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五):日落西山

清德宗——光緒(1871~1908)醇親王的兒子,慈禧的外甥,登基時只有四歲。 至光緒十六歲時,慈禧名義上“歸政”,實際仍掌握大權。 光緒二十四年下詔變法,但終招致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的反對,德宗從此被幽禁,史稱“百日維新”。

內容介紹

這是高陽筆下膾炙人口的名著。高陽對歷代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一直有獨到的研究,對清代歷史及清朝皇帝的行誼,尤其有深入而精闢的見解。而文筆之優美,論述之周密,更是精彩絕倫。
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系列是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歷代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
清朝的皇帝五:日落西山,講述以下幾個皇帝。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鹹豐的獨子,生母即慈禧太后。六歲即位,因年幼,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曾辦洋務新政,任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為重臣,號稱“同治中興”。但實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只能抑鬱而終。
清德宗——光緒(1871~1908)
醇親王的兒子,慈禧的外甥,登基時只有四歲。至光緒十六歲時,慈禧名義上“歸政”,實際仍掌握大權。期間發生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光緒二十四年下詔變法,但終招致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的反對,德宗從此被幽禁,史稱“百日維新”。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起事,引發八國聯軍,北京淪陷,之後簽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光緒終飲恨病逝,在位三十四年。

作者介紹

高陽
台灣著名歷史小說家,本名許晏駢,出身於浙江錢塘望族。一生著作有九十餘部,其中《李娃》、《慈禧全傳》、《胡雪岩》、《乾隆韻事》等著作確定了他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的地位。其作品暢銷幾十年,雅俗共賞,讀者遍布華人世界,故有“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