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提起清華園,人們或許首先會想到清華大學,尤其是那座著名的二大門牌坊。但清華園火車站的得名,卻與清華大學無關,而且時間還要更早。清華園的前身,是明朝萬曆皇帝的外公“武清侯”李偉的園邸,清朝接手後在西邊繼續築造,相繼有了暢春園、圓明園等著名園林,成為康熙、乾隆等皇帝治國理政的重要場所。最後一位站長 劉鳳強
道光年間,清華園一帶分為東西兩部分;鹹豐時期,賜西部名為近春園,東部稱作清華園。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時,近春園遭到焚燒,清華園卻幸免於難。1911年,清政府在清華園成立清華學堂,兩年後近春園遺址併入,也就有了後來清華大學的基本輪廓。就在清華學堂成立前的1910年,清華園火車站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京張鐵路沿線的一個重要站點。
第三等車站百年前曾是“大站”
京張鐵路在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它是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開發和建設的鐵路,總設計師是詹天佑。京張鐵路最初起自北京豐臺的柳村,終到張家口,建國以後將豐臺至西直門的鐵軌拆除,改由西直門站作為始發和終點站。因此,清華園站也就成了京張鐵路線上的第二個車站。
在現在的鐵路客站分類等級中,清華園站屬於第三等車站,“主要承擔著市郊之間或旅遊地點的列車始發和終到作業,為運送通勤、通學及旅遊旅客服務”。但百年前的中國,清華園站卻不失為一個火車“大站”。它的站房採取了當時比較先進的對稱式三拱門結構,不大的空間內,集合了候車室、售票處、貴賓室和貨運倉庫等各種建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尤其對於城內出郊和郊外進城的人來說,清華園站更承載了滿滿的回憶。
見證時代變遷
京張鐵路的清華園火車站與近日停用的清華園站並非一處,而是有一定距離。清華園老站在清華大學的南門外,乃是一座古式的磚牆城樓,車站入口處有一塊匾額,題寫著“清華園車站。宣統二年冬季(即1910年),清華園火車站建成之後,詹天佑所題寫的字樣。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主席進京,變在老站乘車。1960年新清華園站投入使用,目睹了五道口周邊一步一步從荒涼冷清變得熱鬧繁華。現如今,清華園的百年老站雖還夾立在樓群之間,但顯然已與周圍的場景不合節拍,年近甲子的清華園新站,也終難阻時光磨礪,消逝於歷史的大潮之中。五道口轟隆隆的鐵軌聲響,在這一刻戛然而止,只成為昨日記憶 。
歷史沿革
清華園站 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當年的老站房現在在成府路與中關村東路交叉口附近的小區里,斑駁的女牆頂端,是總工程師詹天佑親自書寫的五個大字:清華園車站。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從西柏坡出發來到北京,就是在清華園站下的火車。這裡,是新政權的起點。
上世紀50年代時,清華大學校園東擴,鐵路為了讓路向東平移800米,到了現在的位置,並在老站房東南方向建立了新的清華園站,1960年竣工。此後,清華園站老站房逐步停止客運和貨運業務。80年代,附近建起了鐵路職工宿舍,老站房也成了職工宿舍。
2008年6月,市郊鐵路S2線即將通車,清華園站迎來了又一次改造。低站台被改造為高站台;原來的1道被廢除;還新建了現在的候車室和售票處。站房南側搭起了新的天橋,對面站台下車的旅客出站時不必再下站台穿越鐵路。車站加裝一卡通刷卡設施,這樣坐S2線可不用買紙質票了。原本豎立在站台上的白色水泥站牌,換成了S2線統一規格的藍色的不鏽鋼站牌。
現在,往返於北京北與八達嶺、延慶方向的S2線列車成了清華園站的常客,每個周末和旅遊旺季,站台上人不少。而開往承德的4471/4472次成了唯一停靠在清華園站的綠皮列車。
2016年10月25日,為配合京(北京)張(張家口)高鐵北京北至清河段引入北京鐵路樞紐工程施工,自11月1日起,“百年老站”清華園站將徹底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屆時,老站的鐵軌將會被卸掉,站房不會拆除,仍將會被保留
交通換乘
乘坐751路、630路、311路 到 大運村路北口 下車步行236米
乘坐26路、498路、660路、740內環、740外環、751路、983路、特9內環、特9外環、特15路、運通109線、運通113線到北京城市學院下車步行438米;
乘坐86路、466路、601路、611路、630路、660路、特19路、運通109線 到 保福寺橋南 下車步行524米;
乘坐398路、專12路 到五道口公交場站 下車步行60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