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胭脂紅釉盤

清雍正胭脂紅釉盤

清雍正胭脂紅釉盤是一個瓷器文物,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名稱】清雍正胭脂紅釉盤

【類別】瓷器

【簡介】

高2.9cm,口徑15cm,足徑9.3cm。

盤敞口,弧壁,圈足。盤內及足內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紅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圈。

胭脂紅釉創燒於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慶、光緒等朝均有燒造,其中以雍正朝產量最大,質量最精。它是一種以微量金(Au)作著色劑、在爐內經800℃左右烘燒而成的低溫紅釉。由於這種紅料是從歐洲轉入,故被稱為“洋金紅”或“西洋紅”,而西方多稱之為“薔薇紅”、“玫瑰紅”。又由於這種紅釉頗如婦女化妝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紅”。胭脂紅釉的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淺淡者稱“淡粉紅”。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紀事》中記載當時歲例貢御的57種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紅色器皿”。從傳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紅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盤、碗、杯、碟等,均胎體輕薄,玲瓏俊秀,多數為內白釉,外胭脂紅釉,極少數為內外均施胭脂紅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