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人民廣播電台

清遠廣播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其組織沿革、人員隊伍、節目製作、技術設施等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地市級電台的成立,是我市廣播發展的分水嶺,使宣傳和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清遠的廣播事業得到了恢復發展,特別是1983年貫徹全國十一次廣播工作會議“四級辦廣播、四級混合覆蓋”的精神,開始籌辦廣播電台。1984年3月成立清遠縣廣播電台(正股級),呼號為“清遠人民廣播電台”,地點設在縣城先鋒街30號縣政府大院內(當時的縣廣播站宿舍大樓一樓),由覃蓮花同志任台長,頻率FM104.8兆赫,發射功率50瓦,發射天線(直立式天線)架設在宿舍大樓樓頂上,信號覆蓋城區範圍,全天播音14小時。電台分為宣傳和技術兩個小組,人員只有10人。80年代初廣播宣傳提出了“廣播走自己的路”,節目開始進行改革。在自辦節目中,其中《本縣新聞》《大眾生活》《農村天地》文藝天地》等節目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本縣新聞》節目年採用的稿件達到近8000篇;《農村天地》節目以傳授農科知識為主,受到了當地山區農民的歡迎。對於山區清遠來說,有了當地的電台,不用有線便可以收聽到無線廣播,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
1988年2月28日,清遠撤縣建市後,電台重組升格為地級市台,清遠市人民政府清編[1988]1號文批准成立清遠人民廣播電台,為副處級單位,呼號同為“清遠人民廣播電台”,在原址上當時新落成的廣播電視大樓掛牌成立,石征獻同志任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兼電台台長,設新聞、采通、專題、文藝廣告、播出五個部門,後增加辦公室、技術部共7個部門,人員增加到15個編制。1989年,我市開始籌辦1000瓦調頻立體聲台,經過三年的籌備工作,於1992年9月15日毛澤東同志為廣播題詞發表27周年之際開台試播,當晚舉行了“希望之聲文藝晚會”,全市有700多名領導和來賓觀看了精彩的演出。1000瓦發射台設立在海拔610米的清新八片山上,是全省發射地點最高的台之一,當時的頻率為96.7兆赫(後經省廣電局對頻率資源重新調整分配,清遠電台的頻率改為88.7),訊號除覆蓋清遠清城、清新、佛岡、英德等縣區外,還可以覆蓋廣州、肇慶、佛山等珠三角地區大部分縣區。為配合蓬勃興起的新建市的宣傳,滿足當地新聞及信息的需求,設定節目《清遠新聞》、《消費廣角鏡》、《小芳信箱》、《點歌傳情》等,播音時間全天16小時,主要採用主持人直播形式,節目分18個板塊。《清遠新聞》年度採用稿件達到8000多篇,以較大篇幅宣傳了新建市各項成就;《點歌傳情》欄目有年近10萬人次參加,《小芳信箱》採取與青少年交朋友的形式,回答工作生活上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從1995年開始,電台每年都舉行本市的歌手大賽或各項大型活動,其中歌手大賽舉行了六屆,清遠地區各縣(市)均派出選手參加,成為當地的文化娛樂盛事。在清遠歷次抗擊洪水之中,電台宣傳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94年抗擊百年一遇特大洪澇災害,被清遠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先進單位稱號。
1999年電台組成新班子,衛晉花同志任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兼電台台長,籌建3000瓦調頻台,到2000年,正式啟用3000瓦調頻發射機,並在我市西北部及東北部的山區地帶設立了轉播發射台,其中陽山轉播台1000瓦、連山、英德、佛岡100瓦,從而實現了全市覆蓋。到2000年,全台在編人員增加到37人。在技術設施方面:共投資近百萬元建成了廣播級(英芙美迪數位技術公司設計)數字音頻工作站,升級了電台設備,節目播出實現了數位化,保證了製作廣播節目的基本需求。在宣傳上確定了廣播實施“精品戰略”,促進了“創優”和“創收”。有一批節目及作品參加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評比獲得各項獎勵,得到好評,從而全面地提高節目廣播的節目質量。廣播劇《沒有主角的採訪》、《一張照片》獲得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新聞作品《姐妹上學》、《德江書記強調:讓孩子讀上書是政治任務》、《另一種人口警報》多個作品分別獲得廣東新聞獎一等獎。
在節目走向社會方面,清遠電台更承辦了本市各項大型戶外節目:如從1995年開始清遠市六屆歌手大賽、兩屆主持人大賽,及承辦了本市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系列活動《清遠市文明司機》、《精英家庭》評選等大型活動,及策劃了《清遠市行風評議面對面》新聞及大型戶外互動節目,受到的市的充分肯定,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2005年7月,清遠市廣播電視系統實施機構改革,清遠廣播電視台組建成立,清遠人民廣播電台改組為清遠廣播電視台廣播中心(呼號仍為“清遠人民廣播電台”),直屬清遠廣播電視台,副處級事業單位。吳志甸同志任清遠廣播電視台廣播中心主任,編制50人,內設綜合部、編輯部、新聞部、節目部四個部門。2006年,在清遠廣播電視台的大力支持下,購買了央視----索福瑞收聽率數據調查服務,為廣播中心的節目設定、調整提供了科學、客觀的依據。2006年頻率全年平均市場份額35.58%,占領了清遠地區1/3的收聽市場,遙遙領先其它電台頻率。2006年—2007年的節目改版中,新增設的《午間新聞》綜合收聽調查數據一直位居前列,被評為廣播電視台06年度廣播電視優秀欄目;品牌欄目《快樂雙輝》因新主持人的加入,為節目注入了活力,市場份額仍然位居榜首;純民生節目《今日民生》與聽眾見面,該節目以平民視角講述我們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其周一版的《行風熱線》更是架起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樑,為廣大聽眾所喜愛;全力打造的《越唱越紅》節目,在戶外舉行的周賽、月賽、季度賽共超過55場,參與人數2萬多名,將本地的音樂盛事再掀高潮;《青春沒煩惱》節目的主持人走出直播室,走進校園,與廣大青少年聽眾分享成長中的快樂、分擔成長中的憂愁,將性教育以青少年更為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們,深受師生的歡迎。廣播中心在宣傳工作上繼續走“精品之路”,新聞作品《清遠監獄為即將刑釋人員謀出路》、文藝作品《君臣斗》獲得廣東省新聞、文藝作品一等獎;新聞作品《選擇》、廣播劇《選擇》、音樂節目《瑤山飄出歡樂歌》、播音作品《新聞早班車》獲得廣東省新聞、文藝、播音作品二等獎,8個作品獲得廣東省新聞、文藝節目三等獎。2007年上半年,廣播中心緊鑼密鼓地籌建網路廣播並於6月28日開通,這是我們清遠廣播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與網路廣播同時進行的基礎設施大投入還有音頻制播系統的改造升級、OA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構建和使用。可以說,今年這三大項目的建設將為廣播事業的跨越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