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科技園基地中心園區100畝,其中自有面積50畝,租賃面積50畝。聯動面積1.5萬畝。
中心園區以科研、示範為主。建設有50×8m規格鋼質大棚80座,配套水泥路面0.1×4標準600米,高低壓電線1000米,鋼鑄、磚混圍院1200米,排灌站一座,滴、噴灌裝置80台套。
2004年修建金秋科技綜合樓,占地面積2500㎡,建築面積1800㎡,組建農業科技培訓中心,同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級“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
2005年成立技術物資配送中心,直接受益面積約2萬畝。
荊州市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科普示範基地以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為宗旨,堅持誠信為本的原則,堅持貼近農民,堅持建設、生產、管理的科技含量。把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效益農業、綠色環保和觀光旅遊結合在一起,引進、示範、研究、推廣、普及、套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走公司、基地+農戶聯產業、科研、教學(培訓)、生產、行銷綜合發展的路,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企業增收。
基地建設以來共引種瓜、果、菜高效經濟作物品種2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研究新技術、新模式40多項。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縣科技攻關課題10多項。其中已鑑定驗收5項,“葡萄保溫、促早栽培技術研究”;“葡萄反季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江漢平原葡萄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西、甜瓜移栽靈處理再生栽培技術研究”;“西、甜瓜上架立體栽培技術研究”;“葡萄、生薑套種栽培模式”;“葡萄、西、甜瓜套種栽培模式”;“葡萄、辣椒促早、延秋套種栽培模式”等項目,深受專家和農民民眾的好評。推廣、套用面積2萬多畝,年產值達到1個多億,為農民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
葡萄是基地的主栽品種,先後引種高效、優質葡萄新品種30多個,開展項目研究10多項,創新技術20多個。“反季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是基地負責人劉軍承擔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項目以“雙向調控”、“雙禁栽培”、“溫差管理”技術為創新點,配套系列園藝措施,使葡萄提前休眠,提早發芽、開花、結果。成熟期提早50多天,品質提高1~2個百分點,產值是常規栽培的3~5倍。2004年該項目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鑑定,專家評定該項目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2005年該項目進入中試示範,獲準國家科技部、財政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資助,湖北省科協列為“金橋工程”項目。項目現有示範栽培面積300多畝,輻射面積2000多畝。項目順利實施不僅解決了長江以南地區葡萄種植病害多、品質差、上市集中效益差等方面的問題,而且能有效的擴大葡萄優質種群生產,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為有效的發揮基地推廣、普及作用,2004年組建農業科普培訓中心,同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稱號。為了更多的培訓農民,學校按農時、農事把培訓分為短、中、長期。短期1天或者2天,有時一事一訓,甚至到田頭。長期培訓以產業系統培訓為主,主要培養骨幹人才,帶動產業發展。三年來學校共免費培訓農民10000多人次,其中骨幹有150人。這些人都學到了1~2門成熟技術或能解決10個以上技術難題。學校按自願把接受培訓的農民組成產業聯繫戶,形成科普示範網。現有各類產業聯繫戶5000多戶,網路面積5萬多畝。不少農戶因此走上了致富路。學員陳祖發荊州農校畢業後2003年到學校接受反季節葡萄栽培系統培訓一年學成後回家建起了高科技葡萄示範園,今年已受益。10座大棚面積6畝,產優質葡萄25000斤,創產值12500元。三年收回了全部投資,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面積50多畝。農民謝家芝,參加學校系統培訓後,全面掌握了葡萄無公害栽培技術,他的套袋葡萄每公斤賣價7元以上,5畝葡萄今年收益10萬多元。
2005年以基地、學校為平台成立了荊州市葡萄產業協會(註冊登記號為社政字第186號)。協會以解“兩憂”即技術、銷售後顧之憂;增兩效即農民效益、社會綜合效益為宗旨,推動地方葡萄產業健康發展。協會現有會員100名,其中葡萄種植戶88名,種植葡萄面積258畝,2005年產葡萄698噸,總收入205萬元,畝收入0.79萬元,比上年增收80萬元,戶平增收9000多元。2006年產葡萄709噸,總收入262萬元,畝平收入1.015萬元。協會銷售專班兩年共為果農銷售葡萄500多萬公斤,由於專班的槓桿作用,使葡萄產值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就此一項為果農增加收入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