還邀請我校留學生參加我們的晚會,活動的對象在一個層面上得到了提高。對於“文化一條街”特色項目,我們加以保留,使我們對“醉晚亭”的宣傳更加的到位,而且記憶深刻。本屆活動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贊助。
12.2008年
第十二屆“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晚會在燈光、節目、環境等方面可以說是再創新高。由於天氣原因,晚會時間由多雷雨天氣的六月推遲至秋高氣爽的十月,然而活動並未因推遲而降溫,相反,工作組進行了更加周全的、詳細的可行性分析與準備,確保了十月醉晚的成功舉辦。此次醉晚最大的亮點是突出了民族與西洋的和諧融合,全新打造一場視聽盛宴。此外值得重點一提的是,“文化一條街”特色項目得以繼續傳承,使藝術與文化恰到好處地完美結合。
註:本活動2009年6月舉辦十三屆相關介紹將於日後補充。
“醉晚亭”網站
醉晚亭網站,隸屬於華中科技大學校團委,立足本校,展望全國高校,致力於打造新時代大學校園網路文化,盡心於推動華中大學子間乃至於其他眾多高校學子間的網際交流,以營造良好的網路氛圍為理念。
2001年3月3日 經校方批准,校學生會網站正式更名為“醉晚亭”。
2001年7月至8月 醉晚亭網站第一次大規模改版,推出醉晚社區等一系列精品欄目。
2002年8月 醉晚亭網站第二次改版,經過一年的洗禮,更換了新的首頁,調整了網站結構,為新的學期做出充分的準備。
2003年8月 醉晚亭網站第三次改版,全新的界面,全新的程式,醉晚換上了新裝,更加人性化更加實用 2008年8月 醉晚亭網站第四次改版,使用了更新的構架,更新的布局,更新的界面
“醉晚觀荷”獲校園十大校園景觀
醉晚觀荷獲評華中科技大學校園十大校園景觀,併名列十大景觀之首。
醉晚、鏡湖約名人滲透出溫馨的濃濃的人文關懷。夏荷依依,絲竹聲聲。臨湖而談、而畫、而書、而坐、而立、而走,俱是人生中一大快事。
醉晚文化源遠流長,每年的“醉晚亭”大型器樂欣賞晚會獨創地以湖池為晚會
![](/img/f/72f/nBnauM3X4gTOyIjM2YzMzczM0MTMwgDM3IDMwADMwAjMxAzL2M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這裡,讓這個理工科氣息濃重的華中大校園飄出人文氣息的芬芳。
新聞網訊 近期,我校評出了首批“校園十大景觀”。評選首批“校園十大景觀”,旨在更好的展示我校的校園風貌,並對促進我校環境育人功能、增強校園文化認同,激發師生愛校情懷起到積極作用。
首批“校園十大景觀”分別確定為:醉晚觀荷(醉晚亭-鏡湖-名人園);南一廣場(南大門-國旗廣場-毛主席像-南一樓-明湖);翠湖書影(東九樓-馬張堰);瑜珈山秀(喻家山-薰風亭-碉堡);青年園(青年園-源湖-建校紀念碑);喻園書香(圖書館-智慧泉-文化廣場);醫者風範(同濟廣場-同濟院史館-裘法祖銅像);協和航母(協和醫院外科大樓);同舟共濟(同濟醫院廣場-飛機樓-同濟醫院寶隆銅像);長壽梨園(梨園醫院長壽亭)。
據悉,該活動從3月份開始,歷時5個多月,由黨委宣傳部牽頭組織。全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通過報紙和網路,對校內20處具有標誌性的自然和人文候選景觀進行了投票。評選活動中,網頁瀏覽量達53759次,另發出校報評選表2067張,回收1875張,回收率達91%。
投票過程結束後,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委員及我校的專家教授組成了評審委員會,廣泛徵求了全校師生員工及海內外校友的意見和建議,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進一步確定了首批“校園十大景觀” 評選結果及最終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