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門相聲

清末時演變為一人或二人表演,俗稱“清門相聲”,而藝人的表演俗稱為“渾門相聲”。 侯寶林先生在《相聲技藝》中,曾隻言片語地提到過清門相聲:“(張壽臣)整理了大批相聲使之成為“標準本”,而且吸收了許多“清門活兒”(清末票友的相聲)。 ”另外,侯寶林先生還有個小註:“據我所知,‘清門活兒’還有《告示十條》、《十二辰》、《窮富論》、《洋藥方》、《八大改行》、《都門記略》等。

簡介

清門相聲,相聲門派之一,其“清”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一,所演曲目用語文雅,和渾門相聲(葷節目)相對;其二,更多認為是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藝方式屬於自娛而非娛人,不靠此掙錢,不算賣藝。
代表人物有:鍾子良、阿喇二、裕二福、陳子貞、高玉峰、謝芮芝等。
代表作品有《八貓圖》、《窮富論》、《五紅圖》、《五行詩》、《窩頭論》、《夸住宅》、《對春聯》等。

歷史

清朝乾隆時期旗籍子弟演出的“全堂八角鼓”中有三人表演的逗哏,即相聲的雛形。這在清人小說《風月夢》第十三回中曾有具體描述。清末時演變為一人或二人表演,俗稱“清門相聲”,而藝人的表演俗稱為“渾門相聲”。“清門”是滿清八旗子弟中喜歡曲藝相聲的票友們組成的門派,不以掙錢為目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熱鬧;但是,如有邀請演唱,必須正式下帖子請才能去,這叫“耗財買臉不要錢”。
“相聲者,實滑稽傳中特別人才也。其登場獻技,並無長篇大論之正文,不過隨意將社會中之情態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聲,摹擬仿效,加以譏評,以供笑樂,此所謂相聲也。該相聲者,每一張口,人則捧腹,甚有聞其趣語,數年後向人述之,聞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動力亦云大矣。”(見1908年出版的英斂之《也是集續篇》)
清末民初,“渾門”、“清門”相聲合流,在發展中旁徵博引,吸取了評書、蓮花落、把式、古彩戲法等相關說唱部分,形成了說、學、逗、唱兼備的藝術形式。

地位

清門相聲始終在傳統相聲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侯寶林先生在《相聲技藝》中,曾隻言片語地提到過清門相聲:“(張壽臣)整理了大批相聲使之成為“標準本”,而且吸收了許多“清門活兒”(清末票友的相聲)。如《五紅圖》、《揣骨相》等…… ”另外,侯寶林先生還有個小註:“據我所知,‘清門活兒’還有《告示十條》、《十二辰》、《窮富論》、《洋藥方》、《八大改行》、《都門記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