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4月1日)
叢書名: 訴訟法學文庫
平裝: 434頁
開本: 32開
ISBN: 7811093286
條形碼: 9787811093285
尺寸: 21 x 14.9 x 1.7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郭成偉,男,1946年生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研究指導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擔任校科研處處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及項目與成果評審委員會主任,兼任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出版《新中國法制建設50年》等20多部學術專著。在國內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40多篇文章。並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承擔了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科研項目。相繼赴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及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並多次主持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從而推動法學的學術交流工作。
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刑訴法典化研究》反映了中國古代刑事訴訟法律規範的歷史演化過程及其社會影響,真實客觀地分析了1840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增封建社會後,有志振興中華的仁人志士積極引進以罪刊法定主義為核心的刑訴理念,推動了刊事訴訟法的理論轉型。客觀地分析了清末政府制定的《大清刊事民事訴訟法(草案)》、《大清刊事訴訟律(草案)》,開創了中國刑事訴訟法近代代經先河的歷史進程及其功能作用,分析評價了北洋政府對清末刊事訴訟法的乞討造與推進,以及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制定《中華民國刊事訴訟法》,最終完成刊訴法典化的過程及其社會交果。本書通過對刑訴法典化路徑、模式、經驗教訓和典化規律的研究,不僅為當前修改刊訴法提供了有益的歷史供鑒,也填補了這一領域的學術空白。
目錄
導論
一、中國古代法典化發展歷程‘
二、清末修訂刑訴法(草案)——奠定司法獨立的始基
三、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刑事訴訟制度
——開啟刑訴民主化的先河
四、《中華民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
——法典化的實現與實施
上篇 歷史回顧
第一章 法典化的淵源
——夏、商、西周制定不予公布的刑書
第一節 “明德慎罰”、“以德配天”的指導原則
第二節 制定不予公布的刑書
一、修訂《九刑》
二、修訂《呂刑》
第三節 西周刑事司法組織
第四節 刑事訴訟制度
一、起訴制度
二、證據制度
三、審判制度
四、上報複審與直訴
五、判決的執行
第二章 秦漢社會轉型與法典化運動
第一節 秦代法典化運動
一、立法指導思想
二、主要法律形式
第二節漢代法典化運動
一、立法指導思想
二、制定法律
第三節 司法機構的變化
一、皇帝主掌全國審判大權
二、廷尉作為中央司法長官,負責審理全國重要案件
三、地方司法機構,負責審理當地案件
四、司法原則的變化
五、訴訟審判制度
六、司法監察制度
七、法律實施狀況
第三章 封建法典化的第一次高潮
——隋唐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第一節 隋朝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一、刑事立法概況
二、《開皇律》的主要成就
第二節 唐朝刑事立法
一、刑事立法指導思想
二、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關係
三、《武德律》與《貞觀律》
四、《永徽律疏》
第三節 唐朝刑事司法
一、司法機構的系統化
二、訴訟制度的完善化
三、監察制度的嚴密化
第四章 封建法典化的第二次高潮
——明清時期的刑事立法和司法
第一節 明朝的刑事立法思想與立法過程
一、明朝的刑事立法思想
二、明朝的刑事立法概況
第二節 清朝的刑事立法思想與刑事立法
一、清朝的刑事立法思想
二、清朝的刑事立法過程
三、嚴刑峻法維護高壓統治
四、維護旗人特權和滿族統治
五、刑事處罰原則
第三節 明朝刑事司法及其特點
一、中央司法機關設定的發展變化
二、地方及特務司法機構的特點
三、審判制度的發展與會審制度
第四節 清朝刑事司法及其特點
一、中央“三法司”與京師地方司法機構
二、地方司法體制與旗人司法管轄
三、秋審與九卿會審
下篇 刑訴法的近代化
第五章 思想轉型與理論引進
第一節 思想轉型與理論引進的背景
一、19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
二、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的社會概況
第二節 思想轉型
一、鴉片戰爭與中國社會的轉折
二、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
三、思想轉型的第二個階段
四、維新變法運動
五、民主共和時期的思想轉型
第三節 理論引進
一、引入了全新的價值理念
二、刑事訴訟理論的引進
第六章 刑事訴訟法典化動因
第一節 危機和應對——近代社會的急劇變遷
一、政局的變動
二、經濟結構的變化與社會階層多元化
三、西方法文化的刺激
第二節 “歐風美雨”的洗禮——司法獨立和程式公正理念與原則的引進
一、人權理性的影響
二、刑事訴訟法原則和制度的引進
第三節 備受抨擊的傳統司法——傳統訴訟體制的弊端和中華法系的缺陷
一、傳統觀念的落伍
二、體例弊端的評價
第四節 現實和傳統的結合——清末修律對大陸法系的認同
一、統治者對德日君主立憲制的青睞
二、法律形式法典化的傳統
三、易於操作的法典移植
四、國內法律職業者群體的缺失
第五節 融入世界潮流——18至19世紀歐洲的刑事訴訟法典化運動
第六節 “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期許——收回領事裁判權的強烈願望
第七節 小結
第七章 刑事訴訟法典化進程
第一節 艱難的初創——清末刑事訴訟法典化的嘗試與挫折
一、《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的制定與擱淺
二、司法改革催生訴訟制度現代化
三、未及審議頒行的《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
第二節 承前啟後的過渡——南京臨時政府的刑事訴訟措施
第三節 繼承和發展——民國北京政府刑事訴訟法法典化的努力
一、前清刑事訴訟法律的繼受
二、頒行單行刑事訴訟法規
三、《刑事訴訟條例》的頒行
四、分庭抗禮的產物
第四節 法典化結晶——南京國民政府頒行《刑事訴訟法》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刑訴法典的結構變革..
第一節 刑訴法典結構變革的主流態勢
一、劃時代變革的主要標誌
二、劃時代變革的主要動因
三、變革走向近代化轉型
第二節 四部刑訴法典結構變革透視
一、四部刑訴法典結構對照表
二、光緒三十二年《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結構要覽
三、宣統二年《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結構評價
四、民國十年《刑事訴訟條例》結構變化
五、民國十七年《刑事訴訟法》結構分析
第三節 刑訴法典的結構價值
一、創新價值
二、範本價值
三、實用價值
第四節 刑訴法典結構的主要缺陷
一、欠缺理論支撐
二、對傳統與移植的關係缺乏深入研究
三、篇幅條目由簡趨繁
第九章 刑訴法典施行
第一節 刑訴法典施行概況
一、四部刑訴法典施行的大致情況
二、刑訴法典施行的環境
三、刑訴法典施行的衝突
第二節 刑訴法典施行中各級審判廳設立運行
一、光緒三十二年司法獨立
二、實行四級三審制
三、各級審判廳設立促進刑訴法典施行
第三節 刑訴法典施行中的訴訟模式
一、糾問式
二、告劾式
三、抗辯式
第四節 刑訴法典施行經典案例
第五節 刑訴法典施行亮點
一、彰顯人道回歸的司法主線
二、實行無罪推定否定司法專橫
三、發揮刑訴法典的柔性和張力
四、促進部分治外法權收回
五、精英司法的光環
第六節 刑訴法典施行的主要不足
一、行政干預司法的幽靈始終存在
二、領事裁判權阻礙刑訴法典普遍施行
三、人權“差序格局”仍然有所表現
四、基層施行明顯不足
第十章 刑事訴訟法典化的價值與經驗
第一節 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符合歷史潮流的法律近代化
二、參古酌今、會通中西的法律近代化
三、清末民初刑事司法改革的成就
四、建立了大陸法系的法律模式
第二節 經驗借鑑
一、法律的近代化必須建立在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上
二、中國清末民初的法律改革經驗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