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修覺寺[唐杜甫詩作]

游修覺寺[唐杜甫詩作]
游修覺寺[唐杜甫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游修覺寺》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作品原文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

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

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作品注釋

朱氏編在上元二年。蜀總志修覺山,在新津縣治東南五里,山有修覺寺、絕勝亭。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①。詩應有神助②,吾得及春遊③。

徑石相縈帶④,川雲自去留⑤。禪枝宿眾鳥⑥,漂轉暮歸愁。

此初游修覺寺而作也。上下兩截,遙相照應。首聯,景之自外而內者,就一遠一近說;次聯,記入寺之事;三聯,景之自內而外者,就一靜一動說;末聯,記宿寺之情。詩有神助,非自誇能詩,是雲勝境能發詩興耳。

川雲自去留,寫得流行無礙,語涉禪機。宿眾烏,即陶詩眾鳥皆有托意。用禪枝二字,便於游寺有關切。

①陳後主詩“雲色入山扉。”

②南史謝靈運嘗於永嘉西堂,吟詩不就,忽夢見族弟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雲此語有神助。

③張駿詩“春遊誠可樂。”

④梁武帝詩“面勢周大地,縈帶極長川。”

⑤顧況詩“達生任去留。”

⑥庾信安昌寺碑“禪枝四靜,慧窟三明。”此詩“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乃摹寺前之景,說得蒲灑自如。陸放翁詩“泉石相縈帶,雲煙互吐吞”,此寫湖上之景,說得變見無常。一則參會禪機,一則曠觀物態,意各有指,雖脫胎而卻非蹈襲。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