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通鑑(共20冊)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清通鑑(7)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鑑(17) 德宗光緒十年止》、《清通鑑(6)

內容介紹

《清通鑑(共20冊)》主要內容包括:《清通鑑(1) 明萬曆十一年起 太宗天聰四年止》、《清通鑑(2) 太宗天聰五年起 世祖順治五年止》、《清通鑑(3) 世祖順治六年起 世祖順治十八年止》、《清通鑑(4) 聖祖康熙元年起 聖祖康熙二十二年止》、《清通鑑(12) 仁宗嘉慶九年起 宣宗道光元年止》、《清通鑑(10)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起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止》、《清通鑑(9) 高宗乾隆十六年起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止》、《清通鑑(8) 世宗雍正十三年起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
》、《清通鑑(7) 世宗雍正二年起 世宗雍正十二年止》、《清通鑑(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慶八年止》、《清通鑑(13) 宣宗道光二年起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止》、《清通鑑(14)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起 文宗鹹豐四年止》、《清通鑑(15) 文宗鹹豐五年起 穆宗同治二年止》、《清通鑑(18) 德宗光緒十一年起 德宗光緒二十年止》、《清通鑑(20) 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起 宣統三年止》、《清通鑑(11)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慶八年止》、《清通鑑(16) 穆宗同治三年起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鑑(17) 穆宗同治十三年起 德宗光緒十年止》、《清通鑑(6) 聖祖康熙四十六年起 世宗雍正元年止》、《清通鑑(19) 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起 德宗光緒二十七年止》是按照《資治通鑑》的體例寫作的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使我國古代的“通鑑體”編年史終成完璧。按照我國的史學傳統,往往是後繼的政權為前朝修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民國政府在短暫的38年間,沒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編纂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毛澤東、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提出了新中國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務。
《清通鑑》用淺易文言書寫,文風力求簡明扼要。所謂簡明,即文字簡練,乾淨,不艱澀,不枝蔓,眉目清楚,儘可能生動;所謂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東拉西扯,讓人讀後不知所云。全書文字風格雖大體定位在“淺易文言”,由於時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觀條件不同,可能會有,也允許存在文風上稍許差異,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各朝。
《清通鑑》的出版,將對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清通鑑(共20冊)》與《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編年史一脈相承,是廣大讀者了解清代300年歷史的最佳讀物,是各地圖書館、資料室和文史愛好者的必備圖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