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港澳台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督府舊址
簡介
香港禮賓府前身為香港總督府,建於1851年,歷時4年竣工。1891年於東面擴建新翼,即今日之宴會廳。1941年至1945年日占期間,依然以禮賓府作為港日政府的總督府,於英治期間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裡面居住。香港禮賓府前身為總督府,於一八五五年興建,英國管治香港期間,一直是歷任總督的官邸。香港著名歷史建築物。港督府又名督轅,位於港島中區上亞厘畢道。1845年,港英政府決定興建總督府,由當時的測量局局長急庇利主持工程。1855年建成。1890年政府又撥款4萬元擴建,加蓋側翼之宴會廳。香港歷任28位總督中,有25位曾以這座建築物作為官邸和辦公室。日軍占領時,日人藤村正一將大樓全面改建,在主樓和側翼之間加建一座塔式建築,即成今日之規模。港督府建築相當宏偉,第一層有供很多人聚會的大禮堂,兩旁有門附近還有候車廳。地下部分有足以安排宴會的大型餐廳。樓上除港督夫婦居住的房、廳外,還有一個可供聚會的小型客廳,另有3間陳設豪華,布置高雅的招待貴賓大套房。許多英國王室及政府官員、外國貴賓訪港或路過此間,接受港督招待時,多在此居停。露天花園內增修一座游泳池。港督府內工作人員也相當多。現更名為香港禮賓府,香港禮賓府已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定為古蹟,目前是行政長官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重要官式活動的場所,例如舉行官式宴會,以款待到訪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也用以舉行勛銜頒授典禮。香港禮賓府花園每年開放四次,供市民參觀。宴會廳每月預留三個星期五,供本港慈善、非牟利或公共團體申請借用,舉辦對公眾有裨益的活動。
前港督府為現在的禮賓府。香港歷任28位總督中,有25位曾以這座建築物作為官邸和辦公室。其建造工程始於1851年,即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8年後,工程歷時4年。1941至1945年,日軍占領香港期間,大事修建前港督府,包括在中央加建一座高樓塔。這座塔樓今天成為建築物特色之一,吸引不少遊人和旅客參觀。後來多位香港總督也曾命人對前港督府進行改建修繕工程,以切合個人風格和需要。前港督府糅合了不同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每一次修建都為其歷史加添印記。1977年7月香港回歸後改名為禮賓府。
禮賓府位於中環半山,是座米白色建築物。根據《文物及古蹟條例》,香港禮賓府已被定為古蹟。目前是行政長官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重要正式活動的場所,例如舉行官方正式宴會,以款待到訪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也用以舉行勛銜頒授典禮。將來計畫將其改建為博物館,展覽各任港督在港圖片及各種具有殖民地色彩的用具,並作為文藝活動、展覽會及音樂場地。
香港總督府
建築物曾在日軍占領時期進行大規模改建工程。這座典雅的建築物現為香港禮賓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舉行重要官式宴會的場所。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於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拒絕以此為官邸。就此前港英的港督府命名出現了問題。最初政府稱之為「前港督府」,後經政府專家討論後,建議將建築物更名為「紫蘆」,取意自建築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頂。後來由於此名與香港的一些建築物重名,加上社會普遍不認同,使得「紫蘆」一名最終沒被採用,而改稱為「禮賓府」。2005年董建華宣布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布將以禮賓府作官邸,並花費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包括改良電力、電訊網路和影音系統,以及建造一個錦鯉魚池,以迎接曾蔭權的入住。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1月16日起,特首及特首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禮賓府」的名稱將維持不變。
2006年1月12日,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1月16日起,特首及特首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特首入住後,“禮賓府”的名稱將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