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湖農場

湖北三湖農場

三十年來,農場穩步發展,成就輝煌。 一是大力推廣農業機械。 一是實施標準化生產。

湖北省國營三湖農場位於江漢平原四湖地區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境內,始建於1960年9月,國土面積6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萬畝,林地1.7萬畝,精養漁池2000畝,總人口1.5萬,職工7000人,轄3個分場、26個生產隊,3家國有控股企業及13家民營企業。
三十年來,農場穩步發展,成就輝煌。1999年農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農業現代化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示範單位。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長江流域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2006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雙百示範場”,即:百家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聯繫村(場)之一和百家農墾現代農業示範場。在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建設中為湖北農墾和周邊農村發揮了積極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
一、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30年來,工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438萬元增加2007年的到2057億元,國民生產總值由39萬元增加到9560萬元,人均年收入由181元增加到5160元。棉花單產從1978年的70斤提高到現在的660斤,工農業總產值以年均195%的比例實現了快速增長。現在農場常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為:優質專用棉6000噸左右、糧食2000餘噸、油料1000餘噸、水產品2000噸,出欄生豬1.5萬頭左右。產業結構調整合理,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重分別為40.9%、6.2%、3.9%、34.8%和14.2%。棉業和種業的優勢進一步增強,成為農場發展的主導產業。“天星”牌皮棉、“三湖”牌種子及種豬、“星都”牌罐頭等形成了省內知名品牌。形成了棉花公司、種子公司、畜牧公司等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
二、職工收入穩步增長
在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挖掘農業增收潛力的同時,農場不斷提高非農產業對農工增收的貢獻率,形成了多元化的增收格局。一是推行“一隊一品、一隊一特”的庭院經濟模式,形成了“菜籃子庭院經濟”、 “多種經營庭院經濟”、 “生豬小區庭院經濟”、 “糧棉製種經濟”和“特種養殖庭院經濟;二是調整種養結構,引導職工開發新的種養品種;發展連作套種,不斷提高複種指數,近年來複種指數均達到190%以上,把增收的重點逐步轉移到棉花以外的種養業上。三是發展勞務經濟。通過大力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鼓勵職工務工經商,發展勞務經濟。四是依託棉花、種子、畜牧、罐頭四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拓寬職工增收渠道。
近年來,農場人均收入以每年400元的速度增長,2007年達到5160元。比江陵縣農民人均收入高1283元,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1163元。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穩步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國小常年在校生達2400人;常年參加農業技術培訓的職工超過3000人次,每兩年全場職工全面培訓一次,1100人參加二三產業勞動就業培訓,中高級技術職稱的科技人員達到274名,科學種田明白人普及到戶。全場職工已整體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2007年底,實際參保職工達6076人;低保實行了應保盡保。醫療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農業人口全部進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人口全部進入城鎮居民合作醫療,醫療統籌覆蓋率達到98%,基本消除了有病無錢醫和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居民的通電率達到100%,電話、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100%;飲水問題總體上得到了有效解決。合作醫療覆蓋率、養老保險覆蓋率、萬人科技人員數、居民質量指數、信息化程度等指標達到小康生活基本標準。
四、基礎設施持續加強
農場現有硬化公路110千米,水泥曬場6萬平方米,60%以上的職工建起了小康住宅樓。基本實現了家家門口通水泥路。
農田建設全部實現標準化。全場耕地達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溝硬化的標準。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現有排灌泵站65座,裝機83台、6500千瓦,排水渠道縱橫交錯;硬化灌渠總長90千米,高效種植模式採用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方式;全部耕地實現了排灌自如,水旱輪作,做到了“擋得住、排得快、降得下、灌得上”;90%以上的面積已經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防洪、排澇能力達到50年一遇的標準,灌溉能力明顯增強。
五、優勢產業發展迅猛
棉花生產穩步發展。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農業現代化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樣板建設單位,2006年被農業部確定為長江流域專用優質棉生產基地。在棉花生產方面:一是推廣了“五統一”的生產模式。統一棉花良種供應,以鄂雜棉6號和鄂雜棉26號為主推品種;統一主要生產技術,在棉花種植、生產管理環節、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技術指導;統一連片種植,棉花品種實行一場一品連片種植;統一機械作業,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統一抗旱排漬,分場和生產隊負責及時組織抗旱排漬,確保農業生產有序進行。二是加強“水旱輪作”力度。我場現有耕地5萬多畝,每年除安排1萬畝實行輪作換茬外,其餘耕地全部種植棉花。三是發展連作套種。連作以優質小麥、油菜為主,複種指數常年保持在190%以上。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我場棉花生產達到了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產量達到了一平方米一斤籽棉,註冊的“天星牌”皮棉標準級達到85%以上,纖維長度達到29-31毫米,馬克隆值B級達80%以上,品級一致性好,基本無“三絲”( 頭髮絲、麻繩絲、塑膠絲)。畝產達到600-700斤,按2007年市場價2.98元/斤計算,畝創產值1788-2086元。除去農資、人工等費用800元,畝獲純利1000-1200元,加上套種小麥創產值300元(400-700斤),畝純收入達到1300-1500元。按每戶25畝面積計算,戶均純收入達到3.25萬元-3.75萬元。
三湖種業快速壯大。一是加強生產基地建設。先後投資285萬元,完善了試驗示範基地的農田排灌降工程、田間路網林網工程、田間閘涵橋配套工程建設以及田間物理防治設施,按標準建成棉花優質高產核心試驗區500畝,核心展示區5000畝。二是更新棉種加工設備,擴建種子倉庫,添置化驗測定儀器。三是加強棉種研發力度。研發出5個優質棉新品種,且有1個品種進入國家區域試驗,另有2個品種正在參加省級區域試驗和長江流域區域試驗,在去年全省8縣3場棉花板塊建設評比活動中,“鄂雜棉6號”在28個參選品種中獲第一名,“鄂雜棉6號”和“鄂雜棉26號”同時被列入湖北省2008年國農棉花良種補貼,種子公司也被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 “三湖”牌優質棉種現已輻射7省70多市縣,常年推廣面積達200萬畝以上,其中良種補貼推廣面積34萬畝,覆蓋公安、松滋、監利、仙桃、黃梅、五三、三湖五縣二場,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
生豬養殖發展迅速。一是擴展養殖規模。畜牧公司在已有2個生豬原種場共4.5萬平米養殖面積的基礎上,2008年又新建了2個標準化萬頭豬場,建設總面積達到了6萬平米,已發展成年出欄種豬1萬頭、肥豬4萬頭的標準化養豬企業,為年出欄生豬10萬頭的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發展循環養殖模式。公司現正在著手建設生物有機糞肥加工廠、污水處理與沼氣綜合利用項目,實現養豬與農業種植的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林業發展日新月異。三十年前,農場僅有用材林2萬株,不僅品種單一,而且不具規模,難成氣候。1986年以來,農場大力實行造林綠化,引進開發苗木新品種,年均造林8---10萬株,成活率達95%以上,產值過億元。現有優質速生成片用材林2000多畝,其它樹木90萬株,活立木蓄積3.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8.5%,比1978年增長了7.5個百分點。實現了幹道常青化、農田林網化、村隊花園化、單位園林化。
六、農業機械全面推廣
農場將發展機械化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積極支持農機研發與推廣。
一是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堅持因地制宜、效益優先的原則,積極推廣由農場機械廠自行研製的“壟上行”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經過多次技術改進,現已獲得國家專利,集棉田翻耕、中耕、施肥、噴藥、抽水和陸路運輸於一身,深受職工青睞,現在除了替換本場所有耕牛外,還推廣到周邊鄉鎮農場。
二是加快農機普及力度。採取發放購機補貼的方式,按照每淘汰一頭耕牛補貼300-500元,購置一台棉田管理機補貼3000元,改裝一台老式棉田管理機補貼800元,購置一台插秧機補貼1000元的標準,大力推進“以機代牛”,至今已發展新型耕整機610台,全場耕整機總台數達到1110台,基本實現平均50畝棉田1台機械的標準。2007年,全場476頭耕牛全部淘汰,共發放農機、耕牛補貼202.74萬元,率先在湖北農墾建成了機械化農場。現在全場農業生產加工機械達1360多台套,3萬千瓦,農業勞均擁有農機動力6.6千瓦,農田水利建設、種植業和多種經營生產的機械化綜合作業程度,分別達到70%、75%和80%,農產品初加工率達到100%。
二是完善農機管理辦法。為鞏固“以機代牛”工作成果,確保無機戶生產不誤農時,農場成立了農機管理辦公室,分場農機協會設農機專管員,負責無機戶的結對幫扶和農機管理服務。設立了六處機車維修點,補貼維修經費1萬元,確保農忙時節24小時服務到位。推行了農機農田作業指導價格。以分場為單位對新機手進行機械理論、維修保養、安全操場作等培訓。層層簽定了“以機代牛”目標管理責任狀。今年,農場沒有發生一例耕牛反彈現象,農業機械化得到了有效鞏固,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農場還根據生產實際,大力推廣了棉田深耕、棉桿粉碎還田、化肥機械深施、機動噴霧器噴藥、飛機治蟲等節本增效的農機化技術。
七、農業生產科學規範
一是實施標準化生產。在棉田標準化建設方面,按500-800畝成形成塊,田間四溝統一按“35112”(即廂溝深30厘米,橫溝深50厘米,直溝深1米,圍溝深1.2米)的標準施工,廂寬統一為2米,移栽密度為每畝1300-1500株,棉田機械中耕、滅茬、施肥、打藥等工序依據標準進行操作。先後制訂了“雜交棉標準化高產栽培技術”、“棉花主要蟲害標準化防治技術”、“棉花人工收穫、交售、加工標準化操作技術規程”和“棉田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等標準化生產規程。棉花單產普遍達到了1平方米1斤籽棉的生產水平,棉花品質達到部頒標準。“天星”牌皮棉常年銷售量6000噸左右。
二是試驗示範新技術。500畝現代農業試驗區主要進行棉花品種、水育苗、生物農藥、等新技術試驗,5000現代農業展示區主要展示棉花品種、無土育苗、雙膜覆蓋、寬行稀植、田間套種、頻振燈滅蛾等增產增效技術。經過試驗示範,農場種子公司研發的雜交棉一代良種鄂雜棉6號、鄂雜棉26號均比其它品種增產10%以上;水育苗和無土育苗比常規營養缽育苗移栽每畝節約成本100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採用定時間、定數量、定肥料品種、機械深施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5%以上,每畝節約肥料成本30-50元;對病蟲害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利用頻振燈滅蛾、推廣抗蟲棉、統一飛機防治,不僅降低了人工作業強度,使每畝防治費用減少3-5元,而且生產的優質棉符合國家環保標準。通過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每畝可相應增收近300元。
三是實施科技進隊入戶工程。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著力點,以農業專家、科技人員分片包乾為手段,以科技示範戶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為樣板,建立了“科技人員聯繫到戶、良種良法普及到田、技術要領指導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機制。培養了52名科技致富帶頭人和260戶科技示範戶,他們在科學種田,科技示範上發揮了較好的表率作用,為把科學技術快速轉化為生產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
八、發展理念與時俱進
一是由市場指導生產。農場種子公司、棉花公司以訂單指導棉花(棉種)生產,種子公司與制種戶簽訂制種契約,按每袋低於市場5元的優惠價統一供種。棉花公司按籽棉訂單數量發放無息生產扶持資金,按高於同期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籽棉。依託龍頭企業配置資源和落實讓利於農的多項措施,不僅保證了“第一車間”(生產基地)生產的原料符合“第二車間”(棉花加工)的標準和要求,“第二車間”加工的產品適應市場需求,而且促進了科技創新和實用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使棉花、棉種的科技含量和品質進一步提高,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
二是積極推進專業合作組織建設。通過組織分散經營的職工家庭農場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參與市場競爭,打造產業鏈,降低農產品銷售風險,努力實現合作組織與成員間的利益雙贏,促進共同發展。我場現已註冊成立了農機、甲魚、西瓜三個專業合作經濟協會組織,其中農機協會已發展會員單位31個、會員1196人,帶動農戶2805戶;甲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養殖農戶26戶,養殖水面達到220畝;西瓜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種植戶40戶,面積達500畝。全場入社農工占全場農工的比重為21%,遠遠高於2.5%的全國平均水平。
三十年改革開放,三湖農場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由普通農場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跨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三湖人將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繼續發場艱苦奮鬥的農墾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團體隊精神,用長遠規劃、科學發展的理念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三湖名片
全國“三百工程”試點單位
湖北省首批農業現代化試點單位
湖北省棉花產業化示範樣板建設單位
長江流域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
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聯繫農場
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範區
三湖農場場徽
(三湖農場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1997年3月)
農場場徽農場場徽
場徽創意
場徽以圓構圖,大小二圓相疊,既象徵團結,也顯示力量。
外圓綠色,示意綠滿三湖,生機勃勃。內圓白色,示意三湖前景光明。內圓圖形由三湖版圖和底部“一”字組成。“一”示意乾群團結一致,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一往無前。三湖版圖形狀酷似船帆,置於“一”上,恰如一艘風正帆懸的航船,示意農場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全圖寓意:三湖農場幹部職工豪情滿懷,萬眾一心,投身農場建設和改革發展,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三 湖 精 神
(三湖農場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1997年3月)
團結 務實 勤儉 奮進
三湖精神詮釋:三湖精神由“團結、務實、勤儉、奮進”四詞組成,既有其獨立含意,又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團結”是基礎,“務實”是前提,“勤儉”是關鍵,“奮進”為目的。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她展示了三湖人樸實無華的內在品質和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
團結:上下一心,團結一致,農場才有今天。靠團結,創建了農場;靠團結,贏得了勝利;靠團結,鑄就了輝煌。三湖人,要靠職工團結,乾群團結,全場團結去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因此,“團結”為三湖精神之首。
務實:真抓實幹是三湖人的優良作風。靠這種精神,三湖,這位時代驕子才從莽莽荒原走來,才從水鄉澤國走來;才在改革中崛起,才在開拓中發展。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遇事務必求實,是三湖人永遠牢記的信條。
勤儉: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三湖人的傳家寶。三湖農場靠它起家,靠它立業,更要靠它發展。在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腐化奢靡之風隨時可能滋長。但三湖人卻始終認為:“勤儉辦一切事業”應成為自己的座右銘。
奮進: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老一代三湖人為建設農場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如今的三湖人更不會在科學發展的征途上淺嘗輒止。農場五十年成績斐然,但新農村建設和小康目標更加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三湖人有不懈的追求,直至永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